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D消费趋势报告---加速成长为消费者刚需
汽车智能化大势所趋,行车安全性和技术突破降本驱动下,HUD(平视显示系统Head Up Display)加速普及,由高端车向中低端车型渗透。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国内乘用车HUD配套车型从2017年到2020年的3年间翻了近三倍。在此趋势下,行业普遍认为HUD很有可能成为继天窗和涡轮增压后在中国市场的又一刚需配置。
基于此,作为全球汽车PVB中间膜领头供应商的积水化学,于近期针对中国乘用车HUD产品消费趋势展开了最新调研。该项调查显示,汽车消费者对于HUD的诉求,伴随其市场认知提升和采购成本降低日趋提高,因此,想要抓准消费者需求痛点,培育消费者市场认知和消费习惯,对促进HUD产品进一步全面普及有着重要意义。
本次定向研究针对1000位中国境内已购入带有HUD配置车型的车主和将于未来半年内购买该配置的意向车主展开线上问卷调查,着重研究消费者对于HUD的需求、态度、使用情况、感知价值。
问题一、购车前您对HUD平视显示功能是否了解?

问题二、购车前您是否试驾过带有HUD平视显示系统的车型?

问题三、您对HUD平视显示系统是否了解?

问题四、您车上的HUD平视显示系统是否是出厂时原装?

问题五、您选择放弃HUD平视显示系统的原因是什么?

在已购车中的车主中,超过六成参与者因付费选装价格过高及交付周期过长而放弃选购HUD。显然,消费者在选择购入时,付费选装模式、选购成本、交付周期成为消费者的需求痛点。
而针对未购车且不打算为HUD买单的意向车主,45%参与者表示对这一功能了解甚微,由此可见,加大培育尚未购车的消费者对HUD功能认知刻不容缓。
问题六、若需选装HUD平视显示系统,您愿意支付的成本和可接受的交付周期范围大致情况?

成本方面,69%车主认为5000-8000元是HUD选装合理价位,愿意为该配置付出超1万元成本的车主仅占一成。对于交付周期,超六成消费者坚持认为即便是选装HUD,其交付周期仍需控制在一个月内,仅有9%的消费者能够忍受三个月以上的等待期。这意味着,选装配置价格高居不下且需要漫长交付周期的定制车型恐难满足中国消费者对于性价比和效率的高追求。
问题七、再购车时,您会否优先考虑带有HUD配置的车型?

随着HUD在高端车型的多年持续渗透,培育了越来越多用户的新驾驶、消费习惯和市场认知。在本次调研中,91%的现有HUD车主表示,在购入下一辆新车时将优先选择带有HUD配置的车型。
问题八、您认为哪些车辆信息是有必要在平视显示系统上显示的?

从使用需求来看,调研显示,除常规的车速、行驶档位、剩余油量/电量、油耗等车辆信息外,有55%用户表示期待可直接在挡风玻璃上获取行驶导航,29%用户则认为来电/短信/微信等信息需要及时显示,此外例如天气情况、歌词及限速提醒等信息也不断被用户提及。由此可见,用户对于HUD的显示内容多样化有着强烈期待,而这也为未来AR-HUD普及进行了很好铺垫。
总结:近年来,伴随技术日益成熟,成本逐渐下探,HUD所配置车型定位也逐渐由高端、豪华车型下沉至合资及自主品牌车型上。从上汽大众ID.4 X、红旗H9到哈弗大狗等热销新车配置中均出现了这一功能配置的身影。HUD,已成为主机厂吸引消费者的又一亮点,整体汽车市场对于该功能配置热情越来越高。
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在经过一定了解后,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HUD接受度较高,并愿意为此买单,而超九成已配有HUD功能的车主更是将此功能列为再购车时优先考虑配置。
伴随科学技术不断精进,用户对于HUD呈现内容与形式要求日趋提升,由此推动HUD由最初的C-HUD向更为先进的W-HUD、AR-HUD升级。
从报告可以看出,选装配置成本较高及交付周期长仍是目前潜在用户在购入需选装HUD产品车型时重要考虑因素之一。相较来看,标准配置或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文化和习惯。
对此,积水化学中间膜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张俊向盖世汽车介绍,“智能化人机交互过程中,可视化交流成为用户行车过程中最为便捷且安全的方式。好的趋势是自主品牌和部分日系厂家正在领衔积极解决消费者面临的如上HUD需求痛点,抢占先机。HUD极有可能成为类似曾经的天窗、涡轮增压配置一样变成中国消费者的固定偏好,养成消费习惯。对于未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大主机厂、供应链厂商正加大对这一技术的研发投入,消费认知推广,从而推动HUD加速迈进全面普及期。”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钟琳
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转载自盖世汽车,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