打开APP

“极氪”的狂热与决绝

作者:大鹏

3月下旬,吉利集团开始密集释放信息。23日,吉利发布2020财报。同一天,吉利宣布成立“极氪公司”。31日,吉利宣布“极氪”品牌(Zeekr)与产品发布会,将在4月15日杭州湾“极氪工厂”举行。

尽管吉利旗下已经拥有众多品牌,但“极氪”很特殊,应被划为单独一档。极氪从投资、运营、品牌定位、产品,以及未来的走向规划,无不透露其特殊性。

在这个“万众造车”的节骨眼上,吉利突然出新招,不是为了凑热闹,而是包含了对过去几年新能源产品线的总结,也包含了对眼下局势的思考,更包含了对未来的预判。

一句话,必须要踏准节奏,与未来趋势合拍。从极氪的安排上,就能略窥门径。

独立投资和运营框架

极氪独立于吉利汽车,单独运营。出资人有两方:吉利汽车、吉利控股集团。出资比例51:49。很多人将两者混为一谈,其实不然。前者是上市公司,后者是母公司、大股东、投资实体。两者都是独立法人。重资产大都装在前者身上,而金融资产,大多放在集团身上。

极氪是两者合资,注册地在开曼群岛。理论上,极氪是一家外商独资企业。

以外企身份运营有什么好处?可以拥有更灵活架构,延揽人才、方便创新,也有税收方面的考虑。而且,吉利控股49%股份,包含员工跟投平台和用户权益平台。这意味着新公司采取“用户共建”模式,是不是看着有点眼熟?

李斌就曾把一部分股权放在蔚来“用户信托”,调动权归己,收益归“用户社区”。上汽方面的智己汽车,利用了区块链打造相应用户权益平台,据说绑定车辆数据收集,向提供数据的车主反馈相应收益,但用途被定向为车辆功能升级或购买。智己这么做有双重目的,数据有偿取得,回馈客户;利益捆绑。

这不是用户合伙人计划。因为用户没有投票权,也没有收益的任意使用权。

这钱是回旋镖。看似放出去,实际上随时可收回来,收发自如。和用户利益捆绑的结果,自然是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一起同窗、一起扛枪,不如一起赚钱更紧实。

吉利还没提到数据计划,估计会在产品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提出某种形式的“数据伙伴计划”。这就是双重捆绑了,捆得更结实之后,用户的忠诚度必须得提升了,因为用户难免产生“自家花钱买自家车”那种肥水未流外人田的感觉。

海外注册的好处不言而喻:便捷的海外融资渠道、适用会计法则和审计数据调动都方便很多,财务目标则是未来海外上市。同时,新业务和吉利现有业务做了充分隔离,风险不会拖累吉利汽车本身。

破局的箭头

吉利旗下的新能源业务已经蔚为大观。沃尔沃EV、吉利帝豪EV、吉利几何、极星、枫叶、以及与戴姆勒合资的Smart项目。其中枫叶、Smart项目尚未完全铺开。

这么多新能源品牌、车系、项目,单按照技术路线,就有HEV、PHEV、EV、FCV、甲醇。但新能源产品的占比,并未达到当初蓝色计划的要求。这并非源于自家产品打架,而是因为传统车企燃油车利益过于固化,难以摆脱既有收益模式。

BBA做电动项目,也是一言难尽,毕竟燃油车上恰饭太熟练,太得心应手了。去拼抢新能源份额,心理关口、团队意识转换、研发生产机制,都存在滞后。

李书福看到了这一切。如果马上断掉燃油车的奶,未免太过激进。2020年收益塌腰,也有55.7亿元的纯利润。如果不断奶,又有依赖性。索性另起炉灶,与既有利益彻底切割。

不要看注册资本这点钱(20亿元),吉利集团必然要进行大范围的转移投资,目标就是极氪公司。收购沃尔沃之后,还没有哪一次让李书福孤注一掷,赌上全副身家搏一把。

从人事安排就可见一斑。悄然间,李书福卸任吉利集团董事长,安聪慧接任;安聪慧原来的CEO职位,则由吉利副总裁淦家阅接任。同时,极氪公司由李书福任董事长,安聪慧任CEO。和小米汽车一样,“极氪”也是一把手工程。此后集团资源重点倾斜到哪里,不言自明。极氪很可能被定位为牵引整个集团电动战略的箭头品牌。

“浩瀚”是起家本钱

必要性和时机都有了,需要摆摆能力了。去年9月,吉利推出了SEA浩瀚纯电平台。并拿出这个平台,与富士康合资。FF、百度都可能成为SEA平台第一个代工客户。

很多人都把SEA看做和燃油车型平台差不多的东西。吉利和沃尔沃也开发了CMA架构,用于星越L和新帝豪。而车型平台的领跑者是大众,其开发的MQB平台,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燃油车型平台。

但现在的平台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迁移性比较差。它们基本上只能放在特定公司产品和开发架构下使用。如果想使用其他公司的平台,必须先要承认该平台所有的电气连接接口定义和工艺标准。

但新一代纯电平台,特别是拿出来给客户定制的,不能这样设计。如果用户不能参与底层软件定制,那就没有客户了,参见手机代工体制。

吉利已经能做到穿透平台架构,共享零部件采购和生产。建立通用采购平台,这是纯电平台的“起手式”。而纯电平台的电子电气架构,则决定了它的通用性、OTA能力和数字处理能力。

从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到集中式,再到去中心化的E-E架构,是大多数纯电平台的进化路线。

到了“集中式”架构阶段,就具备了整车OTA升级的能力。简单说,就是运算控制转移到域控制器,通过以太网(CAN总线未免太老了),提供数字化处理,实现一定程度的智能化。

不同企业之间,对“域”的划分不尽相同。浩瀚的独创性在于,将划分的三域(智能座舱域、自动驾驶域和车辆控制域)再度融合,实现算力集中。鉴于浩瀚出现了跨域中心控制器,算是处于“域融合阶段”。至少达到部分E-E架构能力。还不清楚浩瀚架构的数据处理能力,如果达到每小时处理TB以上的数据,可以认为达到完全E-E架构能力。

由此,浩瀚架构弭平了自主品牌与国际一线平台的技术代差。并在技术特点上,与大众MEB、特斯拉Model3/Y平台各擅胜场。重要的是,它具备强大的二次开发空间。用户可以直接对众多API接口进行直接二次开发,大大提高了用户的自主性和开发的灵活性,同时缩短开发过程。

这是极氪赖以起家的第一批本钱。极氪即将发布的Zero 001就是采用浩瀚架构的第一批车型。极氪打算每年发布一个新车型,恐怕更多基于市场考虑,而不是开发周期。

与几何相比,极氪抛弃了传统渠道,将走“直营商超”模式。定价区间将高于几何、帝豪系列。同时,在开发血统上,也与沃尔沃、极星做了风格区隔。高端电动都会强调性能、颜值和智能化科技,极氪在此基础上还会叠加暗示“技术狂热”和“智能化超群”的调性。毕竟“极客”的谐音在那摆着。

吉利将动用战略级资源运营极氪品牌。将其和吉利旗下一大票既有品牌比较,可能不大公平。作为集团内含着金汤匙落地的未来之星,极氪独立、独特的运营,不但表明一种战略决绝态度,还表达了吉利对未来业态发展的预测。走出这步,整个吉利集团都无法回头了。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车巴客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2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