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吵什么?| 卷至半途
“很多人意识到,温良恭俭让,没有用了,这个世界很残酷,要靠抢、靠搏命,才有一丝生存的机会,优雅、体面完全不重要了。”
不久前,和朋友小聚,不由聊起一个话题:为什么感觉现在每个人的戾气都那么重?酒过三巡,刚刚创业失败的朋友略感无奈地说出了这番话。
他说,他也记不清楚在哪看到这些话,只是在创业失败的经历中,碰到过太多类似的事情,让他有些感同身受。大伙儿好像都被困在拥挤的空间里苦苦挣扎,拼命地、甚至是不择手段地寻求喘息机会。
我其实不太想用压抑、焦虑、迷茫这些味同嚼蜡的词汇去笼统的概括这种时代困境。不过,现实情况确实是,大部分社会主体必须异化部分自有属性,才能换得成长的空间与生存下去的能力。
这半年来的汽车圈,又何尝不是如此。
“你们不要在打啦”
2月份,长安一封侵权律师函让吉利发布的“银河之光”有些下不来台;5月份,长城一则举报声明,将比亚迪推上风口浪尖;狷狂的李想,将自己打造成了“微博之王”,通过高密度的博文输出,带起一轮又一轮声势浩大的舆论风波……
撕裂的时代之下,“和气生财”似乎不管用了,各大势力各自为战,各路粉丝粉墨登场,或你来我往,或口诛笔伐,你方唱罢我登场,将舆论战演绎成“名利场”。
“年初定计划的时候,公司内部还在纠结是保销量还是保利润,现在来看,都保不住了”。上半年,一边是整体经济形势的换挡降速,一边是产业深度调整下的价格战争,“殊死一搏”的中国汽车人们创造出了震撼人心的增长数字,只是这些数字却掩盖不了汽车产业的悲情时刻,亦把自主品牌间的暗自厮杀放大到台面之上。
半年来,合资品牌大面积失守,卷到骨子里的自主品牌咬着牙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新能源攻势,使得中国乘用车累计零售达到952.4万辆,逆势完成2.7%的增长奇迹。顺带着,自主品牌也揽下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市场份额来到50%,以4.2%的同比增幅诉说着“今时不同往日”。
只可惜,这块来之不易的市场蛋糕并不会公平地分到每个人头上。不知不觉间,属于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江湖也在开始悄然分化。如果你翻开中汽协的统计数据会发现,二季度销量前十的车企累计销量达318.3万辆,同比增长58.8%,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85%。
可这其中,遥遥领先的比亚迪一家便占去33.5%的市场份额,加上特斯拉与上汽,前三家的市场集中度已经达到55.9%,这也意味着长安、吉利、长城等7家企业必须不顾一切地去争抢剩下不到30%的市场份额,这注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激斗。
上海车展前夕,李斌自嘲道,“如果接下来每个月销量还是1万辆的话,我就得和秦力洪找工作去了。”李想也有些“凡尔赛”地说,“大家更容易出问题的不是成本而是销量,汽车这个行业的属性,对规模的要求太苛刻了。”
是啊,规模化的体系能力是绞在每个人脖颈上布满荆棘的绳索,勒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规模二字的残酷之处便是,一横一竖,错过的,退出舞台,站着的,才有资格说话。
必须承认,从增量博弈到存量博弈,时代的激变让每个人都颇为狼狈。可即便再怎么狼狈,All in的自主品牌们的确已经没有太多退让的空间。
海量资源被倾斜到新能源领域,从开发核心的电动智能化技术到重新整合垂直供应体系,从发布全新的品牌序列到变革渠道的服务模式,数以十亿计的现金奔涌向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创造出一轮令人匪夷所思的革新浪潮,也演化出一场白刃见红的激烈交锋。
可以看到,吉利银河、哈弗枭龙、长安深蓝、长安启源、奇瑞iCAR等品牌纷至沓来,试图摆脱传统燃油时代的品牌包袱;比亚迪的DM-i、吉利的三挡DHT、长城的Hi4、奇瑞的C-DM等混动系统接二连三,不断刷新着插混市场的技术认知;800V碳化硅平台、高阶城区辅助驾驶、高能量密度电池等电气智能化技术快速迭代,转动起内卷的齿轮,满足颠覆性的消费需求。
问题就在于,如此之多的全新事物,在短时期内被集中投放至竞争惨烈的新能源市场中,究竟谁能在广大的用户心中留下至关重要的技术印记?谁又能重新定义价值标准,为此后的长远发展谋得战略契机?
