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轻舟智航,驶入更深的海

640.png

一个方法论、两个引擎发展战略和三个产品。

2019年5月才成立的轻舟智航(QCraft),刚满三周岁便举办了自己的首届品牌日——QCRAFT DAY。作为一家第三方L4级自动驾驶通用解决方案公司,这算是一个大动作,这意味着经过三年发展,轻舟智航已经有了更多想与外界分享的热情以及拿得出手的产品。

640.png

△轻舟智航创始人、CEO于骞

发布会上,轻舟智航创始人、CEO于骞表示,“择高处立、向宽处行是轻舟的思考和总结。”

所谓“择高处立”是指轻舟“将无人驾驶带进现实”的使命,向“宽处行则”则是轻舟达成使命的方法,同时,也是这次轻舟品牌日的分享重点,我把它用“一二三”来简单概括——

一个方法论、两个引擎发展战略和三个产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成立之初,轻舟就秉承“造火箭而不是搭梯子”的理念来实现自动驾驶。这意味着在面对众多Corner case(极端情况)时,必须提升效率,才能实现场景快速、广泛的落地。

基于此,轻舟打造了自己的方法论——“自动驾驶超级工厂”,内核则是数据驱动+效率提升

640.png

轻舟智航自动驾驶超级工厂

前者业内提得比较多,就是实现数据闭环,包括仿真数据、实际应用场景数据等,都在自动驾驶超级工厂内实现闭环应用;后者则是力求让整个闭环越转越快。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轻舟将感知运动规划这两个自动驾驶最重要的能力进行了优化:

感知方面,轻舟以“数据高效、模型高效、评测高效”实现了全场景大规模量产感知方案的落地。

1)数据高效:一辆搭载多种传感器的自动驾驶车辆,每天产生的数据都是以TB为单位,但其中只有不到1%能用来开发,最终能用来模型训练的更少。而要发现并标注这样的数据非常困难,传统人工标注效率非常低。轻舟通过充分挖掘并利用海量未开发数据来开发感知模型,通过半监督学习、自监督学习和数据合成等方法,大幅降低数据标注成本;

640.png

△数据高效

2)模型高效:传统感知方案经常出现大量分散的模型,这些模型对计算的消耗非常大,轻舟通过融合多任务于统一模型的方式,有效摆脱了模型开发中对手动规则设置与参数调试的依赖;

640.png

△模型高效

3)评测高效:很多感知模型通过单点测评很难看出对驾驶行为的影响,轻舟则是监测基于自车驾驶行为的评测模式,能可有效计算感知效果实际影响,加速关键样例的发掘。

640.png

△评测高效

在运动规划领域,轻舟依托“自动驾驶超级工厂”成为中国首家采用时空联合规划的自动驾驶公司。

目前,业界广泛采用的是“时空分离规划”的自动驾驶方案,该方案的逻辑是先规划路径,再规划速度,当面对动态障碍物时不易灵活应变,容易造成急刹或降低行车效率等不佳体验。

前不久,我就在北京亦庄体验了试运营的Robotaxi。在需要右转时车辆驶入了右转车道,但该车道前方有一辆速度较低的非机动车在行驶。此时,Robotaxi的选择是降低速度跟车,但其实距离右转路口还有一段足够长的距离且旁边车道并没有车辆,如果是人类驾驶员,肯定会选择换道超车再回到右转道。但采取“时空分离规划”方案的Robotaxi则降低了行车效率,给整个体验带来了一些遗憾。

640.gif

△时空分离规划与时空联合规划的区别

轻舟采用的“时空联合规划”系统为车辆赋予了更敏锐的时机把握能力,如上图所示,可在各类复杂路况难题中顺畅地完成连续绕障,为乘客带来平稳、无顿挫的舒适乘车体验。

构建好了方法论,就需要加入引擎动力快速前进。

于骞认为,自动驾驶产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拐点,政策法规愈加友好、技术算法越发强大、传感器和计算在向车规级方向靠拢、行业拥护者越来越多。“面对这样的时代机遇,轻舟致力于在纵向技术深度和横向场景宽度两个方向上持续投入,始终坚持技术和商业化并重的发展思路,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在广泛的场景中不断落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轻舟提出了“双擎”战略:

动力引擎:以公开道路L4级自动驾驶软硬件方案打造,加速纵向技术深化,让轻舟逐步在更多场景上实现完全无人的驾驶能力,驱动城市交通出行效率持续提升;

创新引擎:以自由配置的自动驾驶前装量产方案为基础,用更加安全、成本合理的高性价比方案助力用户创新,加速横向场景拓展,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落地。

640.png

△“双擎”战略


两大解决方案+一套工具链

基于“利器”,轻舟也终于引出了这次活动的主角——龙舟SPACE、DBQ V4以及轻舟矩阵三款产品。

1)龙舟SPACE:打造面向未来的移动出行空间

作为轻舟发展的重要切入点,Robobus凭借相对固定的区域路线以及相对较慢的行驶速度,较Robotaxi早一步达成商业化落地。在于骞看来,Robobus赛道一方面帮助轻舟实现数据闭环,积累了大量有效数据,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商业的闭环。

