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本田官宣,中美日德系顶级车厂,把选票都给了Momenta

Momenta 又传来好消息,这次是本田。

4 月 23 日,上海国际车展上,本田宣布与 Momenta 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研发基于端到端大模型打造的量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两重信息点:

一是本田加速中国本土化布局;

二是 Momenta 成为最强辅助驾驶助攻。

说实话,这个组合并不让人意外。

毕竟,国际大厂选择与 Momenta 合作,已经不是新鲜事。

今天 Momenta 的合作版图,已经集齐了中、美、日、德系的顶级车企,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大厂收割机」。

某种程度上,一家中国供应商能获得国际顶级大厂们的集体选票,在中国汽车供应链史上非常少见,也实属不易。

由此,Momenta 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与参考的正向样本。

01、本田辅助驾驶,叠上了 Momenta 的强 buff

智能化浪潮,本田其实不算掉队。

本田在国内已布局两子,东风本田与广汽本田。

两家合资企业也都先后发布智能纯电车型,东风本田 S7 与广汽本田 P7,并定下「19.99-24.99 万元」的一口价。

值得一提的是,两款车型在辅助驾驶领域,搭载的均为本田自研的 Honda SENSING 360+智能系统,面向中阶辅助驾驶,支持高速领航辅助和智能泊车辅助功能。

显然,智驾内卷的风口下,中阶辅助驾驶的叙事已经不够性感。

同为日系车企,丰田、日产都已经与 Momenta 定点合作,将智能化水平提升到第一梯队,而本田同样需要 Momenta 充当智能化的加速剂。

具体而言,Momenta 会给本田带来两方面助力:

一是提升技术质能。

基于 Momenta 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本田能在算法层面补齐端到端能力,将辅助驾驶场景扩宽至城区领航辅助驾驶、自动泊车辅助、记忆泊车领航辅助等功能面。

二是增加量产效能。

一般而言,像本田这类的国际大厂,自研辅助驾驶系统要么进展缓慢,要么与中国城市道路情况水土不服。特斯拉 FSD 入华后不守交通规则就是一个例证。

因为在传感器适配、数据采集上缺乏经验,这些车企单靠自研,智能化水平很难在国内短时间飞速提升,如果从底部开始重新建数据地基,又会对人力财力资源造成巨大消耗。

既然不适合重复造轮子,本田就选择借一个轮子,Momenta 的「数据飞轮」成为了一个最佳选项。

目前,Momenta 数据飞轮已经迭代至第五代,积累了亿级数据,在城区辅助驾驶领域,Momenta 还分走了最大的市场蛋糕。

最新数据是,Momenta 已经与全球超 15 家车企或 Tier 1 建立了深度合作,定点车型已经超过了 140 款。

由此,本田选择 Momenta,意味着能凭借其成熟的量产经验极大缩短功能研发与落地周期,配合本土化战略布局。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 CEO 孟侠就对 Momenta 的本土优势表示过肯定,他称,Momenta 无图辅助驾驶方案专为中国路况优化,复杂城区也能从容应对,是帮助大众执行「在中国,为中国」关键战略的有力助手。

可见,技术先进、量产经验、本土优势,都成为了本田这类国际大厂选择 Momenta 的重要原因。

02、Momenta 的版图,集齐中美日德系大厂

放眼目前国内辅助驾驶供应链市场,各家核心目标其实都是争量产,打爆款。

按照车企类型划分,与国际大厂建立合作的含金量无疑最高。

它不仅让供应商获得更多爆款车型的定点机会,也意味着其能够借国际大厂声誉,在全球市场打开品牌知名度,

但国际大厂的供应商准入门槛极高,大门并不好敲,甚至根本敲不到。如果想要赢得合作机会,供应商需要花费 5 年以上的功夫。

过去,国际大厂的「朋友圈」,只容纳同样拥有百年内功积累的国际供应商。

现在到了智能化时代,国际大厂必须要关注中国市场。

当然,目前只有头部供应商能进入国际大厂合作行列。

像奥迪选择与华为合作,将其乾崑 ADS 方案搭载在 Audi Q6L e-tron、Audi A5L 等车型上;

大众携手卓驭,其全新全新探岳 L 搭载了卓驭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可实现 L2+级辅助驾驶。

