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慧拓:矿山自动驾驶近成品化,头部公司明年将达500台规模
本次我们邀请的嘉宾是中科慧拓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首席战略官王健,与我们一起探讨矿山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进展与挑战。
我国矿山自动驾驶主要分了三个时期:
一、2015~2018年的起步期;
二、2017-2020年的技术研发期;
三、2018-2021年的测试运营期。
目前,对于发展走在前列的矿山自动驾驶企业,已经进入了规模化落地阶段。
中科慧拓是较早一批进入矿山自动驾驶赛道的企业,属于第一梯队,目前已有超过300台的矿用卡车搭载中科慧拓的解决方案。
中科慧拓于2021年完成基本的技术验证,随后,其项目数量及规模相比前几年有了较大规模的增长。
2021年,国家能源集团宝日希勒项目实现了世界首个极寒(-40°C以下)环境无人矿卡编组运行示范项目,实现了全天候三班无人化编组运行;2022年,云锡集团华联锌铟项目则实现了有色行业首个实现矿卡全无人编组运行。
△中科慧拓商业化进程,智车星球整理
嘉宾精彩发言及观点:
刚性卡车改造存量市场已较少,宽体车由于车辆寿命较短,存量市场较小,行业都在转向卖新车;
矿山自动驾驶企业的终极解决方案是卖装备,未来市占率将是支撑高市值的关键之一;
业内普遍认为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无人驾驶就可以达到成品化输出,不再需要很长时间的调试;
明年对于头部公司500台的量会是一个坎,如果一年能顺利交付500台,就意味着有较强的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能力;
最终能活下来的矿山自动驾驶公司大概是2-3家。
以下为直播聊天实录,有所删减,完整直播视频请查看「智车星球」视频号:
1
—
商业模式的变化
智车星球:我们在谈论自动驾驶的时候,包括像矿山这样的封闭场景,大家现在特别关注的一个点就是商业化落地。目前我们知道矿山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分为两类,一个是卖车,一个是卖运力服务。您对于这两种模式的发展有怎样的判断?对于矿方来说,他们更偏向哪种?
王健:过去的5年时间里,大多数公司都是改造为主。但那种在四五百万以上的刚性卡车,国内已经有改造完成的了。这些车主要用在内蒙,内蒙基本上每一个煤矿现在都有无人驾驶的身影,大家都已经在改造了。所以从去年年初开始,大家都意识到存量市场只是一个过渡的形态,再往后走,肯定是卖新车。
现在整个能源集团有强制要求,新上的车都必须是无人驾驶。一个大的集团,对他下属的每一个矿,会先划定它是国家级还是省级的智能化矿山,根据不同的级别,会要求在2023-2025三年之内,逐渐提高无人化渗透率。
所以每一个矿会要求新采购的车必须具备无人驾驶功能,这个功能什么时候启用没有明确规定,但是车体本身必须是无人驾驶的。
智车星球:相当于是硬件的前置和预埋对吧。
王健:对。除了刚性卡车之外,中国还有大量的宽体车,这种车的寿命比较短,一般只有三四年,国内很少有人去改造这种旧车,都是去做新车。所以从去年开始,科技公司开始跟主机厂绑定,量身定制车身电子电器架构、驾驶舱等等,适应矿山作业的场景,做一款新的装备出来。包括中科慧拓自己也在做装备,也在尝试和主机厂合作,向着无人化方向定制装备。车辆的本质是装煤、装土,我们不需要考虑人的舒适度了,比如说那些额外的空调、座椅、驾驶舱交互屏都不需要,我只需要把车做的非常可靠就可以了。所有的智能化都在云上,可靠的东西都在车上。
智车星球:这种定制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健:因为传感器的安装方法都不太一样,比如说(每家公司)孔位的安装方法就不一样。不可能说驾驶舱的孔位是留给中科慧拓的,还能给别人用,用不了。
对于发动机和变速箱的选型也会有点差异。因为我们面向的每一家客户都不太一样,工况也不太一样,导致它拉的土方量不太一样,对变速箱和发动机的型号也不太一样。
智车星球:如果终极解决方案是卖装备的话,大家一算就能算出来我的存量或者增量市场是多少。这对科技公司的收入估值模型是否会有影响?
