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下野”了,景驰最终会跟百度“握手言和”吗?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去年4月,Uber在面对跟Waymo的知识产权官司时,为了减少自己的麻烦,炒掉了重金收购而来的Otto公司的创始人莱万多斯基;这一次,则是景驰在百度的追杀下,终于顶不住压力,决定“丢帅保局”,炒掉创始人兼CEO王劲。
虽然景驰官方对媒体的解释是,王劲系因“个人和家庭原因”离开景驰的,但外界一致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王劲本人及景驰跟百度的官司——去年12月22日,百度以侵犯知识产权及违反竞业限制义务为名起诉了这位曾让百度的收入在5年内增长了10倍的前高管及其新创办的公司景驰,索赔5000万元。
这场官司给景驰带来最大的打击在于,融资和招聘都变难了,并且,也没有人敢收购它了。
在“案发”一周后,自媒体《AI那点事》曾向王劲提了这样一个建议:“做个顾大局的人,自我牺牲一下,离开公司,公司赔偿5000万,道歉说都是自己的问题。让好好的公司可以做下去。股份还可以请信任的人代持一部分。”不过,就连这篇文章的作者自己也认为,“王劲应该以及肯定是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的。”
如今,看到王劲“下野”的消息,我们禁不住疑惑:他究竟是被景驰董事会开除的,还是“以大局为重”,在跟董事会商量后做出这一“丢帅保局”之举?
接替王劲担任CEO的韩旭,从其履历(密苏里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长期活跃在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领域,多次在国际大赛中摘得第一、第二名)来看,他是一个技术型人才,但究竟是不是领导型人才,凝聚人心及资源整合的能力如何,目前尚不清楚。
景驰的下一步将如何发展,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猜测,有以下几种可能:
1. 王劲下野后,百度“见好就收”,放弃找景驰的“麻烦”,而王劲则作为景驰的重要股东和灵魂人物,通过那些占据要津的“门生故吏”,在幕后继续掌控景驰;
2. 王劲下野后,百度不再找景驰的“麻烦”,但王劲对景驰的影响力减少,景驰也元气大伤,原先那些冲着王劲而看好景驰的投资人和合作伙伴开始“重新掂量”,景驰的融资和对外合作日趋艰难;
3. 逼走王劲后,百度仍不会善罢甘休,将继续起诉景驰,面对官司缠身的景驰,投资人望而却步,并且,也没有巨头敢收购,最终,景驰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死翘翘”;
4. 景驰为了求生存,不得不跟百度Apollo“握手言和”,做Apollo生态的技术开发者和运营商。
第四种可能性听上去有些荒诞,但对景驰的前途来说,这或许是最好的出路。
从2018年1月底开始,景驰已经在广州开展L4级无人驾驶的测试,试图跑在百度的前面。但先甭论其自动驾驶技术如何,与其它诸多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一样,定位为自动驾驶方案商的景驰,其商业模式短板很明显——在市场上已经有百度Apollo的免费技术的情况下,靠卖技术方案来挣钱的模式不会走多远。
从长期看,方案终究会走向免费,像景驰这样的方案商需要找到新的商业模式,才能存活——比如,像地平线那样,向上走,做芯片;像驭势科技那样,向下走,造车或做垂直场景的运营。
做芯片或造车,对初创公司来说门槛都太高,风险也太大,留给景驰的道路,或许仅剩下像智行者科技那样做垂直场景的运营一条了——再好的技术和产品,最终都需要通过运营才能真正落地,并且,只要找准了市场,运营所能产生的利润会远远超过卖技术方案。
可为什么做运营一定要针对“垂直场景”?
出行市场上的自动驾驶运营,不仅Waymo、Uber、滴滴、Lyft早就在为之做准备了,而且,包括通用、福特、大众、丰田在内的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商,也都打算转型为“自动驾驶出行运营商”,在这个红海市场上,作为初创公司的景驰,很难占到什么便宜。
面向物流市场的自动驾驶车,也早都被Waymo、Uber等巨头盯上了——由Waymo离职员工莱万多斯基创办、后来卖给Uber并引发官司的初创公司Otto,就是提供自动驾驶卡车方案的。初创公司中,主线科技的自动驾驶卡车方案已经进入试运营阶段,图森未来也取得了突破。而且,与出行市场相比,自动驾驶物流市场是一个可以更快实现商业化的市场,因此,未来的竞争一点都不逊色于出行市场。
景驰这样的初创公司,只能在出行和物流之外找一个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
但“蓝海市场”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真正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究竟该选择哪个市场?短距离自动驾驶通勤车、封闭园区(景区)的自动驾驶摆渡车、自动驾驶外卖车、自动驾驶校车、旅行社的自动驾驶大巴、自动驾驶警车、自动驾驶消防车?选哪个,既要考虑市场规模的大小,也有考虑未来市场参与者的多寡。
只要选准了细分市场,景驰完全可以直接采用百度的通用技术,自己再在次基础上做一些优化就可以了。省去了“重复造轮子”的无用功,全力专注于运营,便有可能通过运营能力建立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壁垒。
当然,眼下,对景驰团队、尤其是对其高管们来说,跟百度“握手言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已经很“嘴硬”地对抗了好久了,突然间让他们服软,他们能迈过这道坎儿吗?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建约车评
本文地址: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