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对谈康林松:奔驰在智能电动时代如何超越奔驰?

出品:电动星球News

作者:鲤鱼、蟹老板本人

北京车展,奔驰展台一如往常,热度居高不下。

它带来了 1 款新车全球首发、7 款中国首发及首秀、8 款中国上市新车,包括全新纯电 G 级越野车、以及 CLA 概念车。

庞大阵势是奔驰对「油电双行」的实践,藏着对竞争的梳理——而关于竞争,2024 年奔驰一度颇受瞩目。

譬如,奔驰 CEO 康林松喊话放缓全面电动规划,引起纷纷热议;不久后,他公开呼吁欧盟保持开放竞争,被视作「惊天逆转」;近期又有风声传出,奔驰放弃增程式电动汽车项目,全力投注纯电……

自称「逆向思维者」的康林松,面临激烈竞争,似乎都是「反其道而行之」,背后有对奔驰的能力自信,也有对公平竞争的推崇。

新能源汽车正在由「春秋时期」过渡到「战国时期」,合纵连横越来越多,这般竞争格局下,奔驰如何继续奔驰?

加速智能化、加速电动化、续写豪华篇章等等,都是答案,而智能无疑是奔驰在新时代的新打法。早在 MB.OS 战略规划发布会上,康林松就曾表态,「软件是奔驰未来最核心的竞争力」。

车展发布会后,我们参与了对康林松的群访,关于奔驰的下一步,他透露了哪些「料」?奔驰将如何迎战「沧海横流」的 2024 年?

今天的文章,结合访谈内容来聊聊,奔驰标准与全新竞争时代的相逢。

一、奔驰电动化的下一步

百年奔驰正在「加电」,但不限于电。

作为对市场需求的回应,奔驰将聚焦电动化转向,同时保持灵活性。谈到灵活性,不难联想到 3 月那场「电车危局」之争,尤其是关于「奔驰放弃全面电动」的讨论。

受访时,康林松正面回应这类讨论,「这是一个明显的误解。」

否认舆论的误读后,康林松进一步解释奔驰的灵活性,「2030 年之前,奔驰将为所有产品提供纯电选择;2030 年后,将继续为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做好准备,无论是纯电、电动化燃油车型。」

怎么理解康林松口中的「电动化燃油车型」?MMA 其实是一个典例。

与「生而为电」的 EVA 平台不同,奔驰的下一代平台 MMA,设计理念是:电动优先,兼容汽油。

CLA 是基于 MMA 打造的首款车型,概念版已经亮相。这款遍布三叉星徽的车型,昭示着奔驰对于「新生代」电动汽车的想象,它被奔驰定义为电动时代的「一升油」汽车,未来会推出纯电版和燃油版。

作为以电动架构衍生燃油技术的基础,MMA 也是奔驰延续「油电双行」战略的解法之一——借此来理解康林松的话,或许更具象些。

MMA 平台会在 2025 年正式投产,将推 1 款四门轿跑、1 款猎跑、2 款 SUV。除了 MMA,奔驰还将发布聚焦性能的 AMG.EA 平台、中大型汽车专属的 MB.EA 平台。

这三大电动架构组合,将筑起奔驰在乘用车领域迈出下一步的基石。

二、全力智能化,奔驰怎么走?

电动化转型重要,但不是全部,中国新能源领域有一句行话:智能化是新能源的下半场。

对此,康林松表示非常赞同,他笃定道,「未来将是智能科技的综合较量。」

在他看来,算力、传感技术、人工智能、高清大屏、云端互联等等,都是新能源汽车未来竞争的关键。这样的预测,与国内新能源主机厂们竞逐的技术趋势保持一致。

「我们当然也会把这些功能配备到奔驰的车型中,」对于智能化,康林松表现出充足的信心,「未来,奔驰产品都会有超级计算芯片,会有更多的传感器,还有柱到柱的超级屏和超联屏。」

康林松透露了奔驰全力推进智能化转型的手笔,「我们正以上百亿欧元的规模,投入到数字化领域。」

那奔驰豪掷智能的成效如何?最快明年才能验证,当下依然以 CLA 作为范例吧。

虽然这款车还没量产,但去年 9 月,它以概念版亮相 2023 年慕尼黑车展时,已经展现了奔驰作为百年国际大厂,对于全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的理解。

奔驰反攻智能化的打法,是将智能全面融进座舱豪华、数据豪华,并且纳入驾驶效率。

CLA 将首发搭载 MB.OS 操作系统,以及 MBUX 虚拟助理。MB.OS 是奔驰的「Next Big Thing」,是一套横跨车身、驾驶、娱乐、自动驾驶四大域的软件体系,有望统一奔驰旗下车型的座舱体验。

