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特斯拉的成功,是谁的失败?

懂车帝最近发起的36车高速智驾测试,堪称大手笔。在海南封了一条高速路长达7天,逼真模拟了六个真实高速公路上多发的事故场景,多机位+夜间红外摄像,测试中一连串撞撞撞的镜头,看得人触目惊心。

这件事随即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舆论漩涡,在这个漩涡里,有三种意见比较有代表性。

1、特斯拉和其他车辆的测试条件不一致,懂车帝涉嫌充值和造假。

2、2023款特斯拉(3、X)在这场测试中全面领先于一众本土新车,谁才是真正的“遥遥领先”,不言自明。

3、当前所谓的“智驾”,都是辅助驾驶,根本不是自动驾驶,相关厂家过度宣传。

还有更一种离奇的说法,说这是“上面在下一盘大棋”。要在L3商业化落地之前,给大家上一堂辅助驾驶安全教育课,给那些狂热的粉丝泼一盆凉水,到时候别出了人命,回头再来找政府。哈哈哈!我本来想忍着,但面对这样的想象力,实在忍不住了,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我不相信懂车帝造假。作为媒体同行,我不相信懂车帝有造假的动机,不相信它会拿着自己的公信力当儿戏。

这么大的测试项目,央视新闻公开报道,高速多车拍摄,但凡它有任何主观上的不公和行动上的造假,不可能不留下实锤。在“消失的前车”测试环节,我看网上有人在数车道线间隔数,试图以此来证明懂车帝不公。大哥,你不能从你看到的镜头开始数啊,这不是直播啊。距离、速度、时间三要素,要匹配上,才能形成证据链啊。

因此,给懂车帝提个建议:反击“阴谋论”的最好手段,就是把测试视频全部公开,每辆车测试环节一镜到底,让那些有疑问的朋友,自己去看。

其次,没有任何一个厂家说过,当前量产上车的智能辅助驾驶是自动驾驶。包括特斯拉,也包括华为小鹏理想,因为这么说是违法的,而且技术上也没达到。

怎么判定一辆车是不是完全自动驾驶?很简单,看它有没有方向盘。啥时候方向盘消失了,自动驾驶就来了,人类就彻底不用为驾驶这件事操心了。在此之前,只要您在车上,您就得操心,只是操心程度不同。

比如现在是L2,也叫组合驾驶辅助阶段,您坐在主驾驶位,不但眼睛得看着前方,手也不能长时间脱离方向盘(一般20-30秒),一旦智驾碰到解决不了的场景,您随时准备接管,您要是不接管,出了事得担责;等明年L3(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商业化了,您手不用搭着了,眼睛可以四处看看,但也不能睡觉。一旦智驾系统报警,提示您接管,您得在10秒钟内接管。否则出了事,您还得担责。所以,技术是一步一步进化的,十年后我们回看这段历史,回看人类向上攀登天梯的过程,会很有趣。

但历史总有例外,或者说,历史有时会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而出现尖锐的拐点。在我看来,特斯拉就是这个例外。

无论Model 3还是Model X,在这次测试中表现都很突出。Model 3在高速测试中通过率83%排第一,Model X在城区测试中通过率89%排第一。

尤其是六个高速多发事故场景的测试,这两台车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Model 3成

功了5项,在“横穿高速的猪”测试中,高速行进的Model 3在安全允许的范围内做出了向左绕行的动作,虽然没有避免碰撞,但它的处理策略符合人类预期,而Model X则成功实施了减速+绕行的策略,36台测试车唯一。而在“夜间施工路遭遇卡车”这个场景下,Model X成功识别并刹停,Model 3则更进一步,在距卡车几米处刹停后,经过短暂的观察思考,二次启动成功穿过了施工桩桶和卡车之间2.5m宽的道路,在36台测试车里表现的最像人类。

我之所以说特斯拉是个例外,不是因为它测试成绩最好,而是因为FSD在这场测试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及这个能力的来源和成长逻辑。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如果随机挑选36位人类司机,去参加这场高速智驾测试,通过率会是多少?在座的各位,包括我,咱们扪心自问,如果六个场景都让咱们碰上了,有多少人能够达到Model 3这个水平?

这六个高速路恶性事故的高发场景,如果让一个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连续闯关,我感觉类似于谋杀。换句话说,特斯拉的表现(6项通过5项),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类司机。

它这个能力是怎么来的?很简单,就四个字:长期训练。外加一句状语:用科学的方法。比如从一开始,“行车、泊车、紧急制动(AEB)”这三项任务,就是被放在一个模型里训练的,而不是哪个简单先做哪个。马斯克认为,这些能力必须融合在一起,才能解决真实世界中各种突发且复杂的问题,如同人类。

不断改进“数据+模型+算力”这套训练体系,长期高水平训练,不断逼近“眼到、心到、手脚到”这样的状态,这个过程类似于中国功夫里的叶问,星球大战里的卢克,把基本功练的非常扎实,扎实到成了本能,最后就成了高手。

而在这次高速测试中失败率较高的智驾方案,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行车、泊车、AEB“三个模块被分开训练,导致AEB一旦被触发,就会抑制NOA的运行。简单说,是系统内部打架,导致了通行失败。

特斯拉在这场测试中的表现,至少证明了一点:智能驾驶的喜马拉雅山,是可以登上去的——这难道不是人类之光吗?为什么大家要忽略这一点,去讨论谁在作假?去讨论智驾靠不靠谱?去讨论中美智驾孰优孰劣?

如果今日中国的舆论场,总是被“阴谋论”笼罩,被“差别心“和”恐惧感“牵引,我们凭什么说自己领先世界,又怎么能引领人类实现这场AI革命?

特斯拉的成功,不是华为小鹏理想的失败,更不是中国智驾的失败。恰恰相反,特斯拉的成功,是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和公司的成功。

在黎明到来之前,每一个高举火把的人,都会彼此照亮。特斯拉开创的“超级数据+超级模型+超级算力”的道路,同样需要中国解法的反哺。如同Deepseek之于ChatGPT,彼此竞争并彼此照亮,最终让全世界用户受益。

在这条登天之路上,算力我们暂时落后,历史数据也不占优,但算法总有超越之道。黄仁勋不是说过,全世界优秀的算法人才,一半以上在中国。

练好基本功,保持开放和谦逊,向特斯拉致敬和学习,只会让我们走的更好。在中美大国博弈的特殊历史时期,特斯拉的存在,如同一面镜子、一座桥梁,无论对中美两国消费者,还是对中美两国产业界,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庞义成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