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小鹏汽车夏珩:首款智能电动SUV将亮相
在第24届广州博览会现场里,小鹏汽车以广州本土高新企业的身份参展。小鹏汽车在现场展示了自家的电池包、中控显示屏以及仪表盘等零部件。记着有幸专访了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
夏珩 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系,在创立小鹏汽车前,曾担任广汽新能源中心控制科科长一职,在职期间负责广汽多款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的控制系统开发工作。于2014年中,与何涛、杨春雷联合创立小鹏汽车。
此次专访,我们获知了小鹏汽车在9月13日于北京将亮相首款电动SUV的Bate版,该版本与明年实现小批量量产的电动车整车高达九成吻合,也就是说小鹏汽车首款电动SUV即将公开其神秘的面貌。在此之前,小鹏汽车采用骡车(雷克萨斯NX300h)进行路侧,以致大家误以为小鹏汽车只不过是套壳的汽车厂商,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首款小鹏SUV不仅有自己的外观,而且还掌控着自主研发的“三电一屏”(电池、电机、电控以及大屏)。本文带着大家的疑问一同向小鹏汽车夏珩提问,以下内容作了删减梳理,原话意思大致不变。
关于互联网汽车的看法
近年来,除小鹏汽车外,还涌现出前途汽车、法拉第未来、蔚来汽车、LeSee汽车等新兴势力。不过大众对与互联网造车的态度依旧是怀疑与观望,其中不乏出现PPT造车,更是成为了全业界的笑话。不得不承认,互联网汽车还处于市场培育期,群众对纯电动车的接受程度尚不强,小鹏夏珩在专访中判断2018至2020年会成为电动车时代的开端。
▍互联网汽车到底是怎么样的?
夏珩:互联网汽车不再只是将你从A点移动到B点的交通工具。我认为互联网汽车需具备以下三方面:第一,互联网汽车必须是以电力驱动的,同时拥有不一样的交互体验与具备克服用户痛点的能力。电力与网络在某种程度是很相像的,它们看不到摸不着,却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一样的流通性,以电力驱动的汽车必然是未来汽车的主流。用户与汽车的交互必须是不一样的,例如小鹏汽车是通过车内摄像头识别人脸来登陆小鹏账号的。互联网产品共同属性就是要解决用户痛点,比如堵车慢行时,人为反复踩油门刹车慢速跟随是很痛苦的,对此,小鹏汽车提供慢速自动跟随功能,塞车时可以缓解司机驾驶疲劳;第二,互联网汽车需持续可升级的。在汽车生命周期内,硬软件均可通过升级来实现更新,例如汽车里的摄像头、屏幕等电子部件寿命低于汽车机械寿命,通过模块化更换能维持与新车一样的良好用户体验;第三,互联网汽车必须拥有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的。举个例子,智能手机借助摄像头就改变原有的通话属性,增加社交能力,同样地,互联网汽车也一样。
▍小鹏汽车是怎么看待外界的质疑?
夏珩:小鹏汽车并不在乎外界怎么看,但却很在乎行业里的供应商、从业者以及粉丝们的看法。首先我们与传统车企不同的地方是,销量决定产量,我们造车时就确定了我们未来用户群体,这群体数量不多,所以也决定了小鹏汽车未来用户群并不会很广泛。当然,在我们产品还没出来之前,我们都是保持低调的,并没有很大的动作。但是,我在这里担保,首款小鹏汽车一定会让大家眼前一亮。
▍拥有“决策权”的粉丝是来自哪里?基数是多大?
夏珩:他们由互联网从业者、电动车车主、科技行业意见领袖、大学生以及产业合作伙伴组成。他们是一群热爱电动车并愿意尝试新事物的人。至于基数我这里就不透露了。
▍未来商业模式以长租为主,会与第三方租车平台合作吗?
夏珩:这里预告一下,易到用车高层将会出席小鹏汽车的新车活动。既然我们以长租为主,自然对所有的租赁平台都是欢迎姿态去迎接。
关于首款电动SUV
早前采访中,小鹏汽车表示找人代工或自建厂都有可能。但是现在小鹏汽车更倾向于寻求代工合作,但是即便是这样,也会全面介入生产环节。专访中,夏珩暗示它是一家民营汽车制造企业,根据这一提示,国内比亚迪、长城以及吉利等民营老大都有可能是小鹏汽车的合作方。事实上,小鹏汽车已经与某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在资质申请、代工生产方面展开合作。同步也将自主申请资质,为未来大批量生产做准备。按照小鹏汽车的节奏表,2017年中前实现小批量生产,在2018年底前预计实现2万台的产量目标,在2020年底前实现20万台的产量目标。
▍Bate版(测试版)接近最终量产车吗?
夏珩:之所以叫Bate版,是小鹏汽车首款产品量产前的最后一次内部考验。届时参与研发环节的粉丝会对Bate版的外观与内饰进行最后一次体验评价。Bate版已与量产车高达90%吻合度,除了汽车外观以及内饰外,动力总成、电池包以及系统操控体验等主要部件均与未来量产车一致。
▍首款小鹏汽车造型会很特别吗?
