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刚需与资本青睐下,充电桩企业仅两成盈利
据《新京报》报道,十一假期,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不少新能源汽车车主表示,会重新考虑假期是否用电动汽车自驾游。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新能源汽车及产业链同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元证券分析称,在2030年车桩比1:1的目标约束下,未来十年充电桩市场总投资额近万亿元,预计2020年至2025年累计市场空间超千亿元;按照国网电动车及前瞻研究院等机构预测,到2030年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将增长30倍。
繁荣之下亦有隐忧。在业内看来,新能源汽车用户反映充电难背后,充电桩行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盈利难”。一方面是市场受到资本青睐,发展迅猛,即将成为新的“风口”。另一方面是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仅为4%左右,部分充电桩企业盈利困难退出市场。从整体上来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与充电桩数量之间仍存在车多桩少的现象。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68.1万台,同期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492辆,车桩比例约为2.9:1。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充电桩并未如新能源汽车销量一样增长。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22.3万台,同比增长56.8%;同期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为678万辆,车桩比下降到3.05:1。
截至9月底,222.3万台充电基础设施中有104.4万台是公共充电桩,117.9万台是私人充电桩。以公共充电桩为例,车桩比例为6.49:1,而去年年底这一比例是6.1:1;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公共充电桩对应六七辆纯电动车。
除了充电桩分布不均匀之外,充电桩市场仍存在生产标准不统一造成的充电接口不兼容、因管护维修不到位带来的“僵尸桩”等难题。张翔表示,一方面运营商为降低成本,减少充电桩专门运维管理人员,造成充电桩的加速老化;另一方面充电桩的技术升级较快,2018年年底国家推出新标准以后,此前的充电桩不符合新标准导致没有用户去充电,加速这一类充电桩被废弃的速度。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作为配套设施充电桩也再次成为风口,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5月星星充电宣布获得高瓴领投、IDG等跟投B轮融资,融资后星星充电估值为155亿元;6月云快充完成宁德时代等投资的B1轮融资;同是6月,特锐德子公司特来电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进包括国家电投、三峡集团等10家企业的战略投资;9月云快充再次宣布完成由蔚来资本等投资的B2轮融资。
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也曾在接受贝壳财经记采 访时表示,“特来电的成绩背后是巨大资金的投入和巨额的研发费用,特来电成立前四年亏得心惊胆战,也不知道行业拐点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前几年累计亏损12亿元。”
-
岚图FREE+提车分享:性价比高,非常推荐!
-
宋PLUS车主:比亚迪三电非常牛,不是冰箱彩电大沙发能抗衡的
-
【NE数据】2025年上半年乘用车电驱动、OBC装机量:供应链收敛,电驱相关前十市占率超7成,OBC超9成
-
【NE数据】2025年上半年乘用车电池/BMS装机量:233.6GWh,再创新高!吉利系成最大黑马
-
23.24万提了一台理想L6,这车满足我爱人对车辆的所有要求
-
吉利星愿车主:就看这一个月4万多的销量,买星愿肯定不吃亏的
-
我为啥选择了小鹏G6,而放弃了极氪7X和问界M7?
-
小米YU7首批车主:实车比图片震撼!从颜值到生态全方位吸引我
-
问界M8车主5000公里分享:辅助驾驶至少节省了司机40%的精力
-
海狮06来长沙了,13.98万起,颜值高空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