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无人机卖到全球第一的大疆,集结700人搞智能驾驶,今年就有合作车型上市

大疆车载终于浮出水面。 

在过去几年里,业内关于大疆进军自动驾驶甚至造车的传闻一直不断,但这家在全球无人机市场份额超过 70% 的行业巨头,中国最大的智能机器人公司,从未对外披露过其对汽车的想法。

直到这次上海车展前,「大疆车载」这个名称才正式亮相,大疆也官宣了其车载业务会聚焦在智能驾驶赛道。

内部透露,大疆在 2016 年开始研发智能驾驶技术,2019 年大疆车载品牌正式被启用,并明确了 Tier 1 (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定位。

同年,大疆的车规级智能工厂投产。

2021 年,在大疆车载公布之际,搭载大疆智能驾驶技术的车型已经很快就要上市了。 

在大疆投入车载技术研发近 5 年之后,搭载其技术的量产车型即将上市之前,汽车之心在深圳与大疆车载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

我们也第一次看到了关于大疆车载一个相对完整的全貌。

1、主打三大智能驾驶系统:高速、泊车、城市道路全覆盖

大疆车载的业务定位是 Tier 1,也就是说大疆会自主研发、生产并向 OEM 交付智能驾驶的软硬件解决方案。

最新数据是,到今年 3 月,大疆车载团队研发人员规模超过 500 人,智能制造与质量体系团队超过 200 人。

从 2016 年到 2020 年底,大疆申请了超过 1000 项智能驾驶及相关专利

目前,大疆的智能驾驶方案主打 3 大系统:

  • 智能驾驶 D80/D80+

  • 智能驾驶 D130/D130+

  • 智能泊车 P100/P1000

简单来说,D80 覆盖的是时速 0 到 80km/h的速域,也就是以城市环路/快速路场景为主。

D130 覆盖0 到 130km/h 的速域,也就是对应到高速路段。

P100 和 P1000 则分别是针对最后 100 米最后 1000 米的泊车场景。

D80 与 D130 在系统功能上,支持驾驶员脱手驾驶(需选配驾驶员行为识别预警系统,Driver Monitoring System)

而 D80+ 和 D130+ 则是前者的感知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激光雷达,进一步提高系统安全性。 

除此之外,D80 和 D130 的系统,在硬件不升级的情况下,可以开放针对城区非结构化道路的辅助驾驶功能(City Assist,简称 CA)

这样,大疆的智能驾驶方案就覆盖了高速路快速路城区泊车等完整的场景。

在硬件端,大疆自研了单目摄像头、双目摄像头、域控制器和 DMS,这些零部件由大疆在深圳自建的车规级工厂生产。

具体到方案层面:

(1)D80 的传感器配置是一个 200 万像素前视双目摄像头、5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D80+ 可以加装激光雷达和 DMS。

这套系统除了 ACC、AEB、LKA、LCA 等功能外,还支持高级车道保持(即使在新旧车道线共存或者部分没有车道线的路段也可使用)、近距离加塞应对、拨杆变道、高级超车辅助、智能避障、导航驾驶(含自主进出匝道)等相比于常规的L2辅助驾驶系统更高阶的功能。

(2)D130 在 D80 的硬件配置基础上,将前视双目摄像头升级至 800 万像素,增加了 4 路鱼眼摄像头,还增加了 1 路 200万 像素的后视摄像头。

在功能上,D130 具备 D80 部的功能,并且增加了高速路段上常用的主动超车、自主导航换路,这套系统还会在紧急情况下完成自主靠边停车。 

(3)大疆在 D80 和 D130 这两套系统上都可以提供城市辅助驾驶功能 CA,CA 除了横向的车道保持以及纵向的启停跟车之外,还支持红绿灯识别等十字路口场景的辅助驾驶。

(4)在泊车场景中,大疆支持辅助泊车记忆泊车自主泊车三类功能。

以 P100 为例,其感知硬件包含 200万/800 万像素双目摄像头、4 路鱼眼摄像头、12 路超声波传感器和1路前向毫米波雷达。

P100 可在室内外停车场,实现泊车辅助、出库辅助、以及室外召唤辅助等功能。

在上述方案中,大疆自研和生产域控制器,第一代域控制器算力超过 20 Tops,最高可以扩展至 100 Tops。大疆的域控制器满足 ASIL-D 等级要求。

根据大疆及合作车企的时间表,搭载 D80、CA 的车型都将在今年量产

D130智能泊车 P100 方案则将在明年量产

2、方案特色:外部依赖少,高性价比、高安全性

在官方介绍片里,有一句话很好地总结了大疆智能驾驶方案的特色:

凭借强大的局部感知技术与决策规划技术,大疆的智能驾驶方案可减少对高成本传感器、基础设施以及外部数据源的依赖,实现在结构化道路上流畅行驶,并应对中国复杂的驾驶路况。 

整体上,大疆的智能驾驶方案中,视觉感知尤其是双目视觉是重要的长板,方案不依赖昂贵的激光雷达,对 GNSS、高精度地图和 V2X 设施依赖程度低。

内部对其智能驾驶方案特点的总结是:低成本、高质量、高安全性。

大疆车载团队向我们分享了感知技术路线选择的思路:

