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半年交付10000辆,理想ONE凭什么?
最近理想汽车一直好消息不断,6月份完成第一个10000辆的交付,7月又获得5.5亿美元D轮融资,美团领投5亿美元,又赴美IPO,成为继蔚来之后的第二家在美上市的中国造车新势力,让这个80后没上过大学的李想一时间风光无两。
理想ONE 1-6月份共交付9500辆车,在国内插混市场排名第二,仅次于宝马5系PHEV。在国内造车新势力阵营中也是排名第二,仅次于蔚来的14169辆,超越了传统三强中的小鹏和威马。以致于美团网创始人王兴近日发表微博称最后只有3家新势力角逐下两轮,包括理想、蔚来和小鹏汽车。罗永浩都跑来为理想ONE站台,称公司给他500万配车,他最后选了30万的理想ONE,引来网友一阵嘲讽。所以问题来了,理想ONE为什么能卖的好呢?
众所周知,理想ONE与众不同之处首先在于它采用了增程式纯电动技术路线,此前增程式无论在政策面和技术先进性来说都争议颇多。理想ONE官方宣传手段上也将增程式和没有里程焦虑作为其产品最大卖点。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以理想ONE为代表的增程式纯电动有哪些不同之处。
理想ONE恰好满足了哪一类人群?
如果你有钱有(车牌)号,会优先购买什么能源形式的车?大部分的Z世代消费者的回答是:燃油车。汽车之家用户线上行为对年轻的Z世代人群进行调查,采集了超2000份调研问卷,数据分析后发现:44%的用户选择燃油车;其次为混动车(包括油电混动和插电式混动),占比33%;纯电动车占比只有19%。用户喜爱燃油车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加油方便;二是驾驶乐趣更足;三是没有里程焦虑;四是技术更加成熟。
目前纯电动汽车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实质上并没有完全满足车的基本属性——交通工具。因为续航短,充电不方便等原因,只能在特定场景下使用。一般都是作为家庭第二辆车,在日常市内代步或上下班使用。买电动车的人有很多是看重其使用经济性和驾驶体验,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限牌限购或者限行的原因。除了这些人,有很多没有固定车位或者有固定车位但是位置在老小区装不了充电桩的人,他们没有办法解决充电问题,这类人群不在少数,就自然被排除在外。而且很多人的工作地点和房子所在地都不在一座城市,属于流动人口(本人就是),这类人的用车场景该如何满足?如果公司停车场、租住小区没有布置公共充电桩,充电就会是个大问题。这类人群(我)购车的话就只能选择燃油车。
而理想ONE,就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让那些既想要纯电汽车的驾驶体验,又没有充电条件的人有了一种选择。有机会就充电,没机会就加油,周末摆渡回自己的城市来回跑个长途也不惧。所以在目标人群和使用场景上的差异化,是理想ONE可以避开蔚来、特斯拉等竞争对手,获得销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电动车只有在有私人充电桩的情况下才非常方便,按照政策,私人充电桩必须建在产权车位上,租的车位则不行。那么有产权车位的人能占多少呢?有产权车位的人谁家没有燃油车。买车必须有车位是最痛的痛点。那些整天只讲电动车这好那好,不讲如何为用户解决充电难的问题,与“何不食肉糜?”没有区别。从这点上,理想ONE的确为用户解决了这个痛点。
然鹅,增程式只是过渡路线,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
理想ONE号称没有里程焦虑的电动汽车,采用增程式技术路线,只是因为“增程=增加里程”所以解决了续航里程的问题吗?里程焦虑从何而来?焦虑的是续航里程吗?如果一台燃油车一箱油只能跑300km多一点,它会给你里程焦虑吗?不会,因为你知道,开不出10分钟,我就能找到加油站,再过10分钟我就能将油箱加满,消除焦虑。所以真正解决里程焦虑,不是简简单单靠增加续航里程就可以解决的,还是要靠充电网络的逐步完善才能解决。理想ONE只是用产品去弥补了目前基础设施的不足,这只是临时措施,它自有很多先天不足,等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了,它的市场就逐渐消失了。界时理想还是要走到纯电动技术路线上来。
在技术层面,增程式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增程式电动,始终由电机驱动,增程器(发动机)只是辅助在电池电量不足时给电池充电,它的本质上是电动车,有着电动车的体验。而插电式混动,只在有电时是电动驾驶体验,没电时完全就是一个油车,甚至体验上会比油车更差,因为背着电池、电机、电控一套系统,车重会增加。所以从用户体验上,增程式电动至少比PHEV更有优势。增程式以电池为主,发动机为辅,所以往往比插电式混动需要布置更大的电池,拥有更多的模组,更复杂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同时还要考虑电池组与排气系统的布局以及相互影响。理想智造ONE电池组几乎覆盖了整个底盘中部,排气系统与电池因为空间原因布置的很近,这就产生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滚烫”的排气管会不会影响电池的工作效率,更严重的是这是否安全?