而且,“出牌的机会只有一次”。说到底,这是一个重新调整资源配置的过程,弱者退散,强者新生。
混战之际,利益失衡,合作博弈变得遥不可及,被逼急的自主品牌们难免会“掀桌子”、“捅刀子”“耍嘴皮子”,争得似乎是流量关注,实际抢得是心智认知。
加速转身的自主品牌们心里清楚,一旦企业无法在这轮市场进攻中构建强有力的销量护城河,打赢市场认知战,导致企业转型效果抵不过投入成本的飞涨,那时亏损事小,生死事大。
此前,沈晖看着躺在ICU里的威马汽车发出:“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呐喊,强烈的求生欲望里,难道不也潜藏着一丝唤醒“兽性”的意味吗?
俗话说,“仓禀实而知荣辱”。黄金年代里,每个人都在红利期中分得一杯羹,是既得利益者,互不打扰,和气生财,可一旦市场混乱至此,就像大刘说得那样,“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更何况,转型轰鸣而至,新旧市场规则的更替,必定伴随着商业模式、思维方式、营销机制的剧烈碰撞。两相交汇,巨变中的转型市场便成了名副其实的竞技场或是宣讲台,不同利益代表势必要各显神通,争夺属于自己的那份归属地,李想、李瑞峰、余承东……莫不如此。
当然,面对难息的风波,我的看法一向是支持在规则范围内,合理地进行相互监督,但是绝不希望看到无底线的随意抨击、互相踩踏,毕竟当所谓的讨论脱离了问题本身,那争论已无任何意义。
江湖不可畏,怕的是自己一直把手放在水缸里翻搅。
理想化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不同势力都能够在争论中抽丝剥茧,探寻方向,从而倒逼自身不断革新固化落后的认知体系、营销理念,打破“茧房”,完成内部自我驱动体系的进化。至于结果,就让作为裁判的消费者自行判断与选择。
“争吵是个甜蜜的烦恼”
说道这儿,我又想起那句名言:当你深入了解这片盐碱地时,你就会发现他们所承受的苦难配得上他们的思想。
上文里,我说不太想用一些味同嚼蜡的词汇去笼统地概括这种时代困境。主要原因就在于,现如今自主品牌们无论如何争斗都是建立在技术实力、产业体系大幅领先于合资品牌基础之上的,这是所有爱恨情仇的现实底色,是值得引吭高歌的华彩乐章。
传统燃油车时代,单一的产业链条、羸弱的技术能力以及单薄的品牌溢价,无不时刻拷问着蹒跚前行的自主品牌。“市场换技术”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汽车人们憋着一口气,生活在合资品牌的阴影之下,不断埋头摸索前行。
那时候,尽管在狭窄的细分市场里,全面布局的自主品牌们也会产生摩擦,但是在核心利益上,大家的愿景其实是一致的。那便是枪口向外,打破合资品牌的价值垄断。
电影《守望者》中,法老王为了拯救世界,给人类制造了一个近乎神一般的敌人,超脱于尘世之外的曼哈顿博士。当人类有了共同的敌人,那就会携手起来一致对外。
是的,有时候促使内部团结的最好方法就是树立一个强大的外部敌人,转移矛盾。可相应地,一旦外部敌人消失,内部的对抗会更加激烈。
不过数年光景,已是沧海桑田。从狼堡到首尔,从底特律到东京,无论传统巨擘们秉持着怎样的市场态度,是敞开怀抱拥抱变化也好,是低头不语继续装睡也罢,此刻都应该认识到,中国自主品牌们焕然一新的技术体系裹挟着势不可挡的电动智能化浪潮,正在迅速击破旧有的价值观念。
就如这两天,奥迪找到智己共同开发全新平台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有人便调侃道,1978年,德国大众与上汽签约,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汽车工业;2023年,德国奥迪与上汽签约,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汽车工业。
当传统合资品牌在品牌认知、技术体系、服务能力等全价值链方面全方位失守,自主品牌们也自然而然将矛盾转移至内部。这时,自主纷争便成了一面镜子,此前映照的是中国汽车产业现实成长的路径,以后便会是世界电动智能化趋势性的缩影。
这是新能源价值链对传统燃油体系颠覆式侵入与压制的必然结果。
有人会说,特斯拉难道还不足以成为那个关键的“外部敌人”吗?没人会否认特斯拉的强悍,但是特斯拉更像是条“鲶鱼”,一个“坐标系”。
