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拼了」
净利润屡创新高,但宁德时代依然没有放松。
与人们预想的不同,宁德时代超级科技日的重磅产品,不是第二代神行电池,也不是即将量产的钠离子电池,而是拥有自生成负极技术和双核架构的骁遥双核电池。
宁德时代称这款电池采用其首创的「电电增程」技术,能够覆盖全价位、全车型、全场景的用车需求,这里的「双核」有三个组合形式,即「钠-铁」双核、「铁-铁」双核、「三元铁/双三元」双核。
具象化的数据,是在「铁-铁」双核电池下超 1000km 的纯电续航,也是「三元铁/双三元」电池超 1500km 的纯电续航,更是上述两款电池峰值 12C 的充电倍率。
作为 2024 年狂揽 507 亿人民币、2025 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大增 33% 至 140 亿人民币的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却似乎并没有松懈,而是追求更「通杀」的全面领先。
创新是宁德时代绕不开的任务,这款骁遥双核电池,甚至是后续的多核电池,需要承担怎样的历史任务?
我们一起来看看。
「拼好电」?
「接下来 10 分钟,可能会颠覆大家的认知。」在正式介绍骁遥双核电池前,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业务 CTO 高焕,如此形容。
骁遥双核电池实际是宁德时代 2020 年提出的 AB 电池技术的「续集」,AB 电池技术实现在单个电池包中布置两种不同的电芯,可以是三元锂 + 磷酸铁锂,也可以是锂电池 + 钠电池。
极其简化的理解,就是将两种不同化学成分的电池拼在一起使用。
最先将这一技术落地商用的车企是蔚来,它在 2021 年 9 月发布 75kWh 三元铁锂电池,但彼时人们通过 75kWh 电池包与 70kWh 电池包的对比,发现同一款车型,前者仅比后者续航高 30-35km。
尽管初代 AB 电池的续航效果没有明显提高,但通过在电池包四角布置三元锂电池,利用双体系校准的方式,降低了电池成本,同时保证了低温性能、衰减频率。
宁德时代此前认为钠电池技术的成熟,是 AB 电池技术更好发挥能力优势的契机。
5 年后的今天,宁德时代没有将自己限制在钠电池 + 磷酸铁锂的框架内,而是在此之外,还发布了「铁-铁」以及「三元铁/双三元」架构。
高焕的口中,骁遥双核电池是一个「六边形战士」。
原因在于,骁遥增混电池在不同材料配比之下能够扬长避短。
它通过对结构的创新,而非化学体系的创新,将钠离子、磷酸铁锂以及三元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互补,提升整体性能表现。
骁遥「钠-铁」双核电池,即钠新电池 + 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75kWh 的容量可提供 700km 续航,它攻克的是北方市场。
宁德时代今天发布的钠新乘用车电池,拥有 175Wh/kg 的能量密度,支持峰值 5C 的充电速率和 500 公里续航,官方称其零下 40℃ 仍有 90% 的可用电量。
钠离子电池的短板在于能量密度,而这也成为了人们判断钠电池强弱的重要指标。175Wh/kg 能量密度的表现如何,自然要通过对比来体现。
当前业内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普遍在 160-190Wh/kg,经过改进的宁德神行电池系统能量密度 205Wh/kg、单体能量密度约 225Wh/kg,即钠新电池能量密度处于行业中等水平,但与神行电池有一定差距。
与此同时,其自生成负极技术,弥补了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低的遗憾,让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提升 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 50%,在保证能量密度的同时,减少体积与重量的增长。
而「铁-铁」双核电池,即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
通过主能量区 5%-70% 的作用范围,可看出电池包中以 7:3 的配比,弥补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在能量密度与成本上的劣势,实现更长的续航表现与更低的成本。
这带来的,是在轴距接近 3 米的车型上实超 1000 公里的纯电续航,并且新发布的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峰值 12C 的充电倍率,实现充电 5 分钟续航 520 公里。
「三元铁/双三元」双核电池与「铁-铁」双核电池相近,前者充电倍率峰值 12C,后者在 180kWh 容量下纯电续航超 1500 公里。
以往车企在选择电池时,往往会在车型风格前提下,在电池厂提供的侧重充电速度或续航里程的电池之间进行抉择。
譬如要长续航的,就选高能量密度的能量型电池;要快速充放电、高爆发力的,就选功率型电池。透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无奈。
骁遥双核电池的出现,则为车企提供了更丰富多元,甚至是鱼和熊掌两手抓的可能,可以根据车型与宁德时代进行个性化购买。
不仅如此,宁德时代的野心在「多核」,也就是说,此后可能会出现「三核」甚至是「四核」的混搭电池,但在美好愿景之下,宁德时代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回答。
量产还是 PPT?
对于新推出的电池产品,人们最关心的,实际是安全性能。
宁德时代自然也清楚这一点。
为了能确保动力输出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骁遥双核电池设计了五大双核功能区,包括高压双核、低压双核、结构双核、热管理双核以及热失控安全防护双核。
这五大功能区,通过电池类型分为两个部分,可以类比为飞机的双发动机,宁德时代表示,当一方发生故障,另一方可实现毫秒级的无感接管,提高安全保障。
从发布会来看,宁德时代为骁遥双核电池的充电、续航与安全性能,展现出了足够令人向往的能力。
但纵观整场发布会,总共提及了 4 项技术/产品,仅仅给出了 2 个时间点,且都与钠新电池有关。
一个是商用的钠新 24V 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将在今年 6 月量产,另一个则是钠新乘用车电池,会在今年 12 月量产。
第二代神行电池以及骁遥双核电池的量产上车,宁德时代尚未给出时间表。
与此同时,关于骁遥双核电池配套的双核系统是否会占用更多的整车空间、12C 充电倍率的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如何平衡电池寿命等,都还在迷雾之中。
不少产品仍在愿景之中。
2025 年这四个月,宁德时代有喜有忧。
喜的是一季度大增的净利润,与国内 44.34% 的装车量占比,昭示着它领先地位的稳固;
忧的是其一季度装车量占比相较 2024 年下降 4.15%,出现波动,并且据媒体 4 月 18 日报道,其港股二次上市计划因关税冲突而遭推迟,作为其后续重要增量的出海进程受阻。
不仅如此,人们也意外于,在小米 SU7 Ultra 上早已搭载的第二代麒麟电池,直至今日尚未被宁德时代正式介绍;
而能量密度 500Wh/kg 的凝聚态电池进展也未被更新,更不用说宁德时代执意「先做后说」的固态电池了。
人们对宁德时代有太多的期待,我们何时能看到这些重磅产品的具体时间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