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悲情尹同跃

因为坚持得太久,所以梦碎的时候才更加难过。

当奇瑞内部以全票通过对股权转让的决议时,尹同跃几天前辟谣时一句斩钉截铁的“胡说八道”,便更显得尴尬与无奈。

从2004年开始由幕后走上台前,执掌奇瑞汽车大权至今,一晃14年,尹同跃在奇瑞几乎做了终身制的董事长,以至于这家国企被牢牢刻上了尹同跃的烙印。外界甚至一直有人误以为,就像吉利是李书福的帝国,长城是魏建军的江山,而奇瑞也是尹同跃的天下。只是,奇瑞不姓“尹”。

一件一成不变的白衬衣,头发凌乱而花白,尹同跃留给外界的印象总是殚精竭虑,劳心劳力。但他所掌舵的奇瑞汽车,在近二十年里,却因为永不停歇的“折腾”而备受质疑。奇瑞从曾经的中国本土汽车领军者,走到“卖身”为继,尹同跃的内心,想必是充满困惑的。

“奇瑞最应该被换掉的是尹同跃。”在奇瑞最困难的时候,这样的声音总是会适时传来。他自己也曾对外表示过:“如果是我实在转变不过来,就把我换掉……”该来的还是来了,二十年如一梦,一直把奇瑞扛在肩上的尹同跃,看起来并不快乐,甚至有些悲情。

工程师与“大家长”

“老尹只适合做研发总监,管理和营销太烂。”熟悉尹同跃的人一针见血地直指尹同跃的痛处。

在被邀请到奇瑞来之前,毕业于合肥工大汽车系的尹同跃,还是一汽一名车间主任,职业方向是工程师。尹同跃内心所敬畏的,一直是大众汽车的费迪南德·皮耶希、丰田汽车前任社长丰田章一郎这类工程师出身的企业家。

时任芜湖市副市长詹夏来改变了尹同跃的命运,使他由一名工程师,转型成了一家地方国企的主帅。

那些年,三十几岁的尹同跃还是意气风发的,一句“干不成,跳长江!”初生的牛犊,满满的虎气。加之搭上了市场的便车,躲着合资品牌走廉价路线的奇瑞,很快踏上了野蛮生长的崛起之路,一度扛起了自主品牌车企领军者的大旗。

2006年,奇瑞全年销售30.5万辆,杀入乘用车行业销量四强,成为第一家年销乘用车达到30万辆级的自主品牌,也是中国汽车史上继大众和通用之后,第三个达到此量级的品牌。

而起于草莽、谋于市井的“野路子”,注定奇瑞为自身发展埋下了无数黑洞,短暂的风光之后,奇瑞陷入了周而复始的“转型”之中,为过去的错误还债,从过去的“多品牌”到“一个奇瑞”,之后又回到多品牌,奇瑞的战略永远不够果敢。

不够彻底的转型,自然无法将奇瑞拉回下坠的深渊,奇瑞在无休止的动荡中,与过去的辉煌渐行渐远。

尹同跃是典型的技术男,思考最多的问题是汽车技术。其实转型之后的奇瑞,新体系下的产品质量已经获得大幅提升,但对于消费者的审美,奇瑞团队始终没有准确的把握,这与尹同跃把工程定位放在第一位,而忽略设计有直接的关系。

“我自己有时候很着急,想怎么样能变成一个非常合格的、非常强的管理者,能像张瑞敏那样”。尹同跃提到过,希望自己未来能成为张瑞敏这样的掌门人,在海尔,张瑞敏一言九鼎,行事果敢决断,而这些恰恰是尹同跃身上所缺少的特质。甚至与李书福、王传福、徐留平这些企业掌门人比,尹同跃的性格都显得过于软弱,缺少锋芒。

尹同跃的“不够狠”,也直接造成了奇瑞永无休止的内部纷争。

一位在奇瑞干了17年之久的老奇瑞人曾经右路,老尹在奇瑞更像一个“大家长”,对内部培养的人总以为还不够成熟难以独当一面,而对外部找来的人,又缺乏足够信任,无法任由其施展拳脚,这样的态度,最终导致奇瑞多年来一直处于内斗迷雾中,企业文化在撕裂中承受剧痛。

若干年后,奇瑞犹如逆水行中,不进则退,而老尹这位“大家长”,则变得“小心怕事,越做胆子越小”。

背后无形的手

业内人士多数都喜欢拿吉利与奇瑞做比较,两者都曾经在一段时间内是中国本土汽车的扛旗者,只不过吉利已经从划入谷底的奇瑞手中,接过了高高举起的大旗。而作为掌门人,科班出身、受过德国工程师文化熏陶的尹同跃,远比躬耕田亩、草根出身的李书福起点要高。

是尹同跃不够拼吗?这么显然对其不公平。在奇瑞待过的人都知道,尹同跃是每天工作15小时的狂人,而且上行下效,奇瑞的员工基本上也都一周工作6天,有的人一星期加班时间高达30小时以上。