增程式纯电动路线在目前以纯电动为主流的市场,还属于剑走偏锋。技术路线是先天的基因,从平台化设计之初,就要考虑两套动力总成的兼容性问题。而纯电平台就不需要考虑这些。技术路线是根儿上的问题,想要转变过来很难。李想如果后期想在理想ONE平台上开发纯电动,从整车布置上就会比纯电动平台增加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很多问题的解决必须重新做平台开发,那就又是几十亿的资金投入,现在的理想汽车肯定承受不起,船大不好调头。所以做增程式必定是一场搭上身家性命的豪赌,赌赢了还好,赌输了就万劫不复。
想要以奇制胜,就必须有伤敌一千损八百的勇气。做增程式就不可避免会带着很多先天不足。想要做出合格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必须要在纯电动汽车原本的“三电”系统上,增加一个依靠“燃油发动机”的发电系统。在已有的一套动力系统中再增加一个技术要求极高的发电模块,整车的研发难度和投入资金都将呈指数增长。而且机械结构复杂,后期故障率也高。另外,高速油耗高、增程器启动时振动噪音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难以避免的。
不要单纯的以为理想ONE成功只是因为增程式
理想ONE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李想之前,宝马i3就推出了增程版,别克也推出了增程式车型VELITE5,但都没卖好,为什么?买理想ONE的人,除了没有里程焦虑之外,其它方面也是非常认可的。首先产品定位中大型SUV,从经济性和技术层面就很好的解决了增程式电动研发成本高,整车布置空间不足的问题,增程式比较适合在大车上进行开发。其次,中大型纯电动SUV市场本身玩家就不多,竞争激烈程度没那么大,有发挥的空间。加上李想本人三次创业带来的很好的品质和成本控制能力,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深入洞察,都增加了理想ONE可以成功的砝码。
在座椅布局方面,理想ONE采用6、7座布局,实际上卖的最好的是6座。实际上,7座SUV并不是符合家庭用车的最优选择,一方面是空间拥挤造成的第三排乘客乘坐体验很差,尤其是"2+3+2"这种座椅布局的车现实中并不是很实用,第三排乘客上下车非常不方便。在市场调研中,7座车型的第三排实际使用率并不高。所以“2+2+2”6座布局就非常实用,能很好的贴合二胎时代的奶爸们的需求。而且6座比7座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可以6年一审,7座就必须两年一审。
在整车品质和科技感的营造方面,内饰用料上整个车厢全皮料覆盖,Nappa真皮的细腻质感,座椅舒适性、人机工程都非常不错,给人很实在的感觉。四块大屏从科技感和实际使用感受都让人挑不出毛病。外观属于不是那么另类,没有很强的设计感但是又不落伍,时间长了也比较耐看的类型。这不正是国人审美中庸风格的良好体现吗?所以不讲纯电动,不讲增程式,单从整车品质上讲,也对的起30万的售价,同级挑不出第二家。
写在最后
抛开增程式不说,理想ONE其实真正值得同行们借鉴的,是他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从第一性原理的角度,怎么去解决用户真正对纯电动车的顾虑。比亚迪使用刀片电池试图解决电动车自燃的问题,蔚来用极致的用户运营来解决用户的问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终其一点,谁能够真正解决用户最在乎的问题,谁就能真正能抓住用户的心,让用户心甘情愿的为他买单。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鲍国
本文地址: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