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比亚迪终结18个月同比连增,自主三强逆袭狂奔

作为汽车市场 “金九银十” 传统旺季的开局之战,2025年9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交出了一份成色十足的成绩单。

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50万辆,同比增长22.4%,环比增长15.9%,批发渗透率攀升至53.5%,较2024年9月提升4.4个百分点。

从车企格局看,20强车企合计贡献批发量超140万辆,占全国市场的93.5%,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其中比亚迪以39.3万辆继续领跑,但5.9%的同比降幅终结了连续18个月的增长态势,成为9月最大看点。

image.png

比亚迪同比首降,自主三强逆袭狂奔

比亚迪9月销量39.3万辆,同比下滑5.9%,终结连续18个月同比增长态势。其9月呈现 “两极分化” 特征,纯电车型销量同比增长24.31% 至20.51万辆,但插混车型同比暴跌25.58%至18.8万辆,成为拉低整体业绩的主因。

image.png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这与行业 “反内卷” 政策及账期调整直接相关——自6月车企联合签署公平竞争承诺书后,比亚迪产销节奏主动放缓,7月起产量已连续三个月同比下滑。

从目标完成度看,比亚迪前9月累计销量326万辆,仅完成全年460万辆(此前目标550万辆)目标的71%,四季度需月均销售44.7万辆才能达标,压力显著增大。

吉利、长安、奇瑞“自主三强”组成的 “第二梯队” 表现尤为亮眼。

image.png

吉利以16.52万辆的批发量稳居行业次席,81.3%的同比增幅不仅远超21%的行业平均水平,更创下品牌新能源单月销量历史新高。这一成绩的背后,是 “银河 + 极氪 + 几何+领克” 多品牌矩阵的协同爆发。

长安新能源9月以9.71万辆销量逼近10万辆大关,106.7% 的同比增幅在头部车企中 “一骑绝尘”,这得益于其 “长安(Lumin)+ 深蓝(S05)+ 启源(Q07)” 三大产品线的全面发力,在微型、紧凑、中型车市场形成 “多点开花” 格局。

image.png

奇瑞新能源9月以8.54万辆销量跻身行业第六,29.6%的环比增幅显著高于头部车企平均水平,标志着其 “插混优先、纯电跟进” 的战略逐步见效,尤其是在B级车市场实现关键突破。风云A9L作为奇瑞首款B级插混轿车,首个上市完整月交付突破万辆,爆款潜质凸显。

image.png

三、四线阵营崛起,小米智己一汽奔腾领涨

在自主三强领跑第二梯队的同时,以小米、智己为代表的新势力,以及加速转型的传统车企子品牌,正以爆发式增长打破现有市场格局。

作为新能源赛道最受瞩目的跨界玩家,小米9月交付量再攀高峰,以4.19万辆的成绩创下品牌成立以来单月新高,同比209.4%的暴涨幅度,不仅远超行业平均增速,更将其前9月累计交付量推至15.7万辆,完成全年35万辆目标的 44.9%。

按照当前增长态势,若四季度保持月均4万辆以上交付,小米有望提前1-2个月达成年度目标,成为最快实现规模化交付的新势力品牌之一。

image.png

依托上汽集团深厚的技术积淀与资源优势,智己在9月实现关键性突破,单月销量突破1.1万辆,同比激增145.5%,成为上汽乘用车板块增长最快的品牌。这一成绩推动上汽乘用车整体以60.1%的环比增幅、190.7%的同比增幅,跻身传统车企转型第一阵营。

核心增长引擎来自新一代智己LS6的爆发式表现。作为品牌首款增程式车型,智己LS6搭载自主研发的 “恒星超级增程” 技术,通过 “高效增程器+大容量电池” 组合,实现CLTC纯电续航超450公里、综合续航1300 公里;上市仅27分钟,智己LS6订单便突破1万辆,成为名副其实的 “爆款车型”。

image.png

在四线阵营中,一汽奔腾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9月以 459% 的同比增幅成为20强中增速最快的企业,标志着其 “全面向新能源转型” 战略初步见效。其中,定位微型纯电市场的奔腾小马,月销量达8000辆左右,成为拉动增长的 “主力军”。

写在最后

尽管整体向好,市场仍面临多重挑战。乘联会指出,当前车市存在 “百人保有量偏低与高端车型过多” 的供需矛盾,成都车展推出的 “523” 规格(车长5米、宽2米、轴距3米)车型占比过高,缺乏入门级爆款产品拉低普及速度。

政策层面,部分地方补贴向高价车型倾斜,分档补贴机制不利于县域市场拓展,也制约了五菱等经济型车企的增长潜力——尽管五菱9月销量环比增长 52%,但20.2%的同比增幅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进入全年最后三个月,车企竞争将更趋激烈。比亚迪需加快插混车型迭代;吉利、长安等自主车企有望凭借新品周期延续增长;小米、智己等新势力则需解决产能爬坡与渠道扩张的平衡问题。

乘联会预测,随着车购税免税政策到期效应释放,四季度新能源批发量有望突破480万辆,全年渗透率将稳定在55%左右。对于消费者而言,车企冲刺期的促销活动与技术迭代,或将带来购车最佳窗口期。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李艳娇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