奇瑞汽车地处芜湖,这座小城的安逸和不紧不慢丝毫不亚于丽江或成都,据说当地人闲来无事就喜欢喝茶,说得更直白一点,这是一个以“懒”著称的小城,偏安芜湖的奇瑞,是芜湖最大的两个产业集团之一,另一个是海螺。而每天把加班当作家常便饭的奇瑞,也成了这个城市的异类。

作为GDP支柱产业和保证就业的来源,奇瑞对于芜湖,甚至对于整个安徽来说,都不只是一家简单的汽车企业。

翻看奇瑞近年来的股份结构,能够明显看出,奇瑞的股份构成非常分散,大大小小有几十个股东。在华泰证券今年3月增资成为奇瑞控股第三大股东之前,芜湖市国资委下属的芜湖建投是第一大股东,芜湖瑞创是第二大股东,尹同跃个人占股约18.98%,安徽省政府则占股18.62%,二者为第三大股东。

受股权结构的限制,奇瑞这家国企其实一直在政府无形的调控下发展,除了要承担经济责任外,还需要平衡安徽省和芜湖市两级政府的激进诉求。作为掌门人,尹同跃还需要考虑企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殊为不易。

在艾瑞泽刚刚走上正道之后,奇瑞原副总经理陆建辉将带领一个项目组,在比邻譬如2013年,一度引起轰动的奇瑞20亿打造的“江北项目”,实则是将奇瑞转型淘汰的资源再利用,同时借机平衡转型过程中人员结构的调整。彼时的奇瑞,经历转型阵痛推出的艾瑞泽产品系列刚刚走上正道,成为奇瑞“一个品牌”战略的关键之作。但江北项目却结结实实地对奇瑞“打脸”,而这一项目,正是在当地政府的极力推动下进行的。

而另一方面,尹同跃虽名为奇瑞汽车董事长,但事实上,背后其实不止受控于地方政府的干扰,还一直未摆脱曾被称为奇瑞“教父”的前安徽省常务副省长詹夏来的“摆布”。2004年詹夏来御任奇瑞董事长一职投身政界,但在后来的很多年里,其实一直隐藏在幕后操盘奇瑞。

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詹夏来后来招纳履历比尹同跃还光鲜的郭谦出任奇瑞“二号人物”,实际上是官场惯用的平衡战术,让两者形成制衡局面。在那几年,郭谦上位的呼声很高,尹同跃的压力不小。不过无论如何,若隐若现的权力斗争,让奇瑞错失了许多重回领军者的市场机会。

老尹的理想与奇瑞的宿命

“我发现,在奇瑞干过的人出来能力都不差。”一位从奇瑞离开的老奇瑞人感慨地说到。

在尹同跃接棒奇瑞汽车董事长的14年间,奇瑞先后调整了9位销售公司总经理,而销售与研发部门中发生职位变动的高管多达20多位,如此调整频率在业内极为罕见,巨大的人才流失率,使奇瑞尴尬地被吐槽为汽车业的“黄埔军校”。

在一部分激进者看来,尹同跃才是导致奇瑞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之中的“麻烦制造者”。尹对此颇感委屈:“我这些年就是咬着牙挺过来的,眼前得吃饭,还要顾未来,股东得找我,政府还要收拾我,有时候员工还负面情绪很多。”

2015年,在奇瑞汽车500万辆下线仪式发布会期间,尹同跃曾提到:“2020年,在我退休之前,奇瑞将成为具有全球竞争性的中国品牌。”这也是尹同跃首次对外声称自己的退休计划。

到了2017年,奇瑞集团销量为68万辆,在距离年初奇瑞提出的“确保90万辆,争取100万辆”的销售目标,仅完成76%至68%。奇瑞把销量下滑再次归咎于“战略转型”,这样的借口已经味同嚼蜡。

更为严峻的是,不只是销量掉队,奇瑞还面临严重的资金压力,2017年利润亏损3764万元,截止2017年年底,奇瑞负债总计已经达到623.82亿元。高昂的债务负担,已经成为压在奇瑞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股权转让决议能在奇瑞内部全票通过,也就不难理解。

尹同跃依然干劲十足,他希望在2020年退休的日子,奇瑞能够构建出高中低三大产品格局,用奇瑞捷豹路虎对标BBA,观致走中高端路线,与大众、丰田对抗,而奇瑞则面向购买起亚、雪佛兰的普通消费人群。

只不过,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梦,做着做着就醒了。

奇瑞旧部的人越来越少,有业内人士甚至感叹,“当年李峰、黄华琼在的时候,老尹上台时,都会有意识地帮他打理一下,他们一走,老尹现在头发都是乱哄哄上台。”

对于距离第一阵营越来越远的奇瑞来说,此时被“混改”,对尹同跃个人来说,或许是职业生涯的一种解脱。不过,对习惯了用英雄情结和历史使命编织牢笼把自己困在其中的老尹,可能这次真的没有机会打破牢笼了。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BusinessCars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1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