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访谈】北京现代,正在为未来蓄能
数月以来,由特斯拉引发的新能源降价潮,因东风雪铁龙点燃的全民价格战,看似是因消费低迷的市场环境所产生,实则,更像是时代交割时,整个行业在用转型的笔法,对中国车市加以重塑。
而合资品牌的处境之艰难,中国车企的表现之疯狂,一正一反间,反映出的是整个市场将不再遵循过往的发展逻辑,更是中国消费者愈发多元的需求所引发的产业震荡。
在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大环境下,每一个在局者究竟该如何去做?
强如大众、丰田都在选择积极转型,从全面推进电动化产品的落地,到深入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所有操作都在这两年内摆上了谈判桌。见此情形,有人会质疑,诸如韩系、法系等合资品牌,为何无动于衷;有人会为之辩解,它们不是不动,只是时机未到。
但真实情况究竟是什么样呢?
以现代汽车为例,身在上海车展这个大舞台,对外,全产品线的整体亮相叠加对电动化、高性能等多角度的展示,让人深切感知到了这个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的技术魅力,对内,从北京现代总经理吴益均、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吴周涛的话语间,我们能察觉到现代对华态度的变化。
“现在的北京现代,不论是中方、韩方思维完全变化的,大家认识到市场的重要性和找到、做好中国市场的方案和方法。下一步二十年的合资如何做?这个是需要考虑的。而韩方也知道现在中国市场发展非常快。要想生存就必须和中国企业合作。”
显然,吴周涛很清楚中国车市目前的动向,但这也就意味着,身为北京现代的中方高层,需要动用一切办法令现代汽车将视线从海外聚焦到此地。
据他介绍,“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首先,通过自身营销的调整,将北京现代过去发展20年以来所积攒的客户基础和被认可的地方留住;第二,更加聚焦旗下的主力车型;第三,更多地让现在的既有客户感受到北京现代的一些变化。”
我想,正是这些举动的存在,北京现代的整体业绩开始有了些复苏的迹象。不论是销量、企业经营利润,还是企业内部的沟通效率,都和此前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
凭借对当下市场的洞察,北京现代制定了“2025向新计划”,持续在战略转新、品牌向新、服务创新以及渠道赋新四个方面发力。令人尤为关注的是,北京现代将在科技领域深度布局,其源动力正是来自中韩股东双方的强大技术储备。
而未来,从推出现代N系列高性能产品线、艾尼氪电动车品牌,到落地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对于现代汽车与北京现代来说,事关焕新和复苏的课题,还远未结束。
2022年,现代汽车集团全球累计销量为684.82万辆,继丰田、大众之后位居全球第三。其中,现代汽车全球总销量为394.4万辆,相比上一年增长1.4%;令据集团相关财报显示,现代汽车2022年度总营收达到142.5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1.2%;全年营业利润为9.8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47%;净利润为7.98万亿韩元,同比增长超过40%。
在如此之出色的全球表现下,相信属于北京现代的新时代,仍会到来。
人人都说,鉴于中国车市目前正在以远超想象的内卷程度,对市场进行着重塑,合资品牌的日子将变得甚为困难。而与大众、丰田、本田相比,现代汽车的动作总是慢了些。
对此,现代知道吗?答案显而易见。就像吴益均所承认的,“现在,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我们现在自主的发展非常迅猛,同时,在这个智能化以及网联化这方面的发展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当中国消费者开始撇开品牌,逐渐向新技术与个性化投去好感,从源头改变自己的节奏,是每一个身在中国的合资车企必须执行的。
2022年3月,北京现代获北汽投及现代汽车两家股东联合增资,双方各增资约4.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亿元),共计约9.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毫无疑问,这笔资金的注入将帮助北京现代在电动化转型、产品升级及渠道布局优化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在车展现场,韩国现代派了很多产品研发、造型相关的各位领导,以及业务层,他们会亲自观摩体会各个车型的趋势,以及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基于此研发我们后续的产品。而过去经验也告诉我们,消费者的需求变化非常迅速,我们一定要及时洞察,并预测他们未来的需求变化,再去研发产品,才可能是我们成功的关键。”
而在上海车展,北京现代为市场带来了全新车型 MUFASA,表面上,只是一款新车的发布,可事实上,从这款车型开始,北京现代将对中国车市的洞察或将自此铺陈在自己的未来之中。换言之,即便2023年是见证合资品牌分化的一年,但对于北京现代,一切也将自此改写,过往的无奈已经翻篇。
来源: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公社,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