以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占据主流地位的插混市场来看,自主品牌更多是在插混领域引领行业标准,大部分主流企业还尚未与特斯拉近身肉搏。更何况,面对小鹏等直接竞品,当下特斯拉的优势也不是特别明显,甚至是有些落后的。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如今依然能站立在喧嚣的“名利场”中,自主品牌们算得上是“甜蜜的烦恼”,一方面是自主品牌的市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地扭转,另一方面是那些隔绝争吵与非议的品牌,早已成为时代的尘埃。
“争什么,掺在一起做撒尿牛丸啊,笨蛋”
好消息是,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中,大家也都开始认识到转型从不是一蹴而就,唯有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让大家回归到相对良性的竞争上来,才是长治久安之法。
事实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5月,吉利与长安握手言和,双方宣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当时质疑的声音认为,“拉通两个部门有时候都难如登天,更何况是两个体量如此之大的企业?”
“当时我就在杭州,双方谈了六大块方面,双方的领导都说:这六大块里面,只要随便成了一个,那就是惊天动地的。”在阿维塔执行副总裁陈卓眼里,长安和吉利的合作没有那么复杂,两家企业加起来有近400万辆的年销量,如果在一起做一些事情,那么想象的空间就会非常大。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写道:“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你爱过的人。”
这句话放在各个企业身上同样适用。在蔚来ET5T以及小鹏G6上市周期内,哪吒汽车CE0张勇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不吝称赞道:“真心觉得,蔚来ET5旅行版和小鹏G6是好产品,价格上也是洪荒之力了。”这一“美美与共”的举动,引得一片看客们拍手叫好。
上周,“蔚小理”三位创始人齐刷刷地出现在中国一汽70周年的庆典现场,并在时隔三年之后再次同框合影,尽管三家新势力企业的境遇各不相同,也曾生有嫌隙,但最起码在这一刻所传递的信息是平和友善的。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部门也在有意“促和”,不久前,16家企业高层,联合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承诺会注重营销宣传方式方法,不夸大宣传、不虚假宣传,不为吸引眼球、增加获客而对消费者进行误导性宣传。
意思不言而喻。自主品牌不能一叶障目,更不能不见泰山,只有在维持健康良性的竞争生态下,持续不断完善和迭代技术成果,夯实价值链体系,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时刻保持引领位置。
看看,传统的战略家们面对着近乎全新的竞争规则,也并没有束手就擒。2025年,传统巨擘们庞大的身躯在艰难的转型中会逐渐看到成效。没有人敢断定,未来市场的主动权一定还能够牢牢地握在自主品牌的手中。
或许就像何小鹏说得那样,“今天有谁已经在牌桌上?起码我认为中国没有一家创业企业,已经确定在下一次的牌桌上,今天没有人拿到这个船票。”
应对的方式是什么?还是创新,彻底地创新。前提是什么?是不能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这是基础,亦是共识。
文末,我又想起那天晚上,小聚临近结尾,我跟朋友感慨到,无论是“躺平”还是“内卷”都在自身设定的价值里寻找了自我解脱,反倒是夹在中间“躺不平,卷不过”的群体,更容易随波逐流,丧失斗志。
他说,希望我们都不会如此,依然乐观的坚定前行。
来源:汽车公社
作者:罗超
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公社,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