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科技巨头扎堆的港股,正在成为新的IPO港湾

近几年以来,成熟资本市场与上市企业之间似乎正在发生角色转换。过去,即使是优秀的科技企业,也要满足各种相对严苛的条件,上市的话语权更多地还是由资本市场主导。但现在,包括纳斯达克以及纽交所在内的美股,以及港股,对上市制度的改革和创新,都向企业们表现出了强烈的主动交好意愿。

美股和港股之间存在的无形竞争意识,中国科技企业对此感受颇深。2017年,一批中国科技企业纷纷赴美IPO,可谓大放异彩,但在今年,风向有所变化,一向坚持“价格厚道”理念的小米马上就要在香港上市,“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巨头”美团也已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和招股书,在马云表达青睐香港上市后,蚂蚁金服也在计划赴港IPO。

选择港股,小米、美团以及蚂蚁金服这些中国的新科技巨头自然有着自己的算盘。一方面,港交所在制度上进行了重大改革,比如同股不同权,满足了小米等企业上市的刚需;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形式变化无常,中美之间摩擦不断,在港IPO将能拉动中国资本市场活跃度,利于国家发展。

但最根本的是,企业上市为的就是借力资本市场,获得更长远的发展。换句话说,小米、美团、蚂蚁金服这些企业,在港股上市看重的就是这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对自己的持续推力,而这个强大的推力也将逐渐释放他们更大的未来投资价值。

未来投资价值一:庞大用户筑成的宽阔护城河

互联网时代,一个判断巨头的硬性指标就是用户数量。小米是中国互联网手机企业的一个代表,去年雷军演讲时提到“MIUI全球联网激活用户数已经突破了3亿”,这还只是小米在手机上的用户体量。

这个用户体量为小米带来的价值有二,一是在过去小米高速拓展智能硬件品类的过程中,为其带来部分基础用户;二是成为小米生态链布局的试验田,比如智能家居下的物联网。

小米今天的成绩,也已经证明它成功利用“低价思维”在智能手机行业撕开了一道口子。而这个撕开的动力很大程度上要源于它过去打江山所积累的忠实用户,小米未来加快全球化、多元化的脚步时,这些用户显然还会帮助小米南征北战。

相比小米聚焦于智能硬件及服务,做生活服务的美团不仅连接了用户,还有商家以及骑手。2017年,美团的年交易用户数为3.1亿。而美团所连接的商家,在2017年也已经达到了440万,骑手数量上,在2017年第四季度,美团的日均活跃配送骑手为53.1万。

用户、商家以及骑手体量之所以这么大,一要归功于美团涉足了更多的生活服务内容,吃住行娱样样都有;二要归功于美团连接的角色属性更丰富。事实上,对美团来说,用户体量的护城河效应主要表现在同一入口对用户其他需求的满足,比如用户到店美食后也会顺便看场电影。

除了用户,美团的商家体量和深度连接是一种壁垒,也是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一方面,连接了商家可以针对B端输出技术、运营等服务;另一方面,足够多的商家是服务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基础。

可以看到,美团用户以及商家的数量增速保持得都不错,2017年同比一个是20%,一个是34%左右。借助资本市场的资金推力,美团其实只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其服务的用户与商家数量会实现比较可观的长期增长。

与小米、美团不同,蚂蚁金服有阿里这颗大树,借势移动支付以及电商的崛起,蚂蚁金服如今的用户数已经超过6亿。因为和钱打交道,蚂蚁金服和美团一样既服务于B端商户,也服务于C端用户。

蚂蚁金服做的是金融,其实这也决定了放钱或者借钱的用户不太可能出现低粘性的情况。而6亿用户对蚂蚁金服的发展支撑也来自于此,当用户产生各种金融需求时,蚂蚁金服自然而然会成为他们满足这类需求的首选。

蚂蚁金服CEO井贤栋最近甚至表示,未来三年要服务于7亿用户,也要和传统金融机构抢年轻人。

未来投资价值二:长远盈利能力筑成的坚固地基

用户是护城河,是因为有用户才有需求,才有交易,是企业的原始动力。而盈利,则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一种表现。不过在资本市场,企业可以亏损上市,但必须具备强大的盈利能力才能走的更远。