王健:会,当然。卖装备的毛利率要远高于卖服务的毛利率,它更像是一个科技产品形态。至于估值天花板会不会降低,就看你卖的装备的市占率了,市占率其实足以撑住一个很高的市值。
像我们,现在虽然也只是在卖一些tier1的产品,但是我们正在尝试正向造车,自己做装备,重新定义未来的车型。以后矿山的剥土量只会增不会减,这就意味着你需要更多的车,或者更大吨位的车。所以以后对装备的要求,肯定是大吨位,可能是氢能、甲醇、锂电等动力形式。
在重卡领域,现在的发展形态都是科技公司和一家卡车商绑定,这个车要么是贴牌,要么是只卖给科技公司,然后由科技公司把装备买断,把它交成一个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再去卖给客户,产值也是很高的。
智车星球:即使是成熟的无人驾驶产品,运营也是很难的,运营的难度由谁来解决?
王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肯定是由科技公司来承担了。以前我们说交给客户自己去做运营,在无人驾驶领域的科技人才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短期内我觉得不太合适。到底是谁来做运营,我觉得矿上直接买就行,矿上付我运营的钱,比如说五十台车,一台车付我2万块钱运营费,一年100万。
智车星球:所以运维可能也是一个长线能产生收益的地方,长期来看,甚至可能会超过你当时卖设备系统的钱。
王健:没错,这就是后4S店模式。我们现在就有这种合同,我们公司的无人驾驶产品已经有超过投放使用三年以上的了,已经过保了。过保之后,我们已经开始签这种后续的运维服务合同了。
智车星球:未来可能会把这块业务剥离出去吗?类似车企和经销商的关系。
王健:对。现在在有人车里面的传统模式,每一个矿都有驻场,都由当地的公司运维来承担。以后有可能就会采取,跟我们这种科技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去完成从有人运营到无人运营的转变。
因为运营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我们不可能自己养那么多运维人员。稍后可能就是我们自己慢慢做样板,把它标准化和成熟化,然后再转给本来就干这种事的公司,我们没必要抢这块蛋糕。
智车星球:作为科技公司,在和矿方合作的过程中,对于商业模式,你们出现过什么分歧吗?
王健:矛盾很多。因为挖煤这件事儿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了,2016年以前都是人在挖,现在突然说你们一家一家公司冲出来了,要颠覆全世界的煤矿工艺,这对于所有挖煤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具体来说,就是科技的使用和生产任务之间的矛盾。比如说上无人驾驶技术,需要修建封闭车道,隔离人车相交场景,智能化程度提高,但过程中煤炭的生产会有一定减缓。
其他的比如说,传统煤矿工人下来了,要去哪?我们要解决这些员工的再就业问题,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变成无人驾驶车辆的维修人员等等,通过这些方法让这些矛盾不那么激化。
智车星球:除了运维,基于无人驾驶模式下的生产规划设计管理,包括安全这一块,您觉得这个是要谁来负责?
王健:我们以前都是技术服务制度,无人驾驶技术会根据现有的制度做改变,但是现在变成了制度会因为无人驾驶的使用而发生改变。比如道路的检修方法、交接班的方法等等,都会因为无人驾驶的大面积使用而产生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由无人驾驶公司说了算的,要把这些交给设计院,他们在设计煤矿的时候,就要把无人驾驶前置条件设计好。
智车星球:矿方在里面主要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王健:矿方的角色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是我们最终的客户,无人驾驶要想用得好,矿方需要配合,需要制度支持 。
智车星球:几年前在技术层面的难度可能更大一些,现在有没有出现一些新的困难?
王健:以前大家都没有上升到一个规模化的应用,没人会考虑,如果以后真的大规模使用无人驾驶,矿上到底应该怎么做。但是现在无人驾驶已经开始规模化应用了,矿上已经不能忽视无人驾驶技术的存在了,所以现在就需要跟矿上讨论,制度该如何改变。
智车星球:现在大家是否有达成什么共识,由谁来牵头?
