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证券高登:销量增速回升有望拉动汽车板块景气度上行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刺激汽车消费,使得汽车板块实现显著升温,从整车到零部件等细分板块均有所受益,多只个股获得成倍增长。
这一轮的刺激政策对市场的提振效果如何?是否有望带动汽车板块实现估值修复?展望下半年,购置税减征、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能否持续发挥效应?下半年汽车板块的走势如何看?
8月1日,长江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高登做客“e公司V访谈”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高登表示,上半年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对汽车销量会产生直接拉动作用的是购置税减征政策,预计会给全年的汽车市场带来150万辆-170万辆的销量拉动。随着汽车销量增速的回升,汽车板块的行情改善会继续延续,整体上我们持相对乐观的态度,预计整车和零部件板块均会有所受益,那些业绩弹性和估值弹性较大的公司,会表现得更好。
下半年汽车板块行情有望延续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芯片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汽车产业链遭遇重挫,3月中下旬至4月,汽车产销出现断崖式下降,给行业稳增长带来严峻挑战。
不过,自5月中下旬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通过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举措,其中购置税减半政策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使得汽车行业逐步走出低谷。
高登表示,目前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中对汽车销量刺激效应最显著的是购置税减征政策,根据测算,预期此轮购置税减征政策会对汽车板块带来150万辆-170万辆的销量拉动,可对三四月份汽车销量的下滑进行有效对冲。
政策对汽车市场带来明显刺激效应的同时,困扰行业已久的芯片和原材料供需问题也在逐步缓解。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汽车芯片供应情况有所缓解,虽然整体上仍然偏紧,但对于汽车产业而言,芯片已不再是最短的那块短板了。
而对于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较大的原材料,高登判断,随着产能和规模的提升,原材料带来的压力是可以被逐步稀释的。在他看来,在一轮刺激政策之下,整车和零部件板块均会有所受益,特别是那些业绩弹性大、估值弹性大的公司,表现会更好。
“五六月汽车板块表现较为突出,其实是对三四月份的补涨,随着汽车产业链的复工复产,板块的信心逐步修复。”高登认为,展望下半年的汽车板块,行业销量的增速变化是值得投资者特别关注的指标。在他看来,从市场终端的角度来看,汽车市场的韧性较强,现有的产能还在恢复之中,还无法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展望下半年,高登判断,预计汽车板块的行情会随着行业销量增速的回升而得以延续。
插混车型市场渗透率逐渐攀升
上半年,在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困难的同时,也不乏亮点,其中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快速增长成为市场的一抹亮色。
高登分析称,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超过20%,政策对于市场的影响实际上是呈现逐步淡化的趋势。
“将新能源汽车市场按照产品的价格区间分为三个细分板块,我们会发现每一板块的增长驱动力是不同的。”高登表示,目前2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其产品的智能化程度较高,更加科技化,主要是依靠智能化的技术,改善消费者的驾乘体验;而10万元以下的电动车,则主要服务于消费者的日常短途通勤,车辆的配置和电池续航不需要太高,产品具备很好的经济性。而10万-20万元的价格区间内,纯电动车的渗透率其实是相对较低的,这部分市场正在被插电式混动车型所渗透。
高登判断,未来插电式混动车型在这一价格区间的市场中会快速扩规,增速显著。究其具体原因,高登认为,消费者对于这个价格区间的产品综合要求较高,既需要产品性能强大、续航长,又需要具备较高的经济性。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车企打造纯电动车型的成本压力会比较大,而插电式混动车型经过前些年的技术迭代,刚好可以以比较好的成本优势满足这部分市场需求。
在他看来,今天 车型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市场趋势,往更长远来展望,这个细分市场会呈现供需两旺的状态。对于车企而言,有必要抓住行业加速向上的拐点,通过对技术和产品定位的探索,向市场提供更优质的供给。
总体来看,高登预计2022年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可达到550万辆,全年平均的市场渗透率接近25%,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每个细分市场都具有自身的内生动力,总体来说新能源汽车市场高增长的趋势还没有结束。
汽车智能化相关板块值得关注
电动化是行业竞争的上半年,智能化是行业竞争的下半场。展望汽车板块下半年的走势,势必离不开对汽车智能化的观察。高登认为,与智能化相关的零部件板块是值得长期关注的赛道。未来5-10年,会诞生一大批智能汽车产业链相关的零部件公司,特别是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细分板块。
同时,在大量新创公司崛起的同时,智能汽车的产业链效应也会更加突出。高登认为,特斯拉产业链和比亚迪产业链在技术方向上会出现趋同,但以产业链的视角来观察行业,更有利于理解行业发展的逻辑,拥有一个很好的研究产业的抓手和工具。
展望未来,高登认为,在补贴政策逐步退坡甚至完全退出时,可能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扰动和波动,这是很难避免的。但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更加密切地关注行业销量增速的变化,根据这种变化来调节自身的投资动作。
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