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魏建军支持“以市场换技术”

“以市场换技术”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对外开放中的污名,然而,从艰难中走过来的大型私人汽车企业集团——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则不这样认为,这也是汽车行业第一位企业家力挺“以市场换技术”。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汽车市场几乎被跨国公司所垄断,而本土的汽车企业并没有发展起来,全部被压在低端市场。并举例认为,高铁因为没有走“以市场换技术”的路子,所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大飞机项目的成败也表明,用市场是换不来技术的。当然,所有这些观点忽视了一个基本的前提,35年前中国的工业水平很低,甚至连生产一颗符合国际标准的螺丝钉都困难,因为我们的制造标准就不符合国际标准。更不用说,高铁、大飞机都是在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前提下的举国项目,而汽车则是从一个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尽管曾经被纳入支柱产业,但从未纳入举国项目,而且是竞争产业,是通过市场之路走道了今天。这其中的艰难,恐怕私营企业比国企的体会更深刻。

上周,魏建军明确表示:“走到今天看,应该说‘以市场换技术’是完全正确的。虽然从没有直接看到跨国公司给我们技术,但是对外开放创造了一个发展汽车产业的氛围,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这就是市场带来的资源。比如说,我们的配套体系得到了完善和提升,在这期间,虽然我们长城汽车没有与外资合资,但是通过汽车人才引进、零部件配套,都间接或者直接地为我们自主品牌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

事实上,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在任何文件中写入“以市场换技术”,也没有任何一次会议讨论“以市场换技术”,只是媒体将引进外资的做法异化为“以市场化技术”,并进一步将其作为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来传播。实际上,当年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的目标是有的,即通过合资实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从而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制造能力,抵制进口车对中国汽车工业、对市场的冲击。更具体地说,所要引进的是制造技术,并不包含研发能力,因为当年行业认为拿到对方的图纸就能生产。但经过多轮引进后才发现,汽车技术实际上是个体系管理能力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制造方法问题。站在今天看过去,或许很多人认为当初很幼稚,但这和人的成长一样,一定要从幼稚期到成熟期。

魏建军回忆过去的40年时说:“因为以前我们是改装公司,刚刚涉足整车的企业,所以刚加入WTO的时候对我们的压力非常大。实际上我们还是看到了加入WTO以后,没有看到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红利。综合看来,长城要是和奇瑞、长安比,实际上我们的资源更缺乏,我们之所以能够走过来,完全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作为民营企业所获得了什么红利,我认为是体制资源。也就是说我们民营公司在体制方面获得的资源更多,对我们的支持更大。”

换言之,长城是因为有对外开放的大气候,凭借着开放给民营企业带来的机制上的优势,在体系的构架方面、在引进何种技术、引入何种人才方面,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有着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更加快速的发展。显然,在连私家车市场都没有的条件下,如果没有“以市场换技术”,相当于我们没有对外开放,体制优势、技术的获取都无从谈起。

魏建军直言不讳地说:“汽车的合资实际上我们是间接受益者,没有这些合资企业,就带不来现代化的零部件工业;没有这些合资企业呢,就带来不了生产技术;没有这些合资企业,这个汽车市场也得不到这么快速发展。所以,我们对开放一直是持欢迎态度,而且开放也让我们在研发创新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今天我们长城已经在人才方面完全国际化了,在欧洲、北美,甚至亚洲两个国家,日本、韩国一直到了印度都遍布着长城汽车的研发机构。开放是一个必然趋势,而且我们通过开放改革开放,国家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是改革的红利、市场红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发展空间。根据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长城也在布局海外的生产,我们已经在俄罗斯投资了一个15万台的工厂,将会在2019年5月份投入生产。”

时至今日,合资企业的产品仍然无法沿着“一带一路”布局,而中国品牌将以“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路,向着“一带一路”、向着世界上汽车市场尚未发展起来的地区快速布局。魏建军素以敢说实话著称,作为第一个力挺“以市场换技术”的汽车企业家,我们为他点赞。当此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35周年之际,魏建军对“以市场换技术”的力挺,堪称行业发展中的一个标志性符号,这决定了我们必须将他作为本期一周新闻人物,以记录下这段历史。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管老师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