(1)单目摄像头的算法和识别率依赖于大规模的数据训练,但针对没有训练过的目标,单目摄像头的识别存在不确定性,比如过去有基于单目视觉的智能驾驶系统无法应对白色卡车的案例。

目前在大疆的方案中,单目摄像头主要用来识别车道线、车辆、行人等常见的目标。

大疆车载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

(2)双目立体视觉具有对距离和深度的感知能力,大疆在方案中利用双目摄像头,不需要提前训练就实现对任意障碍物的检测。

尤其是针对在视野中被严重遮挡的车辆、行人等的单目视觉算法难以快速识别的目标,以及一些不规则的障碍物如路面上掉落的货物、路障等。

在深度学习算法之外,大疆在方案中加入了多传感器融合的模块,利用可解释的规则来应对更多的驾驶场景。

(3)激光雷达作为主动传感器,在高阶智能驾驶方案中对单双目的感知进行补充,大疆的方案支持 Livox 以及第三方激光雷达的接入。

大疆车载解释了大疆域控制器关于算力方面的设计思路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根据需求来计算需要多少的感知资源和计算资源,然后设计一个整体上性价比比较优的方案。

这种做法有别于今天在市面上能看到的「先堆料,再开发」的方式。

相对而言,大疆的选择目前更适应主流 OEM 的开发流程。 

目前大疆没有透露具体合作的 OEM 名单,汽车之心听闻,将会在上海车展期间公布。

3、大疆车载的交付能力:车规级工厂,年产能 40 万套

目前,大疆车载团队超过700 人的团队。

在超过 500 人的核心研发团队中,有一部分负责决策规划的成员来自大疆内部。

此外,车载团队内部还有一支针对L4 自动驾驶技术进行前沿研发的团队。

与研发团队平行,大疆车载建设了自己的工厂、智能制造体系和质量体系,这支团队有超过 200 人,其中 90% 的工程师来自 OEM 与 Tier 1 背景。

大疆可能是中国最大的智能机器人公司。

最新数据是,这家在全球无人机市场占有率超过 70% 的科技巨头拥有超过 1 万名员工。

对车载团队而言,大疆原本在决策规划、运动控制、嵌入式系统、计算机视觉和电子制造方面有大量的经验可以复用。

比如大疆对双目立体视觉的应用。

相比单目摄像头,双目具有距离和深度估算的能力。

相比激光雷达测距,双目的成本又非常低廉。

但过去在汽车上,双目的应用并不多见,主要是少数像斯巴鲁这样的日系车企有搭载应用。

大疆车载方面告诉我们,过去车企应用比较少的原因,可能在于双目立体视觉对对自表定及算力要求比较高,需要专门的固化芯片或者大算力的通用芯片。

大疆过去在无人机上有丰富的双目立体视觉应用经验,在车载方案上,他们通过加入了一个低成本的加速器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是,双目的标定也很麻烦,大疆自研了在线自标定技术,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

在精度方面,目前大疆 800 万像素的双目摄像头针对 100 米左右的目标,精度误差可以做到 ±1.5 米以内。

探访大疆车载的期间,我们刚好看到了一批批的双目摄像头正从工厂的产线下线。 

大疆的车规级工厂占地总面积达到 9200 平米。这个工厂通过双班运作的方式,年产能可以达到 40 万套

在工厂内,我们看到了万级无尘的净化管控流程、智能仓储系统、全封闭式的 SMT 产线等的设施和设计。

一位大疆车载负责智能制造的工程师告诉我们:

整个产线从收货、拣料开始到产品下线的全流程,都进行了大量的智能化、自动化的设计。

比如在全封闭的 SMT 贴片产线,在每一道工序后都会设置一道自动化的检测工序。

「我们的目标不是做到万无一失。对于车载产品来说,万无一失的标准太低了,只做到万无一失可能是灾难性的,我们的目标是做到 0 失误。」

除了生产制造环节的设计外,大疆工厂内还花费了颇大的投入建设车规级检测中心,目的是保证每一个下线的元件符合严苛的车规要求。

检测中心设有四大实验室,其中仅静电与抗干扰实验室的投入规模就达到数千万元。

一家在亚洲以精益制造著称的企业在参观了大疆车载的工厂之后,对大疆在制造体系中的设计非常感兴趣,交流了很长时间。

4、大疆智驾量产车?今年就能买到 

大疆车载工厂已经投产,那搭载大疆智能驾驶方案的车型什么时候能上路呢? 

今年大疆与多家车企合作的车型就将 SOP,合作车型搭载的功能包括了 D80、D130 以及城区辅助驾驶功能 CA。

从目前方案的信息看,大疆基于 D80 和 D130 的量产功能要比现在主流车型上 L2 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但我们也非常期待实车体验验证。

大疆的使命是「做空间智能时代的开拓者」。

我们很早就听说了大疆进军汽车领域的消息,大疆最终没有选择造车。

从空间智能的背景出发,大疆车载注定会中国汽车向智能化变革又一股重要的力量。

从 2016 年到 2021 年,这家中国最酷的机器人公司,正在用另一种方式,让中国汽车变得更酷。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之心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1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