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爱的汽车单品,被新势力接住了
「中国税制没有限制增程/插混的大尺寸车型,所以过去三年,增程大车都卖得特别好。」
这是李斌分析增程大SUV 卖得好的原因,而背后最大的受益者正是理想和问界。
2024 年国内卖了 118 万辆增程车,理想和问界合计贡献了 85 万辆,占据整个增程市场 73% 的份额。
两者的共性是,前期单靠SUV 吃透增程市场,后期基于市场—技术—用户的正向循环,将同样的打法过渡到纯电 SUV 市场。
MGEA 是理想的代表性产品,理想副总裁刘杰曾表示,理想不做轿车,今年下半年发布两款纯电 SUV,i8 和 i6。
问界没有官宣不造MPV 和轿车,但余承东说过,鸿蒙智行每一家产品不重叠,有的做 SUV、有的做轿车、有的做 MPV,而问界大概率只有在 SUV 这条路上走到底。
彼此将SUV 品类视为一场卡位赛,而面对年增长量超过 100 万辆的细分市场,还有新玩家梭哈 SUV 赛道。
乐道品牌前三款车型只规划了SUV 品类,分别定位中型、中大型 SUV 的 L60、L80 和 L90,其中 L90 计划在上海车展亮相,三季度交付。
这也意味着,国内新势力只做SUV 品类屈指可数,目前只有理想、问界和乐道。
01、单押爆款不是靠运气
造车有两大方向:一个是品类驱动,一个是车海战术。
前者以长城、理想、问界和乐道为代表,以单品类建品牌,后者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通过更为密集的产品投放,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车海战术是以最快的速度填补品类空白,比亚迪今年四个品牌共规划了近20 款新车,目前已经发布了 14 款新车(换代),最快三天连发三款车。
特点是前紧后松,前期投入巨大资金研发平台和动力技术,后期基于同一平台衍生不同车型,再通过成本均摊实现盈利,靠走量赚钱。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 年比亚迪国内市占率达 33.2%,相当于国内每卖出 3 辆新能源车,就有 1 辆是比亚迪。
弊端也显而易见,同一市场和价格带的产品内耗严重。
光是10~15 万价格区间,比亚迪在售车型就有 19 款,博弈也贯穿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设计资源、制造资源、营销资源和维保资源的争夺。
品类驱动好比是「一个罐头」,需要爆款车撕开罐头盖,才能换来更大的市场。
长城哈弗H6 曾创造了单月破 8 万辆记录,至今没有哪个单车系能打破,理想 L9 曾以 44 万的价格单月卖到了 1.49 万辆,连续 19 个月稳坐大型 SUV 市场冠军。
对于践行大单品战略的车企而言,制造爆款车和大单品的命中率,离不开两个支点。
第一个支点是抓用户爽点。
理想、问界和乐道在产品定义上,是国内少数持「正向开发」理念打造新车的品牌。
换句话说,这三家绝大多数产品点和配置都是基于市场调研(用户洞察)、需求管理(把用户真实需求转化为产品开发需求)所定义的。
举个例子,李想认为国内有一个及以上孩子的中等偏上收入家庭,实际家里没有很多固定车位,也不会同时买轿车、SUV 和 MPV 三台车满足不同场景的出行需求,而理想 L 系列正好满足了用户多功能需求。
李斌也有类似的准备工作。
「乐道L90 前期已经针对大 SUV 用户发起几轮保密式调研,很多用户都说车买早了,早出来的话就买乐道 L90 了。」
与之相反的是「逆向对标」,基于市面上同级别热销车型的配置和卖点定义产品,再通过成本控制打造「低价高配」的性价比车型。
用户爽点的关键是看产品,一句话总结就是尊重每个细分领域的用户需求,把小市场做成了大市场。
第二个支点是开枝散叶。
