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上半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最受欢迎车型TOP10

2025年上半年,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最受欢迎车型TOP10榜单出炉。

四大一线城市中,新能源车型成为绝对的市场主流,在各城市榜单中均占据主导地位,智能化、科技感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北京市场中,特斯拉Model Y独领风骚,比亚迪多款车型表现亮眼;上海市场特斯拉Model Y持续领跑,小米 SU7等新势力车型异军突起;广州市场小米SU7拔得头筹,传统燃油车仍有一席之地;深圳市场小米SU7销量领先,比亚迪凭借本土优势旗下多款车型上榜。

四大城市虽各有侧重,但共同勾勒出一线城市汽车消费的多元格局与趋势走向。

深圳:20-30万区间车型销量占比最高

image.png

今年上半年,在深圳最受消费者欢迎的TOP10车型中,新能源车型包揽全部席位。小米SU7以7551 辆的销量登顶,成为深圳消费者最受欢迎的车型。

特斯拉两款车型 Model Y(5592辆)与 Model 3(3704辆)分居二、三位。深圳作为一线城市,消费者对科技感与品牌附加值的追求较高,特斯拉凭借其全球化品牌形象与技术迭代能力,精准契合了这部分需求。不过,从两款车型的销量差距来看,SUV 车型更受深圳市场青睐。

比亚迪有四款车型进入榜单,宋PLUS(3457辆)、宋L(2988辆)、海豹06(2961辆)、宋Pro(2838辆),合计销量占TOP10的近四成。从宋系列的混动车型到海豹06的纯电产品,比亚迪通过技术下沉与价格梯度设置,覆盖了从15万到30万的主流消费区间。

小鹏M03(2969辆)与问界M9(2855辆)的入围,代表了新势力品牌在智能化赛道的差异化竞争。理想L6(2608辆)作为榜单中唯一的增程式车型,其销量印证了 “无续航焦虑” 产品的市场需求。

从价格区间来看,20-30万区间车型销量占比最高,达42%,小米SU7、特斯拉Model Y等在此区间发力;15-20万区间以比亚迪多款车型为主,占比33%,展现出比亚迪在中端市场的统治力;15万以下及30万以上区间销量占比较小,分别为15%和10%。

北京:15-25万区间的车型销量占比最高

image.png

在北京上半年最受消费者欢迎的TOP10车型中,新能源车型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仅有一款传统燃油车凯美瑞入围。特斯拉 Model Y 以 10293 辆的销量拔得头筹,成为北京消费者的首选车型。

特斯拉的另一款车型 Model 3(3418 辆)也进入榜单,与 Model Y共同占据了榜单的两个席位。

比亚迪有四款车型跻身TOP10,分别是秦 PLUS(5512辆)、秦 L(4038辆)、宋 PLUS(2938辆)、海狮05(2563辆),这四款车的合计销量在TOP10中占比超过五成。从秦系列到宋系列,再到海狮05,覆盖了从10万到25万的消费区间。

智界R7(2574辆)和小米 SU7(4534辆)的入围,体现了新势力及跨界品牌在智能化领域的竞争优势。它们的表现表明,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智能化已成为品牌获取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

阿尔法T5(2478辆)的上榜,展示了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中的努力。其凭借扎实的车辆品质和合理的价格定位,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凯美瑞(3065辆)作为榜单中唯一的传统燃油车,其销量证明了部分消费者对传统燃油车仍有需求。对于一些习惯了燃油车驾驶体验,或者对新能源汽车充电、续航等方面存在顾虑的消费者而言,凯美瑞这类技术成熟、可靠性高的燃油车仍是他们的选择。

从价格区间来看,15-25万区间的车型销量占比最高,达到48%,比亚迪的多款车型以及阿尔法T5等主要在这一区间发力;25-35万区间以特斯拉的两款车型和小米SU7为主,占比32%,体现了北京市场对中高端新能源车型的较强需求;15万以下和35万以上区间的销量占比较小,分别为12%和8%。

上海:特斯拉是最大赢家

image.png

特斯拉无疑是上海最畅销车型的最大赢家,旗下Model Y和Model 3分别占据第一和第三的位置,两款车销量总和达到16881辆,远超其他品牌单品牌的总销量。

小米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入局者,其首款车型SU7就能以7597辆的销量位居第二,成绩亮眼。

