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财经峰会聚焦“碳中和”、新能源车等热点话题
2021年,海外的疫情仍然发酵,中国经济加速重启,全球的政治经济依然充满变化,在大变局之下,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的前景如何?中国的开放创新如何持续推进?
近日,东风日产天籁携手凤凰网举办了2021凤凰网(夏季)财经峰会暨天籁思享荟,重点研判了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走势,并对碳中和、新能源车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度讨论。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碳中和”目标的设立,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深远,将使高碳的产业减少甚至退出,同时也会带来新技术的创新和新的投资机遇,更重要的是,这将给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整个社会的发展理念带来变化。
在他看来,确立“碳中和”的边界并不容易,必须形成全球的共识、全国的共识,否则就会造成一些国家不遵守,另一些国家遵守的局面。
谈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认为工业要有责任担当。他透露,中国生产活动年排放二氧化碳量超过100亿吨,占全球的30%,年增长1.5%左右,形势严峻。
李毅中进一步称,工业是主要的排放源,应该有责任担当,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人员结构、产品结构,减供煤炭用量,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研发二氧化碳的封存和利用,加快建设用能权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展国际合作,深入节能降碳减排,创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这些任务要一项一项落实,还要重视植树造林,提升碳汇能力。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潘家华认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要将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彻底归零,靠现有的技术是没有希望的,必须要依托颠覆性、革命性的创新,才有可能将化石能源归零。
在讨论碳中和目标的同时,与节能减排高度相关的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了与会嘉宾热议的焦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提出,三项新技术会支撑中国长期的经济增长,分别是AI、新能源以及电动车。
对于这三项技术对整个社会及世界经济增长的引领,姚洋特别指出,整个社会和监管当局应该容忍一点由技术带来的泡沫。“没有这些泡沫的话,恐怕就没有创新,”姚洋称。
除了聚焦于碳中和、新能源车等热点话题外,本届财经峰会,特别关注了全球经济的变局、金融变革、后疫情时代的商业潮流、财富管理与投资方向等,在深度的讨论中,既碰撞出了诸多思想火花,也深度剖析了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走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认为,新冠疫情加快了全球产业链的演变,疫情使得一些国家和跨国公司重新审视产业链安全问题,在效率与安全之间寻求新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东亚、欧洲、北美三大生态网络的内部循环已在强化。
王一鸣指出,要辩证地看待供应链安全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我们要以强大的国内市场为支撑,通过自身努力来保障供应链的安全。
面对充满变化的全球经济格局,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建议中国的企业要充分做好品牌建设。在他看来,能够真正引起人们消费的核心仍然是品牌,企业有必要抓住契机进行品牌的优化和升级。
在接近一下午时间的峰会上,类似的高见、预判等等还有很多,既剖析了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走势,也为在场的车主以充分的启发。据了解,目前,东风日产的天籁思享荟已成为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端思想互动平台,更是链接政经领袖、知名学者、车主用户的重要圈层。
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