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交易正式上线,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影响究竟有多深远?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7月16日终于正式上线,这次碳交易的主要参与方是首批2225家电力行业高耗能企业以及节能减排企业,新能源发电、环保等相关企业。新能源汽车企业并未没有纳入。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3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53.3万辆和5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倍和2.8倍。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为45.5万辆和43.3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6倍和3.1倍。汽车电动化将大大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新能源车的能耗远低于燃油车。
不过,作为排碳大户的汽车、交通行业并未被列入碳排放权交易的名单当中。欧洲环境署2018年报告称,从汽车的生产运输到销售使用,交通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比重高达14%。“即便是全球的碳市场,也没有几个国家会把汽车制造业放进去,参与交易的基本上都是几个化石能源消耗比较高的行业,目的是通过市场化的机制鼓励有技术的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减排。
我国虽然目前没有将交通行业以及新能源汽车公司纳入第一批碳交易的行列,但是此前设置了平均燃油消耗量和新能源两种积分的“双积分”制度,目前价格在3000元/分,在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看来,其实这类似一种碳交易的前身,虽然在积分刚刚出来的时候由于国内新能源补贴高,很多企业都积极加入新能源汽车大军,而且达标的要求不高,使得企业获取积分难度不高,积分是供大于求的,其实未能达到国家期待的节能减排的目标,积分价位也不高,但是这一趋势从去年开始有了变化。
能纳入碳交易市场的行业肯定是高碳排放的行业,除了煤电、水泥、钢铁、电解铝等较为明确的行业外,其实汽车也是碳排放大户,近年一直在加大汽车业减排力度和推进更严格的汽车碳排放标准,后续也有望成为进入碳交易的第二梯队;同时新能源汽车双积分其实起到的作用也就是欧洲碳交易的作用,特斯拉已经受益良久,未来国内碳交易市场或有望将双积分纳入碳排交易中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