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智电资本论】车界汇资本莫华英:对于造车项目,资本比往年更加谨慎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很长,在这链条之上,我们最关注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车界汇资本创始人莫华英这样告诉第一电动。

WechatIMG1633.jpeg

图为:车界汇资本创始人莫华英

车界汇资本于2017年正式进入汽车投资领域。不同于其他vc机构的高管,莫华英的履历中并没有纯粹的金融背景傍身。但曾在世界500强车企任职高管十六年的经历,让莫华英对汽车行业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和了解。

这场访谈中,莫华英把车界汇资本曾经做过的调研数据尽数展示于我。莫华英说,车界汇资本曾对近几年所有的汽车风投项目做过调研,调研对象投资金额超过1300亿美金,项目估值超过4000亿美金,其中“成功”的项目或企业屈指可数。“这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产业”,他说。

对于想要融资的新能源企业,莫华英笃定地说:如果你的公司规模相对较小,你可能更合适的是等待大企业的收购或者是主动加入到大集团、大公司;如果你的公司相对规模较大,行业资源较广,那你就只管找准方向一直大胆地做下去。

小众造车项目会被密切关注,了解政策比发展技术更重要

第一电动: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环境是怎样的?未来会呈现怎样的趋势?

莫华英:新能源汽车领域是最近三年大家都看好的风口,我们也在持续关注,并且有了相关布局和投资。

但是,其中细分的造车领域,目前已经出现投资过热的行业趋势。截至目前,新能源造车合计产能已经超过2300万辆,但事实上今年的销量只有120万辆,所以这是一个竞争惨烈的红海。

新能源汽车新势力在接下来的一到两年里,会面临“市场竞争巨大”和“融资困难”两大难题,一些造车新势力可能会因为缺乏现金流活不下去。目前,很多新能源汽车汽车对车型的定位趋同,大家主打车型多是小型SUV。这个市场会有一定量的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化,但市场目前尚不足以支撑这么多的产能。

同时,供应商对新势力心存疑虑,必然增加了对新势力的采购成本。市场不一定能留出足够的时间给新势力完善供应链,在获得盈利赢得市场前,多数新势力的现金流会断掉。所以,我们相信,对于造车项目的投资,资本会比以往几年更加谨慎。

此时,除了最艰难的乘用车市场,我们会更关注一些相对竞争没那么激烈的市场。比如,商用车、低速电动车,还有小众的特殊车辆,也包括上下游的充电桩、拥有核心技术的配套项目等方向。

要融资,找准阵营很关键

第一电动:造车新势力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到资?

莫华英: 首先,要了解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经过了40年改革开放,目前已经到了一个调整期。所以,有很大概率市场会更缺钱,消费要降级。此时,创业者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和定位,你拥有的业内资源有多少?你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坚持到最后?

如果你的公司起点不高,没有足够多的资本和市场资源,但是有着一定的创新能力,不管是模式创新,亦或是某一项技术改革的突破性创新,你可能更合适等待头部企业的收购或是主动寻找机会加入到大集团、大公司。

另一种情况,如果你的项目有良好的背景和人脉,行业资源较广,起点就承载了头部资本的背书和需求,那就找准方向一直做下去。因为这类公司不会缺钱,他们是可以一直融到资的。在风口到来的时候,头部资本并不是那么在意你烧了多少钱。资本更愿意去寻找好团队来实现自己的战略计划,所以他们更愿意支持这样的创业者去占有未来。京东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一电动: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从投资人的角度,你会给出产业链的从业者什么建议?

莫华英:首先,可以看到,这几年中国的经济特点一直是由政府深度参与并主导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是国策,同样逃脱不了这样两个市场规律:第一,政策出台的速度往往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脚步;第二,政策出台以后会经常调整变化。因此,对于产业从业人员而言,对政策的把握则显得至关重要。

其次,宏观看新能源汽车市场,造车这一细分项目是存在很多危机的。当然我不否认,未来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可能会在全世界领先,政府不在乎用这几年的国家补贴和持续的投资填平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无数创业者、投资者会为中国赢得出行的未来。

但是,成功的机会并不一定会降临在每一个创业者身上。对于创业者而言,如果不能前瞻市场趋势、了解政策变化,只有技术和模式的创新,这是不足以支撑其成功的。

二“新”亟待完善,出行服务闭环创造更多机会

第一电动:从投资人的角度出发,你更关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哪些项目?

莫华英:目前,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涉及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以及出行服务相关的项目。

为什么关注新零售、新金融?其实,就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销售模式尚不完善。因为新能源汽车本来也是一个新“物种”,所以关于它的销售模式,也会跟原来传统汽车的销售模式(4S店)不同,金融手段也是。

另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像出行公司、物流企业、政府集采这类的大客户会非常多,这就对销售手段和金融手段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

至于做出行服务,我认为是需要形成闭环的。近年来,中国的出行市场逐渐由曾经的To C变成了现在的To B。原来,我们国家有很多出行公司,像滴滴是Uber的模式,直接面对C端。但后来,在政府的管控下,滴滴开始管理车队,面向B端。

如果全国有成千上万个车队存在,其相关服务也不可或缺。其中既包括像SaaS这类的管理工具软件,也包括车辆资源的供给、金融手段的供给、充电桩在各城市的停车场中的安装布置,还包括车辆后期的维修维护、二手车处理、残值管理等。没有这样的闭环能力,企业将无法“玩转”新能源汽车甚至出行服务。

所以,据我所知,现在除了一些主机厂在做出行服务以外,各个地方的投资人也都加入了出行车队、出行平台的大队伍中来。这都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一些新变化。

比起赚快钱,我们更愿意做产业的推动者

第一电动:2019年,车界汇资本的投资计划是什么样的?

莫华英:其实,车界汇资本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风投公司,更不是企图在这个行业中尽快孵化一个独角兽,从而达到赚钱的目的。并不同于其他的投资机构,我们的发起人以及合伙人大都起家于传统汽车产业,涉及领域包括传统汽车的制造、销售等。

汽车行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重资产行业。原来,在传统汽车产业中,一些主机厂和 4S店经销商一直占据着最好的市场地位。近几年,诸多外来的资本开始纷纷投资数千亿美元试图颠覆这种现状,他们开始在汽车行业寻找新的机会。但是,无论后市场、金融、二手车、出行,以上项目案例中真正成功者屈指可数。包括一些已经上市的企业也并未真正盈利,回报投资者。

这是个不能急功近利的产业,募投管退的过程是长期的。

车界汇资本曾对近几年所有的汽车风投项目做过调研,调研对象投资金额超过1300亿美金,项目估值超过4000亿美金。其中能成功跑到C轮、D轮,主动退出的项目加起来仅十几个。而且即使上市了,有很多已经跌破了发行价。

到现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创业领域能称得上成功的企业,我个人认为就两个,一个是汽车之家,一个是易车网,但它们也都用了8到10年的时间才在美股上市,创造了自己500多亿/200亿的市值。

所以,我们的投资计划基本上是跟着产业趋势走的。在当前这个时代巨变的窗口期,单打独斗成功的机率变小,我们希望能参与一些重要时刻,帮助大的资本平台和主机厂来整合业内资源资源。寻找最好的创业团队,集合多方的资源和智慧,做创新的探索。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安小曼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