王健:现在矿上的部门很多,有管生产的,管安全的,管基奠的,肯定要有部门来牵头做这件事,所以各个矿都会有专门的无人驾驶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比如说由董事长挂刷,要求各个部门全力配合。
2
—
矿山自动驾驶即将进入成品化输出阶段
智车星球:我们看到了一个数据对比,和5年前相比,自动驾驶硬件的成本差不多已经下降了一半,所以想请您聊一聊,这两年供应链的变化情况。除了硬件成本的下降,在技术层面,有没有配合自动驾驶在矿山上的应用?
王健:供应链成本确实下降了很多,但是矿山一年的车的消耗量和乘用车比起来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我们还没有见到过,tier1和tier2重新为矿山量身定做一款产品的情况。
所以我们这次调研之后也要联合几家公司,一起去和供应商谈,希望主流的供应商,能够在零部件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矿山特殊的环境,比如颠簸、极寒天气等等。
智车星球:咱们国家目前面积比较大的露天矿山,基本都集中在内蒙和新疆,这两个地方有没有差异?
王健:差异很大。内蒙市场用刚性卡车的很多,但是新疆没有,新疆清一色的全部都是宽体车。
智车星球:新疆为什么更多会选择这种宽体车?
王健:因为新疆的煤炭单价比较便宜,导致他公司的利润没有那么高,不可能买很贵的车去运送。内蒙的车,很多都是矿上所有,但新疆矿上没有车,都是剥离公司的车。这就导致可能矿方想买无人驾驶,但是他没有车,只能说把土卖给你,然后你把你的车给我拿过来,这就变成了一个新的模式。
智车星球:如果说这种需求比较明确的情况下,是不是大家能提供的服务、产品,开始变得同质了?
王健:它这个模式是固定放在这的,你想干就干,这就要看你的能力了,对产品的成熟度和现金流的消耗都是很大的挑战。所以这不是脑子一热就能干的,肯定是自己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评估。
智车星球:矿山无人驾驶现在的市场环境如何?
王健:现在来看,矿山无人驾驶已经颠倒过来了,不需要我们去找客户,都是客户打电话过来,也不需要我们去跟客户讲无人驾驶有多重要,不管是客户出于自身企业出发考虑,还是国家现在的政策(趋势),都需要做无人驾驶。
我们今年差不多是第六年做矿山无人驾驶,5年以前跟现在对比,不管是技术的成熟度,还是客户的认可度,还是国家的标准政策,现在都已经是万事俱备了。而且我们业内普遍认为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无人驾驶就可以达到成品化输出,不再需要很长时间的调试。
智车星球:您对于成品是怎么定义的?既然已经成品化了,未来两到三年,这个行业会有一个井喷式的增长吗?
王健:我们业内普遍的共识是两个指标,一个是安全性,安全性是本质,车上必须没有人。第二个指标就是效率,你的效率必须达到人工的多少以上。这两个定量的指标达到了,代表着产品成熟了。一旦这两个指标达到了客户的诉求,订单会很多,只要你能交付得了,铆足劲儿干就行了。
智车星球:现在产能已经到达瓶颈了吗?
王健:我们整车厂交付的周期都已经排到10月份、11月份了,因为变速箱要生产,电池也要生产。另外,科技公司的人有限,我们一个人同时只能干一个项目,干上一两个月。1个人1年12个月,最多只能干6个项目,我需要招更多的人,但这些人根本没有经过培训,是没办法弄的。所以项目不是瓶颈,项目很多,就怕你接不了。
智车星球:您预计第一梯队的公司,明年的交付规模会在多大?
王健:肯定都过百台,头部公司如果做不到500台的话,就不要再玩了。500我觉得是个坎,如果一年能顺利交付500台,就意味着你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能力,以及你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现在还没有人做到过。
智车星球:中科慧拓对自己明年的交付有预期吗?
王健:我们肯定是想奔着500台走。
智车星球:今年上半年中科慧拓发布了“载山CarMo”,现在运营的情况怎么样?在明年的交付中,载山占据会不会很重要的比重?
