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混动车,本田利润创下新高 | 一句话点评
本田汽车公司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得益于美国市场的强劲销售表现,该公司成功抵御了中国市场经济放缓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一季度营业利润攀升至历史新高,这一积极态势预示着本田有望再次刷新利润纪录。
具体而言,本田在8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至6月期间,其营业利润实现了23%的同比增长,达到4847亿日元(约合33亿美元),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分析师预期的4420亿日元,也彰显了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稳健表现。
本田此轮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两大方面:一是美国汽车市场的稳定需求,二是印度和巴西两国两轮车市场的强劲销售。
此外,本田还受益于日元汇率的疲软。对于本田这样的日本出口商而言,日元贬值无疑是一个利好因素。因为当海外利润汇回国内时,日元贬值意味着这些利润的价值会得到相应提升。据本田估算,日元贬值的积极影响为该公司季度营业利润贡献了约480亿日元(约合3.26亿美元)。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如泰国经济疲软导致的摩托车销量下滑,但本田在全球范围内的摩托车销量总体仍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在印度、巴西和北美市场。
对于本财年,本田预计实现利润1万亿日元(约合68亿美元),虽略低于上年的1.1万亿日元,但销售额仍将达到20.3万亿日元(约合1380亿美元),接近上年的水平。与其他日本汽车制造商一样,本田也选择暂不修改预期利润,以应对近期日元汇率的波动。
展望未来,本田对全球销量持乐观态度。该公司预计,在截至2025年3月的财年内,本田汽车全球销量将达到约297万辆,而摩托车销量则将维持在1300万辆左右,与去年同期持平。
首席财务官藤村英二在简报会上表示,混合动力汽车在日本和美国这两个主要市场的销售表现尤为强劲,同时强调公司在两轮车和四轮车领域的利润均实现了增长。这一积极展望进一步巩固了本田在全球汽车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并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因补贴减少而面临的挑战,本田汽车公司却敏锐地捕捉到了混合动力汽车需求激增的机遇,并借此实现了盈利。
5月份,本田宣布预计本年度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00万辆,并计划扩大生产规模,以便为电动汽车的生产投入更多资源。这一战略调整显示了本田在转型期市场的灵活应对能力。
在7月30日的公告中,本田透露其全球汽车销量在上半年实现了2%的增长,达到了190万辆,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本田美国汽车销量的9%提升。如今,本田正加速追赶在电动汽车转型道路上步伐更快的全球竞争对手,展现出其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坚韧与进取心。
本田的远见不止于此,他们已设定目标,到2030年将投资10万亿日元用于电动汽车生产能力的建设,并旨在2040年实现电动汽车占其总销量的100%,这一宏伟蓝图彰显了本田全面拥抱电动汽车未来的决心。
然而,尽管本田在美国市场凭借混合动力汽车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中国市场却遭遇了困境。由于缺乏与本土电动汽车领军企业如比亚迪相抗衡的竞争力车型,本田6月份在华销量大幅下滑了40%,这一困境迫使本田做出了11月份关闭一家合资工厂的决定。
本田首席财务官藤村对此表示:“中国的商业环境依然充满挑战,但我们将调整那里的生产能力,并着手推出新的、具有吸引力的电动汽车。”
作为调整的一部分,本田计划从10月起将中国市场的汽油动力汽车产量削减19%,同时,两款新型本田电动车型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中国上市,这是本田到2027年前在中国推出10款新型电动车计划的第一步。
为了进一步强化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本田上周宣布与日产汽车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软件、电池及其他电动汽车相关技术。这一合作标志着本田正与日产、三菱携手构建新的日本联盟,共同致力于从2028年左右开始生产下一代软件定义的电动汽车。
这三家车企将在电动车和软体开发领域进行合作,透过共享研发成本,加速电动化转型,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随着中国电动车品牌的迅速崛起,这三家企业希望通过合作来加强竞争力,尤其是在SDV软体定义车辆的部分放入更多心力,达成1+1+1>3的结果。
作为联盟战略的一部分,本田和日产将共同开发下一代SDV软体定义车辆平台,这项合作将专注于自动驾驶、人工智慧等关键领域,这些科技被视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关键力量,两家公司预计在大约一年内完成研究阶段,届时将考虑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
且这项合作还涉及共享电池和电动车关键部件,马达、逆变器以及电动车相关硬体都包含在内,且合作不仅限于技术开发,还包括在某些地区共享汽车模型以完成各自的产品线,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会看到本田以及日产推出各自的双生车款,扩大联盟的影响力。
除了软体和自动驾驶技术,合作当中还提到开发新型动力系统和电池技术,三家公司透过共享研发资源来降低成本,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像是本田和LG的合资企业可能会在2028年后向日产提供锂离子电池,这将有助于增强其电动车的竞争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个联盟有望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巩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公社,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