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车”传闻再次备受关注,然而大家的关注点都跑偏了……
华为总是能轻而易举地站上流量顶峰。从美国政府“限制令”升级,到华为车 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被停职,外界纷纷猜测“华为亲自下场造车”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上周六,有路子比较野的媒体又在微博上发了一张聊天截图,看语境可能是出自华为AITO渠道的一线销售群,通知将原来的“华为深度赋能”的话术改为“华为全面主导”。
作为文字工作者,我们清楚地了解,四个字的差异传达出的品牌价值观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中华为的角色是“辅助者”,而后者中华为成了“操盘手”。
当然,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网传截图的真假有待考证。为此,“华山论剑V”向华为官方求证,后者称截图不可信,“我们还是会继续与赛力斯深度合作,推出更好体验的产品”。
官方在回应中表示:“这一举措仅为突出华为长期深度赋能AITO问界品牌,华为与赛力斯长期深度合作没有变化。未来双方会继续联手推出更多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
尽管华为屡次“辟谣”,也依然挡不住悠悠众口。
因为有眼尖的网友发现,从2月10日的推送开始,AITO品牌官方海报右上角的logo已经换成了华为的“菊花标”,而此前左上角的AITO标则消失不见。
连续3天都用了华为logo,很难解释成是设计的失误,如果是领导授意,那么至少可以说在品牌运营层面,华为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权。
从这个意义上说,华为官方如何回应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众是如何看待华为与问界之间关系的。
毕竟,让华为官宣造车本身就是不现实、不理智的事情。一方面,华为一旦官宣造车,势必会受到美国进一步的打压,也会成为众多车企防范和竞争的对象。即便华为再有“资本”,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单打独斗也很难快速盈利。
小米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而如果继续以“智选车”的模式与车企合作卖车,华为不仅能够以盟友的身份获得厂商的支持,与厂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还能积累造车经验、扩大渠道网、快速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何乐而不为。
因此,“智选车”可以说华为当下入局汽车市场最好的方法。要知道,问界品牌2022年全年销量超过7.5万辆,作为均价超30万、定位豪华的新兴新能源品牌来说,这样的成绩不可谓不成功。
因此,关于即将于10月解禁的“三年之期”,我们更倾向于这会是“行动上的解禁”,在官方口径中,“不造车”依旧是主要纲领。
什么是行动上的解禁?大体上就是嘴上打死不认,但行动上早已摆脱约束,成为众人心知肚明的既定事实。
事实上,早在问界品牌第一款车问界M5亮相时,华为的“主导地位”已经有所体现。首先,问界M5首发亮相主场在深圳,而且是作为华为冬季发布会的压轴产品亮相,由余承东主讲;其次,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讲解问界M5时,也明确表示设计、研发、销售和营销全部由华为操盘。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问界就是没挂华为标的华为车。这种认知不仅存在于普罗大众心中,就连一些一线销售也是这样认为的。去年成都车展在问界展台上,还有销售非常热情地给我推销“华为车”。
那么一定会有人问,既然大家都已经达成基本共识了,为什么华为还要多此一举去修改话术,改海报logo?从“深度赋能”到“全面主导”,这四个字的改变,对问界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首先,在《华山论剑|小米北汽、奇瑞华为、牛创奇瑞,新能源时代的“合纵连横”看点何在?》一文中,我们盘点了今年各个车企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的合作,其中已经确定将与华为以“智选车”模式合作的车企还有奇瑞、江淮。
而此前以“Hi模式”合作的阿维塔,也已于去年12月入驻了华为智选店,虽然占比还比较小,但不排除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此外也有消息称,华为与北汽的合作也将转变为智选模式,相关车型预计将于 2024 年上市。
这些合作意味着,未来华为的版图将持续扩大。而问界品牌虽然是华为“智选车”模式的头号品牌,在很多人眼中是以华为为主导,但从品牌定位上来看,依然是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成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这样一来,对未来选择以华为“智选车”模式合作的车企而言,挂问界标就会显得很微妙。
所以,华为才需要从品牌层面强化华为在问界品牌中的主导地位。与其说是削弱赛力斯的存在感,不如说为更多车企入驻作准备,通过华为提升用户对于问界品牌的认知度,从而更顺畅地推动未来与各个车企的合作,推广不同品牌的车型,全面丰富问界品牌在各个细分市场的产品线,最终快速实现盈利。
很早之前,余承东就曾对零售商表示,“大家要敢于开 1000 平米以上的大店,要不然以后你店里根本都放不下,2024 年华为门店里卖的车型将达到 12 至 13 款。”去年余承东在华为内部会议上又表示,“车 BU 要在 2025 年实现盈利。”
随着近期王军的停职,华为车BU内部之争告一段落,这意味着由余承东主导的“智选车”模式再无阻碍,未来华为在汽车板块的业务布局和思路会更清晰,也更集中。
如今,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淘汰赛阶段,充满众多不确定因素。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奇瑞、江淮、长安和北汽等众多车企的合作扶持之下,以华为为主导的问界品牌或许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里增长潜力最大的品牌之一。
从这个意义来讲,华为造不造车已经不重要,在波诡云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里,AITO问界品牌已经成为最大的得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