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晨报 | 雷军斥资超1亿港元增持小米集团260万股;特斯拉FSD正式登陆韩国,全球落地国家增至7个;阿里千问、灵光下载量飙升
▌要闻
▍小米集团:雷军斥资超1亿港元增持公司股份,持股比例升至23.26%
财联社11月24日消息,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于11月24日斥资超1亿港元增持小米集团260万股,平均每股价格约为38.58港元,雷军持股比例增加至23.26%。此次增持显示出雷军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与此同时,小米集团在本月20日和21日连续两日回购公司股票,累计回购2150万股,总斥资金额超8亿港币。

小米集团股价在过去半年内下跌约28%,市值蒸发约3900亿港元(约合3563.53亿元人民币)。今年以来,小米集团累计回购金额已超23亿港币。
▍特斯拉FSD全球扩张加速,正式登陆韩国,全球落地国家总数增至七个
11月24日第一电动消息,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FSD)功能正式在韩国推出,使得全球落地国家总数增至七个。此前,FSD功能已在美国、波多黎各、加拿大、中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区上线。上周日韩国特斯拉车主已开始接收FSD软件推送,当前推送版本为v14.1.4,虽然不是最新版本,但也是特斯拉近期广泛推送的重要版本之一。

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张FSD功能,然而欧洲监管体系的复杂审批程序成为特斯拉面临的最大挑战。近期,特斯拉表示已初步探明一条可行路径,即与荷兰监管机构展开合作。荷兰方面展现出更强的合作意愿,有望率先推动FSD在欧洲落地。特斯拉已在欧洲17个国家的公共道路上完成超100万公里的内部安全测试,并计划与荷兰国家车辆管理局合作,申请功能豁免,以实现FSD在欧洲获批。特斯拉力争于明年年初在欧洲部分区域推出FSD功能。
▍阿里千问、灵光下载量飙升,增速超ChatGPT,国产AI大战2.0开启
财联社11月24日消息,阿里巴巴旗下AI助手千问App公测一周,下载量已突破1000万,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AI应用。受此消息影响,阿里巴巴港股强势拉升,截至最新涨超5%。与此同时,另一国产AI助手蚂蚁灵光上线仅6天,下载量突破200万,两者均超越了ChatGPT、Sora等产品的同期表现。目前,国产AI应用豆包、千问、灵光均处于App Store榜单前列,分别位居中国区免费榜第一、第四和第六。
从功能上看,千问定位为“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交互生成内容、解决复杂问题;灵光则凭借代码自动生成和多智能体调度技术,满足用户个性化工具需求。此前,国产AI应用相对处于蛰伏阶段,但如今已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开启国产AI大战2.0。阿里将千问视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计划将其与淘宝、高德等进一步联通。其他厂商如腾讯则依托生态,通过高频迭代和场景化功能吸引用户。
▌国内
▍消息称长安深蓝汽车接盘北京现代重庆工厂并已完成换标
11月24日,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北京现代重庆工厂被长安汽车接手,现已改为深蓝汽车生产线。深蓝汽车确认,10月下旬工厂已正式换标,但目前还未投入使用。这座工厂是北京现代在国内建成的第五座整车制造工厂,曾被誉为北京现代“最先进”的工厂。工厂于2015年开工建设,2017年8月正式建成投产,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总投资达77亿元,年产能30万辆。后因多种原因,于2021年12月停工。据每日经济新闻消息,深蓝汽车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有计划,但投产时间和具体投产车型尚处于未公开阶段”。
工厂易主背后,是汽车行业格局的深刻变革。合资品牌收缩战线,自主品牌强势崛起。类似案例今年频频上演:吉利接手原上汽通用北盛工厂,东风自主品牌接手神龙汽车和日产的部分产能。产能大挪移反映的是市场表现的此消彼长。自主品牌凭借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优势,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35.7%攀升至目前的68.7%,同比翻倍。而合资品牌则面临销量连续下滑的困境。对长安汽车而言,接手现代工厂将为其冲击2030年500万辆销量目标提供产能支持。目前长安汽车产能利用率达84%,产能已较为紧张 #长安汽车接手现代重庆工厂。
▍广汽昊铂A800正式启动L3级自动驾驶道路研发测试,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
第一电动11月24日消息,广汽昊铂官方宣布,其A800车型正式启动L3级自动驾驶道路研发测试。该车型测试时速可达120km/h,成为全国率先获批该时速下L3高速测试牌照的车型。广汽昊铂A800在成都车展上首次亮相,搭载华为乾崑智驾HUAWEI ADS4与鸿蒙座舱HarmonySpace5。

