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能源销量下滑,油价的“降维打击”背锅?

常规逻辑:为什么要顺应新能源趋势?一方面是节能环保,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第二方面在于产品优势,突出日常用车省去的油耗支出,达到经济性。所以油价的涨跌成了影响新能源销量的重要因素。

就当前中国新能源市场,2018年销量130万辆,2019年受补贴退坡影响,销售119万辆,并且轿车生产增速低于汽车平均增速,SUV则高于汽车平均增速,客观抑制消费,使总体增速减少1%,市场表现呈现衰退现象。

近期油价的闪崩变为“降维打击”,诸多业内人士认为,将引起新能源市场波动,再次促进新能源销量下滑,一方面促使燃油车的使用成本下降,另一方面,使得新能源产品的经济性减弱。从销量上看,2月新能源市场销量同比下滑79.1%,从表象反映出,油价闪崩促成新能源销量确实没有问题,但是矛盾点在于,燃油车市场却同比下跌8成,客观表现出油价跌到何种地步,燃油车与新能源都不讨好。

油价为什么会下跌?

疫情的“全球化”确实是影响油价的因素,但并不是直接原因。在1月8日,疫情还未蔓延之时,“美原油主”就触及65.65美元高点,转而下跌,客观证明供给大于需求,减少供给将会刺激需求,提升价格,然而疫情蔓延之后,全球需求下降,致使油价暴跌。

以沙特为首的OPEC与俄罗斯非OPEC此前组成了减产联盟共有三轮,而2020年3月31日正好是第三轮到期日,减产量是210万桶/天,为了提高原油价格,沙特意图与俄罗斯延长合约,在减产量的原基础上增加140万桶/天。

出现的问题是,俄罗斯拒绝了沙特,导致沙特不满,所以火力全开增大产量,4月预估将达到1300万桶/天,并且在很多地区都下调了石油价格,意图从价格手段的供应链上挤压俄罗斯原油市场。

在此环境中,俄罗斯原油如果价格维持在25-30美元/桶价格之间,可以坚持6-10年,所以俄罗斯不惧沙特的挑战,直白的说,这就是OPEC与非OPEC之间的价格战!

疫情影响消费市场

综合来看,疫情只是加速了油价下跌,却不是影响下跌的关键因素,而汽车市场不同于原油市场,疫情使得全球消费受阻。以我国市场为例,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滑20.5%,并且汽车作为提升大宗消费品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销量受挫,不能拉动整体消费。

我国的车企工厂从2月10日开始陆续复工,期间出现的问题是产量大于销量,而终端方面库存积压超6倍,预定的汽车输送不出去,客户不能到店消费,导致车企和终端营收大幅减少,阻碍了新能源市场发展。

在此环境下,新能源车型也反映出问题,充电难、续航里程焦虑再现,它的产品属性在特定环境下,相较于燃油车而言不能突出用车便捷,相反却成为用户的负担,反映出油价不是打击新能源销量的重要因素,而是取决于社会出行、消费市场层面。

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油价和新能源销量的问题有一个共性,它们急需消费需求,在此期间原油的价格战,美国特朗普曾表示,这是一件好事,可以达到刺激消费和提升市场的作用,新能源市场销量提升也是如此,需要政策和消费刺激。

政策方面,当前消费者看中产品质价比的同时,也关注新能源政策调整,当前北京发放5.42万个新能源指标刺激市场,并且各地还在新能源领域推行不限行、不限购的措施,就在疫情期间消费受阻的情况下,中汽协建议推迟补贴退坡,进一步刺激市场潜力。

从消费层面上,疫情毕竟是短期行为,之后的消费压力释放,会使新能源销量有短期的大幅上涨,并且车企角度上,还在不断推出新车,而且合资品牌进军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决心更加明显,无论是上市的现代菲斯塔纯电动还是大众ID.4等等,推出新产品刺激消费潜力,在企业产品布局上增加新能源产品份额,如此将完善我国以自主品牌为主导的新能源市场的单一格局,有望在未来形成消费导向。

从政策到消费,整体新能源市场依旧呈现广阔前景,现今的新能源产品不光是突出环保、经济性,更是将互联、自动驾驶的运用之后,成为智能化的出行工具。综合考量新能源市场,并非油价是主导因素,而是需要稳住脚跟,走上稳定、成熟的发展道路。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新能源观察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