蔚来有两款车型进入榜单,ES6和ET5T分别位列第五和第八,总销量6138辆。作为高端新能源品牌的代表,蔚来在上海这个高端消费市场站稳了脚跟,其换电技术和优质服务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筹码。

比亚迪同样有两款车型上榜,宋PLUS和元PLUS分别排在第七和第九,总销量4801辆。小鹏和智界各有一款车型进入前十,分别是小鹏M03和智界R7,销量分别为3366辆和2112辆,它们在智能驾驶和科技配置方面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乐道作为相对小众的品牌,其L60能以3511辆的销量位列第四,成为一匹黑马,说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价格区间来看,15-25万区间的车型在上海市场销量占比较高,达到45%左右。比亚迪的宋PLUS、元PLUS,以及小鹏M03、乐道L60等主要在这一区间发力。这一价格区间的车型通常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能够满足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的购车需求。

25-35万区间以特斯拉的Model Y、Model 3和小米SU7、蔚来ES6等车型为主,占比约30%。这一区间的车型主要面向中高端消费者,他们对于品牌、品质和科技配置有较高的要求。15万以下和35万以上区间的销量占比较小,分别为15%和10%左右。

广州:燃油车仍然有一席之地

image.png

小米SU7以6175辆的销量位居广州上半年最畅销车型TOP10榜首。特斯拉Model Y以5713辆的销量紧随其后。作为特斯拉旗下的热门车型,Model Y在广州市场同样有着稳定的受众。

小鹏有两款车型进入榜单,小鹏M03销量为4426辆,小鹏P7+销量为3300辆,总销量7726辆作为广州本土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小鹏汽车在本地市场有着天然的优势。

传统燃油车在广州市场仍有不错的表现。凯美瑞以3569辆的销量上榜,亚洲龙也以3031辆的销量跻身前十。广州消费者在购车时,除了关注车辆的科技配置,也十分看重车辆的实用性和耐用性,凯美瑞和亚洲龙正是在这些方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比亚迪有两款车型进入TOP10,比亚迪宋 PLUS销量为3237辆,比亚迪海豹06销量为2535辆。

从价格区间来看,15-25万区间的车型在广州市场销量占比较大。小鹏M03、比亚迪宋PLUS、比亚迪海豹 06等车型主要集中在这一区间。25-35万区间的车型也有不错的市场份额,小米SU7、特斯拉Model Y、特斯拉Model 3、理想L6等车型在此区间发力。

写在最后

总体来看,小米SU7深受深圳和广州消费者的青睐,而北京和上海的消费者则对特斯拉Model Y情有独钟。

从品牌来看,特斯拉在四个城市均有不错的销量表现,Model Y在北上广深都进入了销量前列,另外 Model 3在各城市也有一定销量,说明特斯拉品牌影响力较大,产品受到广泛关注。

比亚迪有多款车型在各城市上榜,如比亚迪秦PLUS、比亚迪宋PLUS等,展现了比亚迪车型矩阵的优势和品牌在一线城市的广泛用户基础。小米SU7在深圳、上海、广州均有较高销量,在北京也进入前三,作为新势力品牌,其市场表现十分亮眼。

从车型来看,SUV车型依然是各城市消费者的热门选择,如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宋 PLUS、蔚来ES6等。同时,轿车也有一定市场,如比亚迪秦L、特斯拉Model 3、小鹏P7+等,轿车的操控性和经济性等特点也吸引了部分消费者。

从城市来看,北京市场中,特斯拉Model Y销量远超其他车型,领先优势明显,且传统燃油车凯美瑞等也有一定销量,说明北京消费者对高端新能源车型和传统燃油车都有需求。

上海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特斯拉Model Y和小米SU7销量均较高,且榜单中有多款新能源车,体现了上海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高接受度和市场的多元化。

广州市场除了小米SU7夺冠外,本土品牌广汽埃安的车型未上榜,而小鹏等品牌有一定销量,与广州以往本土品牌表现突出略有不同,今年上半年仍有凯美瑞等日系燃油车上榜,显示出广州市场对日系车的偏好。

深圳市场小米SU7销量领先,特斯拉两大车型均位居前列。同时,比亚迪在大本营的销量也不错,旗下四款车在榜,远超其他城市。

从整体格局来看,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高端市场均由特斯拉与小米等品牌主导,中端市场则是比亚迪的主场,而新势力品牌通过智能化细分场景实现突围,传统燃油车在特定消费群体中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李艳娇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