不同于理想和乐道聚焦家庭市场,问界有着更细致地洞察和挖掘用户的具体需求场景。
问界 M8 定位家庭智慧旗舰 SUV,在尺寸越级和配置拉满的同时,精准切中家庭群体。
问界 M9 定位旗舰级大型 SUV,目标用户是追求极致体验的高端消费者,兼顾了家用和商务属性。
汽车博主@ 新渠道-李霸天表示,问界 M8 小订车主的年龄比 M9 的小,基本都是因为组建家庭从油车换成 M8。
相比之下,理想L 系列的四款车型只有在配置和尺寸在做区隔,却忽略了区隔四款车型不同的目标群体。
换句话说,只要消费者没有过度追求空间和舒适性,最便宜的L6 就能体验到理想的奶爸车,让不少消费者断了升级更贵的 L789 的念头。
这也是理想L6 去年累计销量达 19.2 万辆,占全年销量近 4 成的原因,虽然拉动了销量,但也因此拖累了毛利。
从「小而精」到「大而全」,品类驱动和车海战术都是为了市场份额,只不过有人坚持延续产品的一致性,有人为了摸索更多的生存机会。
02、SUV 的容错率比轿车高 3 倍
品类驱动的背后,考验了车企对于产品路线的选择。
通常来说,轿车和SUV 是更加大众化的市场,绝大多数车企都会往这两个领域发力,MPV 更小众。
以近五年销量数据为例,轿车、SUV 和 MPV 品类分别增长了 119 万辆、230 万辆、18 万辆。
这也解释了,无论油车时期的路虎、长城,还是如今的理想、问界和乐道,无一例外都是扎根SUV 品类。
一是规模增幅大。
从2010 年算起,SUV 市场份额飞速膨胀,将原本安稳的轿车挤得只剩半壁江山,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另一条大腿。
乘联会数据显示,2010 年~2024 年,中国汽车市场 SUV 市占率从 10% 提高到 46%,销量从 132 万台猛增到 1155 万台,复合增速达到 22%,远超汽车市场 7% 的整体增速。
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是,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SUV 市场。
聚焦到新能源市场,SUV 品类渗透率超过 40.2%,比轿车品类多出了 15%,尤其是目前在新能源汽车 30~70 万元的价格区间,市场份额最大的是理想和问界。
一方面,SUV 的空间比轿车大,能够覆盖更多的用户群体,特别是能够满足家庭用户的需求,这是国内消费者偏爱 SUV 的核心原因。
杰兰路调研数据显示,在新能源汽车车主购车时,SUV 品类是最主要的考虑类型,占比高达 70%。
另一方面,SUV 和轿车的定价潜规则被特斯拉打破,新能源 SUV 又多了一个价格低的卖点。
以前,同级别的SUV 定价通常比轿车贵 20%~30%,但特斯拉打破了这个规律,Model Y 只比 Model 3 贵了 5~10%。
面对不讲武德的特斯拉,国产品牌有着更卷的底气。
智己LS6 和 L6 只相差 1 万元,以往比亚迪唐 DM-i 起售价至少比汉 DM-i 贵 6 万元,如今两车的差价已经缩小到 1 万元。
在需求和价格的刺激下,新能源SUV 成为了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一边是消费者偏爱SUV,另一边则是车企疯狂地投放 SUV。
在2024 年新上市的新能源车型中,轿车有 27 款,SUV 有 44 款,接近轿车的一倍,而今年光是六座新能源 SUV 新车就有 17 款。
业内人士表示,同样研发一台新车,造SUV 的容错率至少比轿车高 3 倍。
事实上,除了极少数玩家剑走偏锋,几乎每一家新势力车企,都不约而同地选择SUV 作为开山之作。
二是单车利润高。
如果按照过去的定价体系,国内生产一辆轿车利润不超过10%,而生产一辆 SUV 利润可以达到 15%~20%。
这个数据什么概念?