小米没有巨亏,而是在去年实现了54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且大部分来自互联网,这是雷军最近澄清的一件事。虽然小米在招股书中强调了自己不是硬件公司,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小米其实没必要这么紧张,因为小米在硬件和互联网上都有不错的盈利能力。

在硬件上,价格厚道是小米的标签,虽然盈利不多,但是盈利能力是有保证的。一方面,因为厚道的价格,小米的手机以及智能硬件有着非常忠实的用户群体,这保证了盈利空间;另一方面,小米的硬件品类不断扩展,所以盈利数额将进一步提高。

在互联网方面,小米的盈利其实来自于已经搭建好的互联网产品矩阵,根据其招股书,主要包括内容、娱乐、金融服务和效能工具等。而这个互联网服务基于用户体量的扩大、服务内容的增多以及服务成本的优化,显然能为小米提供长足的盈利保证。

小米的盈利已经得到事实证明,但美团却还处在亏损之中。不过资本市场更看重的是长远的盈利能力,京东、爱奇艺等都是在亏损状态下上市的。美团的盈利能力,同样是可预见的。

要探究美团的未来盈利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收入的上升,一个是成本的下降。

从2015年到2017年,美团的收入分别为40亿元、130亿元和339亿元,这一增长趋势和速度基于美团整体战略的调整,那么今年以及往后,美团的收入增长动力又会来自哪里?

从美团招股书中分析看,可以来自于三方面,一是在核心的餐饮外卖领域和实时配送网络继续深化发展,这会是美团未来收入增长的核心动力。二是新零售,去年美团试水生鲜新零售业务,开了家掌鱼生鲜,今年美团开始规模化复制小象生鲜,说明其正在把更多的精力摆在这一业务上,并找到了可行的模式,而走在前面的盒马鲜生已经实现规模化盈利,只要有序推进,有成熟配送体系的美团未来在这一方面的布局想象空间也是比较可观;三是新业务,诸如打车、单车等。

关于成本下降,虽然美团在过去两年的外卖成本呈增长趋势,但是在技术以及运营优化下,外卖成本中的部分项目也在呈现下降趋势,比如每单骑手成本。随着美团对主营外卖业务各方面成本的持续优化,这一成本大头未来有望被持续压低。

从总亏损连年下降(过去三年分别为59亿、54亿、28亿)来看,美团的盈利能力其实在不断增强,一方面是因为在已有领域的规模化成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在涉水新业务获得的新增长。虽然有人拿美团烧钱来界定美团盈利不佳情况,但笔者认为烧钱和盈利能力是两码事,烧钱甚至是为了更好地拓展新业务,获得更大的长远盈利能力。就拿亚马逊来说,目前的市值高达8000亿美金左右,并超越苹果成为美国资本市场未来最受认可的科技股,但是亚马逊的利润在几大科技公司中一直是最少的,原因就在于投资人对于亚马逊不断花钱投资拓展新业务的认可,他们更看中的是亚马逊未来长远盈利能力。

关于蚂蚁金服,巴莱克给出过1500亿美元估值的理由有两点,一是用户体量,二是用户在蚂蚁的金融场景贡献的利润。过去的数据向大家证明,蚂蚁金服的盈利能力已经毋庸置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C端用户的借款、投资等需求的覆盖;其二,对平台B端商户的资金管理、运营和借贷需求的覆盖;其三,对外部同行企业的技术和服务输出。

概括地说,蚂蚁金服的盈利能力以庞大的用户和技术为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个方面的积累将会持续提高蚂蚁金服的未来盈利能力以及盈利空间。

未来投资价值三:未来生态筑成的摩天大厦

用户和盈利之外,生态是所有企业都在靠拢的一个概念。不仅因为生态听起来很高大上,更因为生态确实能产生协同效应,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增益。在资本市场看来,好的未来生态能够带来成百上千倍的增长。