在全新长轴距 E 级以及改款 EQS 上,就能看到 MB.OS 的部分演绎,主要集中于智舱领域。

关于智驾,奔驰曾透露,CLA 的软件和算力,已经为 L3 级智驾做好准备。去年 12 月,奔驰已经获批北京 L3 级高速公路道路测试牌照,后续有望获得上海的测试牌照。

在群访环节,康林松进一步补充道,「我们会继续开发 L3 技术并保持充足的技术储备……宁愿在交付给客户之前多做一些测试,也不会高估技术的能力。」

三、竞争犹如催化剂

时代浪潮浩浩荡荡,没有任何一家有野心的公司,敢于松懈对智能和电动的求索。

全球新能源都处于空前激烈竞争,不论上下游,尤其在被视作淘汰赛开幕的 2024 年、尤其在中国,竞争几乎与存亡相连。

康林松承认,中国市场的竞争态势确实是白热化的,很有可能是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但他依然表现出乐观,「其实这种竞争对于客户是好事,会带来更多的创新。」

乐观伴随着谨慎,而非「掉以轻心」,康林松进而补充道,「诚然,本土车企推出的车型,与奔驰所在的细分市场不尽相同,但我们一直对市场的创新趋势保持密切关注。」

这位身负斯图加特重担的瑞典籍 CEO,在群访时一直保持着「轻松感」。

对于严酷竞争,康林松和当初公开呼吁欧盟保持开放竞争一样,言语中依旧通达,并称「我其实是深感振奋的」。

在内卷中兴奋,也是奔驰的「叛逆」一面,而这背后是康林松对于奔驰效率与能力的自信。

受地域、文化等因素影响,每个市场都有其竞争特性,中国市场也是如此,「但全球趋势肯定是走向电动化的」,对此康林松毫不犹疑。

即便智能电动时代眼下出现了一个「逗号」,或者说进入了一段静默期,但竞争并未放缓,反而催生出许多新鲜事。一个显性趋势是,行业内的「远交近攻」越来越多。

譬如新势力与国际巨头「技术合资」,譬如电池供应商与车企签一项又一项战略合作协议,又譬如车企和车企一边竞争一边组建联盟……

今年 3 月,奔驰和宝马的合资公司已经落地北京,明显要为双方电动化深入转型做准备。

汽车发明者与巴伐利亚巨头的「合纵连横」,落在中国市场,恰恰是一种全新竞争时代的催化物。

四、「在中国,为中国」

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汽车市场,但与传统车企的其他市场相比,国内的消费者取向存在明显差异。

一个突出的差异在于,中国有繁荣的智能化需求,多年来,已经催生突出的竞争优势。

作为全球大厂,奔驰如何回应需求差异性?在普遍性之中做到「因地制宜」,是一种回应方式。

奔驰拥有全球研发体系,并在持续增加本土研发投入,当前在中国有两个研发中心,已经先后落地北京和上海。

增强自身技术「肌肉」的同时,奔驰也在与中国本土科技企业及初创公司合作——比如,将抖音 APP 整合进 MBUX 中。

官方称,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主要是为中国用户开发更完善的数字化服务,这些数字科技不仅能够服务于中国市场,也能反哺全球——MB.OS 是最好的例子。

写在最后

从「电动优先」到「全面电动」,再到现行的「油电双行」,奔驰在不同历史节点顺时而变。

包括纯电 G 级、CLA 概念车在内的车展阵容,以及康林松接受群访时的通达自信,都流露出奔驰要跟随时代、永立鳌头的强烈决心。

电动奔驰的中国攻势,则延续了奔驰在全球智能电动时代的热情。

在纯电 G 级发布会上,北京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 CEO 段建军表示,奔驰电动转型的决心不变,拥抱多元需求的创新激情不变——「从产品到体验,无论油电,都很奔驰。」

不过,近年来,中国新能源的锐意冲击尤为迅猛,热潮之下,有些潜流暗涌,容易被掩盖掉。

如康林松所言,奔驰开始进行电动化转型时,通过 EQE、EQS 的命名方式,向外界传达奔驰迈向电动未来这一信息。

当下奔驰电动化已经取得一定发展,往后产品的命名方式将回归母品牌——那怎么让消费者直观体会奔驰的「电感」?如何像燃油车一样,让人们继续对奔驰电车心生向往?

与全新智能电动时代狭路相逢后,奔驰需要回答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践行「油电双行」路线,靠近「油电双雄」的野望。

(完)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