但这些供应商也只能获得一家,或者少数国际大厂的青睐。

而 Momenta 的投票箱,却已经集齐了奔驰、大众、通用、丰田、本田等多家国际大厂的选票。

原因在于,Momenta 符合国际大厂的品质认证,即高标准、高质量、高安全性。

具体看两点:

一是技术领先,能跟上国际大厂的发展节奏。

Momenta 在辅助驾驶领域不是跟随者,而是引领者。

比如 Momenta 早期就提出了数据飞轮的概念,在成熟的数据驱动体系下,在业内领先实现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以及在数据训练架构上,开创性采用「长期记忆+短期记忆」相结合的模式,模拟人脑「直觉推理+逻辑分析」的问题处理机制。

在这一机制下,大模型的训练成本被大幅降低,并能有效处理各类极端情况与长尾问题。

可以说,Momenta 不仅在 L2+层级技术成熟,还为车企实现 L3 级辅助驾驶铺好了路。

二是安全保证,能通过国际法规的严苛监管。

国际大厂往往将安全定为核心议题,尤其聚焦对于数据安全的把控。

在这点上,Momenta 确定了全球数据战略,将数据存储于「原产地」,严格保护数据的存储与访问。并且,由于率先实现「无图」技术,因此不会受到「高精地图获取敏感信息」的困扰。

因此,国际大厂选择与 Momenta 合作,实际是在诠释强强联合下,为市场创造出更多智能化产品。

03、定点背后,打造辅助驾驶的「安卓」生态

超 140 款定点车型的结果,明确指向了 Momenta 强大的适配能力。

这种适配能力,同样成为国际大厂垂青 Momenta 的核心要素。

这就好比安卓系统,由于软件与硬件解耦,国际车企可以无负担地实现硬件自由,即在传感器、芯片等硬件选择上不受软件限制。

同时,由于采用安卓式开放架构,车企可以按照整车战略,选择与 Momenta 建立不同层级的协作模式。

于是在 Momenta 与国际大厂们的一众定点项目中,我们得以窥见多种可能性。

一是在技术方案交付外,联合开启深度定制的合作模式。

比如这次 Momenta 与上汽通用别克合作量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就深入到底层架构层面,Momenta 作为技术方案提供商,深度介入从芯片选型到功能验证的全流程,上汽通用则发挥其在整车集成、制造、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传统优势,双方协作重新定义起合资品牌价值。

二是契合国际大厂产品定义,给品牌增加高端价值。

比如全新奔驰 CLA 采用英伟达 Drive Orin 芯片,就搭载了 Momenta 的端到端大模型,具备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规划能力,可以支持城区领航辅助驾驶、自动泊车辅助等辅助驾驶功能量产。

实际上,在智能化供应链体系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矛盾,即车企往往想要建立差异化、个性化壁垒,但供应商却希望借标准化平台来降低适配成本。

但 Momenta 化解了这点。

根源在于其打造的数据驱动算法平台足够先进,不是被动地因甲方要求陷入适配难点,而是主动引领车企打造出更多优化功能。

实际上,Momenta 做辅助驾驶产品,不是单纯的堆砌技术,而是根据不同场景,对各种产品先进行定义,然后再针对每个具体场景,明确所需的智能驾驶功能。

比如在城市道路场景中,需要车辆具备识别交通信号灯、避让行人与非机动车、应对复杂路口转向等功能。

这样做可以力求涵盖所有可能出现的驾驶场景,包括极端罕见场景。通过大量的实际道路数据采集、模拟仿真等手段,精准定义每个场景的边界和特征。

例如,对于暴雨天气下的驾驶场景,要明确雨量达到何种程度会影响车辆传感器性能,以及在该情况下车辆应如何调整行驶速度、保持安全车距等。

从用户角度看,这样打造出来的功能往往契合用户出行场景,会更符合用户对于辅助驾驶功能的期待。

总而言之,辅助驾驶的巨轮还在滚滚向前,淘汰赛也依然在持续。

Momenta 创始人曹旭东最近又在采 访中强调,这两年竞争过后,只有少数玩家能留下来。

规模效应与先发优势,让辅助驾驶注定成为赢家通吃的市场。

但可以确定,Momenta 这位量产领域的「隐形冠军」,已经用国际大厂们的选择,先赢得了通向智能化终局的船票。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之心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