以2015 年长城巅峰期为例,全年净利润达 80.4 亿元,同期比长城多卖 10 万辆的长安,净利润只有 5 亿元。
即便是在压榨毛利打价格战的当下,长城依旧赚了不少钱。
2024 年长城跌出了自主品牌销量前三,但单车净利润(超过 1 万元)仍高于前三的比亚迪、奇瑞和长安。
粗略计算,长城去年卖一台车挣的钱,可以顶长安五台车。
理想和问界有着更大的利润空间。
从财报数据来看,理想去年卖一台车净赚5.9 万元,而赛力斯预计 2024 年营收 1442~1467 亿元,同比增长 3 倍,其中问界 M9 最高实现 19.25 万元/辆的毛利润。
至少在一众的新势力阵营中,目前只有理想和问界实现了全年盈利。
从这一点上看,扎根SUV 市场不仅保持着稳定的市场地位,更多是符合市场的需求,以及行业健康的盈利模式。
03、最懂新能源 SUV 的三个品牌
乔布斯曾说过,苹果的使命并不是满足用户需求,而是让用户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你也可以理解为,真正在稳定的市场扎根的品牌,都是在创造需求,才可以制造增量、扩大市场。
十年前,长城哈弗H6 以「物美价廉」的优势,打破了合资品牌 SUV 长期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中的重要玩家。
十年后,问界、理想和乐道认为打造爆款要靠横纵坐标——横坐标是技术架构的领先性,纵坐标是打磨用户需求。
向细处卷、向爆款卷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这三家专注于SUV 赛道的车企,便有了激进派与保守派之分。
问界是属于激进派。
如果说问界M5/M7/M8/M9 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毫无疑问是华为技术的边界。
30 万以上,问界 M8、M9 是华为新技术集大成之作,推动了大众对于新势力智能化认知,继而大范围提升潜在用户群对国产智能车的形象。
30 万以下,问界 M5、M7 通过靠规模效应,将部分高端配置和技术下放到主流市场。
底层逻辑是,通过不同技术节点,不断拔高产品的体验,逐渐占领用户心智。
知情人士透露,问界比较关注产品体验上与理想的竞争。
比如问界新M9 后排六座版本升级为双零重力座椅,数量上看齐现款理想 L9,而在座椅躺倒角度的细节,理想 L9 最最高支持 95 度,问界新 M9 则是 113 度。
理想和乐道属于聚焦派。
两者的产品指向性只有一个:服务好家庭用户。
官方数据显示,理想的家庭用户占比高达95%,而理想的大方向就是瞄准家庭用户,再根据不同家庭体量推出更细化的产品。
一方面,理想的长期目标是在20 万以上新能源市场,拿下 25% 以上的市场份额。
财报数据显示,理想去年在20 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市占率为 15.3%,位居中国汽车品牌销量榜首。
另一方面,挖掘更细微的用户需求,贯穿了李想整个造车生涯。
比如传统的车载冰箱打开是香槟,但理想面对的是家庭用户,只要告诉目标用户,这是为家庭打造的车载冰箱,可以给小宝宝热奶就足够了。
都是专注家庭的品牌,并且是「定位家庭」的心智王者,乐道和理想的目标群体和价格难免会有重叠。
李斌曾坦白,乐道和理想都面向家庭用户,价位区间有重合,会有竞争但很正常,对消费者是好事,选择更多了。
实际抛开动力形式,两者对于家庭的理解仍有区别。
理想的使命是为用户创造需求,而乐道更像是为用户创造价值,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主攻年轻家庭市场。
理想L9 和乐道 L90
以理想L6 和乐道 L60 为例,前者在复制家族化设计的同时,标配双电机四驱,后者从未提过性能和操控性,而是专注于如何用更低的价格,实现用户场景最大化。
乐道L90 也不例外,核心卖点大概率是看齐理想 L9 的尺寸和空间,标配家庭市场「三大件」,再将价格打到 30 万以下,甚至还可以通过租用电池方案降低购车门槛。
有消息透露,乐道L90 预售价或定在 26.8 万元起,比蔚来 ES8 低约 20 万,比理想 L9 便宜近 17 万元。
从科技驱动到需求驱动,再到价值驱动,这是目前市场上最懂新能源SUV 的三个品牌。
长远来看,理想、问界和乐道的商业逻辑也很简单,从一家爆款单品公司变为一家矩阵产品公司,再用卖车赚的钱不断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