雷军一定也是这么想的,不然他不会说出“我觉得未来获得十倍以上的增长空间是看得见的”这样的话。小米有个概念叫生态链,也是米粉们一直比较骄傲的一样东西。简单来说,小米的生态链就是以智能硬件为核心,连接上下游企业。招股书显示,目前小米已经投资超过210家生态链企业,虽然其中有不少初创企业,但是小米的生态链雏形已经初具规模。

正如BAT四处撒钱投资一样,小米的生态链也是靠投资聚拢的。但是BAT往往是为了机会跨行业投资,而小米的生态链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互帮互助性。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作为小米生态链一员的华米在纽交所上市了,这说明在小米持续向前发展时,其生态链上也许会跳出更多的“华米”。不过,小米可不能忘了自己的老对手华为,它也正在不断拓展智能硬件,以打造自己独有的生态模式。

如果说小米的生态链是一种分布着长短支链的链式结构,那么美团在生活服务领域实则已经打造出一个生态闭环。在C端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在B端则提供IT、金融、营销、供应链、配送、运营等服务,而且美团利用出行以及配送将两者及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B端和C端同时主导的生活服务生态圈。

有人说美团没有边界,但在笔者看来,不论是做小象生鲜,还是收购摩拜,抑或是5年来有了包括喜茶、美菜网在内的60项投资,美团其实都行走或奔跑在这个生活服务的圈子里,也许美团的动作有一定的跳跃性,但往后看,美团必定会进一步补足这个圈子里那些美团还没捂热的地方。

也许王兴一开始只想把美团搞成中国最大的团购,但没人能否定,从团购这一单一业务到现在成为综合性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美团聚沙成塔的功夫可见一斑。从现在往未来看,按照现有在出行以及新零售业务上的快节奏,美团这个超级生活服务平台不止会变大,还会变得更紧密充实。

同小米和美团一样,蚂蚁金服在投资上也比较频繁。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蚂蚁金服投了64家企业,除了金融这个主要领域外,还有农业、电商、生活娱乐等,可以说比较杂。即便如此,蚂蚁金服要打造以金融为核心的生态圈是毋庸置疑的。

而蚂蚁金服的生态圈角色同美团类似,但最早却是利用第三方支付工具连接了B端和C端,而且服务的主要是交易的金融需求。但蚂蚁金服正是意识到金融需求无所不需,无所不及,所以如今的蚂蚁金服通过布局各项生活服务已经或多或少把关了人们的钱袋子。

从支付宝高调出海起,蚂蚁金服的全球化脚步就不断在加速迈进。可以说,蚂蚁金服的未来生态蓝图是一个基于技术的全球化金融服务圈,但前提是蚂蚁金服能够不断渗透到各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去,这对蚂蚁金服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港股将成新科技巨头下一个IPO港湾

上面的分析指出了小米、美团、蚂蚁金服所拥有的共同特征,即新科技巨头的标配,或者从投资人的角度考虑,这些都是需要慎重思考的未来投资价值。但是这个价值大不大,可不可靠,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不过港股是成熟的资本市场,里面有成熟的投资人,通过对企业财报、发展战略的研究,他们能看到一个更完整的企业脉络。对于小米、美团以及蚂蚁金服这样的行业巨头来说,资本市场大概率会认可他们的未来投资价值并通过股价直接表达出来,相信马上上市的小米也会证明这一点。

合理或者是高估的股价意味着大额的融资到手,这就是股市对企业最真实的好处,在港股即将上市的这几家科技巨头,在资本市场的持续资金输血下,会迎来新的发展节点,小米会加速完善生态链,也许不久会实现一半的目标——5倍增长;美团会加速深化餐饮外卖、布局新零售以及出行等领域,并构建一个超级生活服务生态圈;蚂蚁金服则会向着全球化目标挺进,实现更多的用户增长。

但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是互相的,当这些新科技巨头获得港股的资金输血时,同样地,港股也会收获一些看不见但足够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被镶嵌上新科技巨头的吸引力基因,就像纳斯达克被称为“科技创新企业的摇篮”一般。

在这样的吸引力法则之下,在小米、美团以及蚂蚁金服等新科技巨头的带领下,还会有更多的优质科技企业涌向港股,未来港股将和美股一样,成为新科技巨头的下一个IPO港湾。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liukuang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