王健:载山是我们产品布局的一个战略,是我们自身对于无人驾驶技术的理解,对装配的诉求。至于说这个车明年的量,我觉得它占比不会很大,在我们全年交付的量中,能占到一半或者一小半就很厉害了。因为矿山产品它不会做很杂的,一个公司的矿山装备,可能一两款就够了,所以对于一款王炸产品的打磨需要时间,需要长年累月的磨合,我还不会大规模地去铺开销售这个产品。
3
—
观众提问
智车星球:中国的矿山市场,您觉得最终会有多少家自动驾驶公司活下来?
王健:现在看差不多2-3家。目前大家做得最多的是煤炭,中国现在一年要有40亿吨的煤,但是其中露天开采的量是远远小于井工开采的,差不多占比30%左右。但井下煤炭的无人驾驶现在还是一个特别空白的地方。现在只有中科慧拓做了两个方案,难度很高。所以说大家已经把蛋糕都快分完了,现在再分就是井下,而井下要比露天难得多。
然后按照矿产的产量来说,中国最大的产量是砂石骨料,水泥,这个是最大的。但砂石骨料矿特别分散,每个矿的车也不多,5台、10台这样。所以做交付,同样数量的人,如果干煤矿,能干很多车,都可以在一个矿里,但水泥矿也要投入一样的人力物力,但每个矿的车又不多,所以对人力的消耗还是很大的。
智车星球:海外市场会去拓展一下吗?
王健:应该会,海外市场是我们今年做的战略之一。但出海一定要稳扎稳打,因为在海外你没有体系,没有支撑,也没有当地的合作伙伴,甚至是售后团队都没有,所以我们的第一个出海项目,谈了一年半的时间才谈完。
智车星球:所以如果出海的话,主要竞争对手就是小松、卡特彼勒这样的大公司?
王健:我倒真希望我们能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但实话实说,现在你出去不可能动摇这种百年企业的垄断地位。只能说现在有很多国家和我们联系,想试用中国的技术,因为性价比很高,而且中国组团的概念很强,我们的5G设备、车辆装配,无人驾驶这三个一组团就特别厉害,所以稳扎稳打,再过一两年也许可以去和他们竞争。
智车星球:从单编组到全矿山无人运输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是什么?中科慧拓现在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
王健:如果是全矿无人驾驶的话,其实就没有所谓的编组概念了,我们一个编组的话,是五台车对一个挖机,是固定不动的,但是全矿无人驾驶,车辆和挖机是没有固定搭配关系的,是全部车对全部的挖掘机,对你调度系统的能力要求就会更高。我们现在有三个水泥矿是实现了全矿无人驾驶,车队都是10台左右的规模。
智车星球:车辆和调度平台联动这一块,中科慧拓有什么优势?
王健:我们最初的理念就是践行了平行理论,我们把整个架构设计成智能化的东西放在云上,然后可靠性的东西放在车端,所以中科慧拓云端和车端的协调能力,统一的调度能力,是各家里最高的,而且我们有自己的无人化调度,现在有人化调度单独卖,别的公司都没有。然后以后他再上无人的话,只需要扩一个模块,就可以用我们的调度。
智车星球:相当于中科慧拓的系统能够兼容很多车型,不仅仅是用了中科慧拓方案的车是吗?
王健:对,所以我们现在一般做系统都是从平台调度系统入手,一旦采用了我们的调度系统,后续终端上谁的车不太重要。
智车星球:平行理论在调度上的用处大吗?
王健:矿山典型是一个生产作业系统,它最要求的就是安全跟效率,安全和效率就特别依赖在云上的调度能力,调度得越好,效率就越高。然后在云上可以充分把每一个车辆的故障模型提前诊断出来,把每一辆车将来碰撞的可能预测出来,我可以让所有的车在什么样的时间,以什么样的速度,什么样的转角达到指定地点。所以平行在这里面能够解决你对于现实世界的建模。
智车星球:远程驾驶系统是不是必须的?
王健:必须的,我认为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必须的,不可能让无人驾驶脱离人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