▍消息称极越汽车关联公司申请预重整,目的在于引入新的投资方
11月24日,据工商信息显示,极越关联公司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新增审查案件,申请人为该公司自身。据《科创板日报》消息,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审查案件是极越汽车发起的预重整,目的在于引入新的投资方,并非破产重组。自去年12月以来,极越汽车经历了多次重大调整,CEO夏一平宣布公司进入创业2.0阶段,采取削减非核心项目、优化组织架构等措施应对经营困境。今年4月,原极越公关负责人徐继业透露,集度董事会已同意重组计划,公司正与3-4家潜在投资方洽谈,极越大概率不会破产。
▍京东南京研发中心开工,投用后将聚焦AI、机器人、无人驾驶等领域
11月24日,据《南京日报》消息,京东集团南京研发中心项目今日在建邺区正式开工建设,投资规模达35亿元。该项目采用“拿地即开工”模式,将打造集区域总部办公与前沿科技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发中心。未来,中心将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战略性新兴技术领域,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7.4万平方米,目前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选址位于河西中央科创区,紧邻阿里、小米等头部企业总部,旨在打造“百亿级区域中心”和“万人研发中心”。
▌国际
▍英伟达开源自动驾驶训练加速工具包ACCV-Lab
IT之家11月24日消息,英伟达上周开源了自动驾驶训练加速工具包ACCV-Lab,旨在助力ADAS领域实现端到端训练,并支持开发与研究。ACCV-Lab是一个系统化的工具集,其子模块专注于特定方向,提供工具与最佳实践。英伟达计划未来持续扩展ACCV-Lab的功能与示例,以展示其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效果及性能提升。
ACCV-Lab的开源,体现了英伟达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持续投入。英伟达的计算系统和软件已被捷豹路虎、梅赛德斯-奔驰和沃尔沃等多家知名汽车制造商采用,用于支持下一代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近年来,英伟达在汽车行业投入巨资,以抓住自动驾驶技术驱动下对其芯片需求增长的机遇。尽管英伟达汽车部门负责人阿里·卡尼表示,完全自动驾驶汽车还很遥远,不太可能在本十年内在公共道路上全面投入使用,但ACCV-Lab的开源无疑将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谷歌AI超车OpenAI,AI圈格局生变!
第一电动11月24日消息,近日AI领域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谷歌的Gemini3Pro和NanoBananaPro引发行业关注,而曾被视为AI风向标的OpenAI似乎遭遇冷落。据内部备忘录显示,OpenAI CEO奥尔特曼承认谷歌在AI领域的进展给公司带来经济压力,并表示OpenAI正在快速追赶。谷歌的新模型Gemini3在自动化网站、产品设计及编程等方面表现出色,这些领域是OpenAI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OpenAI面临的不仅是技术竞争,还有财务压力。公司从2022年几乎零收入增长到今年预计的130亿美元,但为了实现人类水平的AI,预计未来几年将消耗超过1000亿美元,并需租赁服务器花费数千亿美元,可能需要筹集同等数额的额外资金。相比之下,谷歌市值达3.6万亿美元,过去四个季度产生超过70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谷歌的云业务向包括OpenAI在内的大客户出租服务器,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
谷歌AI的弯道超车关键在于模型预训练。谷歌在预训练方面的成功让许多AI研究员感到意外,而OpenAI则将更多精力放在推理模型上。谷歌的全栈优势包括底层基础设施、产品与分发渠道,形成了自我强化的生态系统。OpenAI面临的不仅是技术追赶,还有资金、数据、算力、渠道和工程能力上占据优势的科技巨无霸。
▍英国将追加13亿英镑用于电动汽车补贴,2030年禁售燃油车
11月24日,据BBC报道,英国政府近日宣布,将追加13亿英镑用于电动汽车补贴,并投入2亿英镑加快充电桩布局,以推动汽车产业向零排放转型。这一“电动汽车购车补贴计划”自今年7月启动,已帮助3.5万名消费者转购电动汽车。政府表示,该计划是英国向零排放交通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此外,预算案还将包含用于增设充电设施的资金,并就如何帮助没有私人车道的居民充电问题展开公众咨询。
英国政府计划自2030年起禁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届时所有新车必须为纯电或混合动力车型。目前,英国的电动汽车购车补贴计划为符合条件的车辆提供最高3,750英镑的补贴,初始资金规模为6.5亿英镑。预算案预计将再拨款2亿英镑,用于加速全英充电网络的部署。据Zapmap平台数据,英国已有约87,000个充电桩,分布于约44,000个地点。政府表示,拟议中的资金将支持新建数千个充电桩,并为地方当局提供更多资源,加快在居民街道上建设充电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