这次活动上,轻舟带来了龙舟SPACE,该车定位于可在复杂公开道路运营的移动出行空间解决方案,可适配多种车型,既可以满足从长途到短途的无缝接驳,其空间也可多重变换,灵活覆盖不同场景需求。

640.png

△龙舟SPACE

其实去年12月,轻舟与东风悦享就共同发布了基于龙舟SPACE方案的Sharing Bus,目前,Sharing Bus已在武汉、大理等多个城市完成落地运营,在智能接驳、景区观光等场景广泛落地。

2)DBQ V4:为前装量产而生

作为轻舟推出的第四代量产车规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DBQ V4是我认为这场发布中最重磅的产品,于骞也用一句“量产成本可低至1万元人民币”点燃了线上参与者的热情。

640.png

造车新势力城市NOA方案对比,来源:华泰证券

与上面这几款热门车型的城市NOA价格相比,“成本一万元”确实值得让人兴奋。

能做到这点,主要原因有二:

a、一套技术栈适配多种车型DBQ V4可适配轿车、SUV、MPV、巴士等车型,且不同车型的海量数据可共享。另外,DBQ V4支持1-5个激光雷达、0-4个盲区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感知摄像头,实现360度无盲区、无死角的感知能力,且左右互为冗余,主机厂可根据不同车型的不同级别自动驾驶的量产需要进行功能裁剪。

b、全国产配置。这次发布会上轻舟还将地平线拉入了自己的“朋友圈”,双方将基于轻舟自研的行泊一体解决方案,以及地平线自研的征程®系列车规级 AI 芯片,联合进行开发与适配。

和车企推出同款不同配置车型一样,轻舟也推出了不同版本的DBQ V4。加强版与标配版分别搭载两颗及一颗激光雷达方案,计算平台则是基于地平线提供的征程系列平台。

640.png

△DBQ V4的不用版本

显然,能实现全无人级别的旗舰版成本,一万元的成本是打不住的。同时,成本低至一万并不意味着售价一万。最终在前装上车后能做到怎样的成本,传导到消费者层面是否能有明显感知还需要再看看。

3)轻舟矩阵:实现数据高效利用,驱动技术高速迭代

轻舟矩阵在三个产品中相对特殊,它即是一个产品,也是 “自动驾驶超级工厂” 方法论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知道,数据的高效利用是实现自动驾驶技术高效迭代的重要基础,然而不断高昂的路测成本和对长尾场景有限的覆盖能力,制约技术的迭代周期,已成为行业发展普遍面临的重要瓶颈。轻舟矩阵是一套以仿真技术为核心的自动驾驶研发工具链,以流水线完成数据处理、标注、训练和仿真,让数据充分流转,实现数据自动化闭环。

现在,轻舟将这一工具对外开放。应用轻舟矩阵,客户将拥有表示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可视化数据以及测试验证的能力,从而形成数据资产护城河,打造专属于其自身的自动驾驶超级工厂。

640.png

△轻舟矩阵

根据于骞介绍,依托真实路测与生成数据构建的仿真场景,轻舟矩阵可以助力客户将自动驾驶的测试成本降至纯道路测试的1%,还可以生成数百万个长尾场景,每天完成数百万次算法训练、测试验证和迭代优化,使自动驾驶软件能力的进化不再受车辆和人员的限制,实现车辆智能化水平的持续快速提升。


轻舟要上量了

这次活动还有一个让我记忆深刻但着墨不多的环节——轻舟将与T3出行联合启动Robotaxi公开运营,以技术+生态驱动的模式扩大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

对于轻舟,早期的自动驾驶L4级研发便是开始于Robotaxi,同时,作为其“自动驾驶超级工厂”应用场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需要投入精力,这意味着大量测试是轻舟绕不开的问题。

但对于一家第三方自动驾驶方案公司,大规模车队是一个极重的资产,因此,与整车厂或者出行平台合作成为很多自动驾驶公司的不二选择。

根据T3出行副总裁李京峰介绍,目前T3出行已经在80多个城市开展服务,累积注册用户超1亿,日订单突破300万单。

这些海量数据以及丰富的运营经验,对于轻舟在日后的研发及数据分析上将带来极大价值,加速Robotaxi商业化落地。双方也将于今年7月在苏州联合启动 Robotaxi 公开运营。

从这场发布会的两个亮点环节,我们能捕捉到一个重要信息——轻舟智航要在乘用车领域发力了。这并不难理解,毕竟对需要海量有效数据支持的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有强烈降本需求的自动驾驶公司,没有比乘用车市场更深更广的海了。驶入这片海相信轻舟已经做足了准备,而能否跨过“万重山”,我们一起看看。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智车星球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1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