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车企都在说安全,我们该信谁?
近段时间来,汽车行业似乎都在朝着流量的思维去迈进,足以见得行业的内卷已经又到了另外一个境地,因为新能源的竞争确实太残酷了。
以往都说解决消费者痛点就能把产品卖好,比如性能、续航、补能等,现在这些似乎已经并不是阻碍新能源发展和消费购买新能源的核心要素了,因为性能变得廉价,长续航因为电池变得便宜而触手可及,当然还有补能,随着更多企业的投入,一二线大城市基本上解决了补能难题。
而目前,唯一让一部分想要选择新能源车用户担忧的,可能就是新能源车的安全问题了,毕竟车辆的电动化属性与汽车行驶的环境恶劣,这对电池这个原本就充满化学活跃性的物体充满着很多不确定性。
每到夏天就频发的自燃现象,在激烈碰撞后的电池起火,的确让很多消费者在选择电车的赛道上望而却步。但现实的情况是,每家车企或多或少都说自己非常重视安全,那么我们究竟应该相信谁?
安全看大厂,大厂看吉利
在建设高楼大厦时,有一笔投资一定不能打折扣的,那就是消防设施,这基本上可以占到整个建筑成本的5%左右。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笔开销,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
是啊,没有人会拿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开玩笑,放在汽车上也一样。汽车的安全配置可能对于一辆车的生命周期来说,绝大多数消费者都难以体验和感受到,但关键时刻,汽车的安全配置能保护车主的生命财产安全。
当前汽车行业内卷严峻,很多车型开始卷智能化,智舱智驾似乎成为一辆车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以新势力为代表的车企,更是把智能化作为主要卖点,而安全往往不会是他们的重点。
可以理解,造车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积累活儿,没有长久的积累和耕耘,确实很难渗透到汽车最底层的东西,安全就是这样的存在。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在营销和传播端,安全的甜点远比看得见摸得着的智能化要难展现得多。但这就不代表造车不需要在安全上下功夫,特别是很多看不见的安全上下功夫。
相对于发展了130多年的燃油车,安全标准已经经历了数十代的迭代,各项技术标准都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对于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和行业,很多标准都不完善,国标基本上都是以及格划线,只要车厂符合一个基本要求,产品就可以上市。但对于消费者而言,肯定是标准越高越好,因为这样的产品更安全,至于车企要不要这样做,就看其良心了。
因此新能源的安全更应该值得消费者和行业重视起来。
“安全,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与吉利工程师聊关于汽车安全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句话。
确实,汽车安全它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靠营销和传播得到的结果,而是要看这家企业背后在安全方面的做法和沉淀,以及在安全口碑上的表现。毕竟信息可以被粉饰,但背后的逻辑和规律不能。
提到汽车安全,很多人可能就会想到沃尔沃,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外界也有“死哪儿也别死我车上”的段子,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外界对沃尔沃汽车的安全充满了足够的认知。
吉利把沃尔沃收入囊中,实际上也成为汽车圈的一次创世之举。而过去十多年来,吉利在与沃尔沃相互学习交融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将安全的理念和体系构建得相当完善了,可以说如果国内有某家车企说自己的安全理念最深刻,那吉利敢说第二就没有谁敢说第一了,毕竟最早能将A00级这样的产品做到五星碰撞标准,行业里几乎找不到第二家了。
师传沃尔沃,吉利这些年来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和重视非常之高,这也是为什么吉利敢于做很多别人都不敢做,且是没有法规要求的碰撞试验。用吉利常说的一句话,“我们的企业标准高出国标很多倍”。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无论是电动化技术的安全,还是智能化技术的安全,一个都不能少,不能因为追求电动化而失去安全,更不能因为追求智能化而失去安全,智能电动汽车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吉利的第一诉求就是安全,而且必须遥遥领先。”
可见,关于汽车安全,你完全可以相信吉利。
电混安全, 银河L7有两把刷子
关于电混安全这个消费痛点,吉利实际上没少向外界表达自己的实力,无论是从“电池基础安全测试”还是“整车级电池安全测试”,银河L7都经历了严苛的考验。
首先是动力电池,它是电动汽车三电系统的核心,动力电池安全堪称新能源汽车的“生命线”,解决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可极大程度减缓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焦虑。基于新一代电池制造技术,融合架构、整车、智控、云端的“无盲区”安全防护系统,吉利独创、银河专属的电池安全技术神盾电池安全系统。
根据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出具的试验报告显示,在首次基础安全测试中,神盾电池连续挑战“电池包海水腐蚀浸泡、三面跌落重击、外部火烧以及电池针刺试验” 四大电池安全试验,并以远超国标的测试标准完成。
特别是“针刺穿透试验”,它是行业内公认的对电池安全性最为严苛的检测手段。在银河神盾“电池针刺”试验中,吉利选用了一根直径8毫米、顶角45度的导电性强的钢针进行针刺。在被钢针穿透并静置观察24小时后,神盾电池未起火、未爆炸、未冒烟,电压保持稳定,测试全程最高温度未超过40℃,顺利通过试验。
“针刺只是入门标准,整车安全才是真安全”,这是吉利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新理解。过去的电池安全标准,大多关注电池的耐压、耐温、耐冲击等基本安全。如今,吉利将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追求提升至整车安全,向更全面的安全防护发展。
除了电池包的考验,整车安全更符合消费者在日常使用中对安全性的各种需求。之前,吉利银河L7也顺利完成整车正向刮底试验、整车后向刮底试验、整车负坎冲击试验,以及整车托底试验四项整车级电池安全试验,打破了此前大家对新能源安全的质疑声。
这也是吉利在架构安全方面的努力和用心得到的结果,吉利银河L7采用三叶草卸力结构,行业独有的“两主一辅”三条传递结构路径,在碰撞中可吸收更多碰撞能量,提升车内驾乘者安全。
围绕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吉利构建了“神盾新能源安全技术中心”,基于电池安全实验室、电磁辐射安全实验室、整车安全实验室以及可提供强大算力支持的星睿智算中心,可展开全方位、贯穿整个电池生命周期的安全技术研发和验证。
在吉利看来,智能电动汽车必须以安全为前提,而体系化造车就是新能源安全的第一道门槛,也是新能源汽车时代整车安全的“分水岭”。
显然,吉利在安全方面的成绩,与其投入有很大的关系。在新能源领域深耕十余年的吉利汽车,已构建起一整套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体系,总投入已近千亿元,专利技术累计达3500多项;吉利汽车获得由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颁发的行业首张“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安全大于天,这也是汽车产品的属性决定的,特别是新能源车的安全,它不仅关乎于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还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向前有直接的关联,因为安全的新能源车,是消费者选择的首要条件,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做大做强的核心要素。
而如吉利这样的良心企业,在看不见的安全方面,重金投入,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看得非常重要的理念,需要真正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公社,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