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上海拒绝宏光MINI EV上绿牌?抱歉,是所有小车

小乐园,「失乐」园?

这几天,上海可能推出的绿牌新政,让全国网友都操碎了心。

按各种非官方消息,上海最早会在5月10日发布新规,为免费的新能源绿牌设置两道门槛:价格不低于10万元,车长不小于4.6米。

不过,截止目前发稿前,风平浪静,传说中的靴子并没有落地。官方的态度也依旧暧昧,既不承认,也不辟谣,任由舆论发酵。

只是,如今的世道,辟谣约等于承认。连辟谣都懒得辟,基本可认定为实锤本锤。

别总绑上人民

上海一地的牌照政策,能在全网闹出那么大动静,多半要拜网红体质的宏光MINI EV所赐。最先爆出消息的是MINI EV论坛,点燃全网热情的是MINI EV作为“占号神器”的陨落。错觉之下,上海一顿操作,似乎就是要定点清除神车MINI EV。

实际上,按照网传新规,包括MINI EV、欧拉、奔奔EV、奇瑞小蚂蚁、小鹏G3、零跑T03、哪吒V在内,有30多款产品要告别免费绿牌。最惨的要数一汽大众ID. 4CROZZ,车长4592mm,以8mm之差落选,而姊妹车型上汽大众ID.4 X车长4612mm,刚好达标,让人惊呼上海政府卡点之精到。

不过,整件事从发端到发酵,话题中心始终是宏光MINI EV,侧面反映了产品在全网人气之高。近乎贴地的价格,直冲云霄的销量,以及“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质朴宣言,不自觉让MINI EV作为“人民”力量的化身,站在了政策的对立面。

但是,不得不说,MINI EV这次真是被硬绑了。

从销量分布看,即便把北上广深算在一起,在MINI EV全国销量中占比也不到4%。单看上海的话,2020年上险量2664,与超过11万的总销量相比,只能勉强算个零头。2021年1季度,上海地区MINI EV上险数1509,仅占全国上险数的2%。

换句话说,上海地区损失的销量,MINI EV在低线市场随便一哆嗦,也就补上了。至于上海市场那点能见度对品牌能有多大帮助,没人会和五菱较这个真。

而且,去年10月底上海公布限行新政后,新能源上牌数呈暴增之势,今年一季度直接拉到6.1万个,超过2019年总和。这种情况下,MINI EV依旧不温不火,只能说明上海人民对它也不是什么真爱。

至于上海人民爱什么,看看2020年上海新能源市场销量,MINI EV排在10名开外。前10名,清一色都是符合新政的“大车”。上海人民需要什么,一目了然。

别攥着特权谈公平

以人民的名义声讨政策,要的大体是一个公平。所以,有人谴责新规歧视刚需,有人自嘲“穷人不配买车”,还有激愤的,把特斯拉拿来说事,声称上海保护“谋财害命”的洋品牌却打压“国民”品牌,骨子里还是个“租界”,让人哭笑不得。

就事论事,确实有不公平的地方。

首先,以价格和尺寸定资格,再怎么洗也是一股简单粗暴的味道,和用续航、能量密度设卡一比,显得极没有技术含量。而且,一旦涉及钱,总有激化阶层矛盾的风险。

还有那些已经购车或者下订的,苦等牌照,却等来当头一棒。有准车主声称交钱之后,车已经在展厅躺了一个月,只为等牌照。这从大喜到大悲,只能说明政策制订的计划性和实施的人性化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但要太拿公平说事儿,却也站不住脚。

超大城市的路权是稀缺资源,全世界都如此。分配路权的方式,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卡住购车,比如限牌;一类是管制用车,比如限行和征收拥堵税。不同城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特定组合,但控制上路车辆总量的基本原则不变。

具体到上海,基础模式是牌照竞拍+柔性限行。已经逼近10万一张的沪牌,看似设置了门槛,其实是在用准市场的方式分配路权,起码给所有人提供了同样的通道。五一后上海限行正式收紧,逻辑也在于保护持牌者付费获得的路权。

这种情况下,免费给予新能源车同等路权,不管动机被描述得如何超脱,都已经背离了公平原则。尤其是,限行新政发布后新能源上牌数的非正常暴涨,简直就是大型套利现场。而套利者中,又以那些不顾实际需求、只求花小钱占号的,最为赤裸。

如今,眼看着总量失控,上海终于出招。稍显粗暴的新规,往小了说是堵政策漏洞,往大了算得上拨乱反正。至于那些因为特权没了就喊不公平的,八成没意识到,真按公平的方式,一开始就不该有享受特权的机会。

别把新能源宠坏了

这里自然引出另一个问题:既然免费绿牌迟早要限,为什么从小车而不是大车开始设限,或者为什么不干脆来个“一刀切”?

稍微理性点的,都知道“一刀切”不现实。政策层面,从中央到地方,扶持新能源发展的基调还在。市场层面,新能源多半也没做好和燃油车平等竞争的准备。

但新能源发展的主导权,终究要交给市场,这一点已有广泛共识。剩下的,就是如何用相对平和的方式,在购买环节给新能源“断奶”。补贴的退坡和退出,已是既成事实。在牌照政策上动手,只是时间问题。

问题在于,动手要动得让人无话可说,还要觉得公平,挑战可就大了。本质上,对新能源的百般照顾,就是以暂时牺牲公平为前提。现在回头来索求公平,好比要在沙堆上建房子,压根没有基础。

譬如补贴,主要用续航和能量密度设卡,看似合理,本质上也只比卡价格、尺寸委婉点而已。毕竟,因为成本和尺寸受限,首先遭灾的必定是小车。想要改命,就得取巧,一夜间冒出那么多续航301km、401km的产品,等于把规则的严肃性按在地上摩擦。

说到底,政策打破公平原则介入扶持,最后也是扶强扶优,才可能产生较好的结果。初期可能雨露均沾,一旦收紧,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小车,先被抛弃几乎没有悬念。

回到上海的情况,小车技术上可取之处不多,在本地市场又没太大存在感,如今为控总量要消灭特权,被先行拿来开刀,再自然不过。

不过,维护小车的观点最近颇为强势,大意是,大城市对电动小车有刚需,不能剥夺消费者选择的权利。

看似有理,其实还是站不住脚。

首先,大城市对小车的所谓刚需,人云亦云居多,没什么现实支撑。看看北上广深的销量,自然明白。没办法,刚需尤其大城市的刚需一族,买车时要兼顾的东西很多,这是中国国情。其次,真心认同小车的价值,正常拍牌买车就好了。免费牌照没了,就说小车没法买了,只能说明不是真爱。

当然,上海针对小车的绿牌新规,只是个开始。2023年,插混和增程在上海也将告别免费绿牌。至于纯电绿牌的进一步收紧,甚至广州、杭州、天津等限牌城市的陆续跟进,都可以视为大概率事件。

一个健康的新能源,肯定不会是宠出来的。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车巴客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