夏珩:不会,首款小鹏汽车是五人座SUV,外观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特别,大家平时看到的酷炫概念车图片,在现实里是无法生产的。汽车设计师并不缺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们是被铁链束缚去跳舞的人,现有的汽车造型是百年汽车发展史沉淀下来的造型,未来的互联网汽车怎么样都还是有现在汽车的影子。小鹏汽车搭载了许多摄像头,除了四周环视摄像头、车内人脸识别摄像头外,车顶上也“长”了个很显眼的摄像头,不过它是可以升降的。它现有的作用主要是记录,用户可以沿途用它拍照录像(社交能力的体现),也可以用它监视汽车停放位置的周边信息(例如停车场找不到车)。后续它还有可能承担部分自动驾驶的工作。
▍选择哪个整车制造商代工合作呢?
夏珩:合作的整车制造商名字现在不能透露,不过可以透露的是,它是一家民营企业。
关于电池与充电
目前,小鹏汽车的电池包能量密度达到152Wh/kg,与特斯拉采用同样的18650的电池,但高于特斯拉和通用Bolt,这意味小鹏汽车在相同体积下,有可能达到更远的续航里程。
▍电池如何做到高能量密度?其液冷系统采用了什么材料?
夏珩:特斯拉开放了他们的专利,我们也是在研究了它们的电池包后,通过自己技术方面的研究突破,把电池包做到尽可能的轻量化,最终才得到这个结果的。液冷管采用了铝,冷却液和特斯拉一样,也是乙醇和水,这个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如何看待电动车充电桩少、充电难的问题?
夏珩:我觉得充电桩和电动车之间的关系就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电动车的数量开始增加了,充电桩自然而然也会慢慢增加,充电桩多了,买电动车的人自然也会更多。中国和美国一样,在基础建设方面很强,但是中国好的产品真的很缺乏。关于充电桩,我们会自建一部分。但是在电动车充电接口方面,我们会采用通用的接口,可以跟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充电桩进行匹配。我们的试验车最近也在广州市区进行测试,使用了电网的充电桩,效果还不错。广州的充电桩其实不少,倒是车比较少一点。
▍如何看待电动车充电慢?
夏珩:互联网汽车其实是一个新事物,很多东西都要变,比如卖车的方式,我们会根据客户订单来生产符合他们要求的汽车,而不是像传统车行那样只是提供现车选择;维修保养的方式也要变。同样的,我们不能要求其它一些东西要按照以往一样的思维去做。加油是传统汽车带来的东西,而电池的特性和油箱的特性不一样。就跟苹果现在每天都要充电,但是你还是会用它,而诺基亚可能可以两个星期充一次电。所以我是这么想的:充电速度肯定是没有加油那么快,但是如果哪里都能充。只要充电桩的数目增加了,只要车不动,理论上就可以充电。而且电线哪里都有,只是还没有拉出来。电动车的优势就在于目的地充电,你吃饭的时候在充电,逛商场的时候也在充电。每次也不用充满电,只需要能支持你到下一个目的地就行了。我觉得,对于早期的用户而言,我们的电动车一定要有其它具有吸引力的地方,让他们能够容忍目前电动车充电还不是很方便的缺陷,而不是等到充电技术有了突破才能开始搞电动车。归根结底,其实就是电动车和汽油车的特性不一样。电能非常便宜,这个是电动车最大的优势。我们一定要扬长避短。在中国目前的背景下,城际交通以高铁为基础,而汽车租赁也非常的方便。我们绝大多数的交通都是在半径5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我估计2018-2020年左右会是中国电动车市场开始明显增长的时期。
关于自动驾驶
▍方便透露一下你们做自动驾驶方面的进展吗?
夏珩:我觉得我们在目前还是要做一些能够解决问题的自动驾驶。所以我们现在是先从低速的自动驾驶入手。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低速自动驾驶比较安全。即使算法上会出现bug,但是最起码不会造成人身伤害。所以现在在做一个是低速的蠕行,在堵车的时候走走停停对于人而言是一种折磨,这个就交给机器去做,司机可以去刷微信什么的嘛。等到车速起来了,机器会提醒你去接管方向盘。另一个是小区的停车,这个就涉及到找车位和怎么停进去的问题。对于很多新手而言泊车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包括我自己一开始开车刮蹭都是发生在泊车的时候。但是对于自动驾驶而言,泊车其实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因为这只是涉及到算法的问题,纯粹就是数学里面的几何。在这方面,人的平均水平是没办法跟机器比的。
▍您是如何看待特斯拉自动驾驶事故的?
夏珩:这个问题我觉得其实是大众对于特斯拉的误解。Autopilot技术其实一开始是飞机上的,也就是自动巡航功能,借助的是地面的引导。而特斯拉宣传的也从没有说这个就是自动驾驶。在开启Autopilot功能时系统会要求你手不能离开方向盘。因为我自己也有一台特斯拉,当你手离开方向盘几分钟后,我也没有去计算这个时间是多长,系统会发出警告。如果一段时间你还没有做出反应的话,系统会控制车辆自己慢慢靠边停下来的。所以网上有个视频是展示开启Autopilot后在那里睡觉的,完全就是摆拍而已,特斯拉不可能会任你这样手不接触方向盘而自主驾驶的。
编辑点评:小鹏汽车品牌定位于“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智能化电动汽车”,这里指的“年轻”并不局限于年龄,而是指的是年轻心态,这就决定了小鹏汽车用户群集中在拥抱新事物甚至乐于颠覆的极客,相比起体量庞大的其他汽车品牌,小鹏汽车注定是“小众”的。我们看到这个南方系新兴汽车品牌的务实作风,既累计5000公里路试数据,又有实车落地,在未来凭借其三电一屏的核心技术,有可能成为汽车共享的推动者,甚至是带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