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钠电池亮相:一场乏善可陈的发布会
5月21日,在宁德时代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司董事长曾毓群引爆了一枚“炸弹”——“我们的钠离子电池已经成熟了”,同时透露将在7月左右发布钠离子电池。
7月29日,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发布会在线上如约而至,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正式亮相。
先看看发布会上的核心信息:
最核心的能量密度:第一代钠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160Wh/kg,第二代电芯单体能量密度200Wh/kg;
正负极材料:普鲁士白+具有独特孔隙结构的硬碳材料;
充放电性能: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在-20°C低温环境中,也拥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
集成效率:系统集成效率可达80%以上
系统创新:钠锂两种电池按一定比例进行混搭,集成到同一个电池系统,通过BMS精准算法进行不同电池体系的均衡控制,称为AB电池系统解决方案。
产业化时间:20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
说完核心信息再谈谈我看完这场发布会的感受——乏善可陈。虽然公布了一系列的拔高指标,却没有相关的技术逻辑解释作为支撑。而即便是单看这些拔高的指标,也没有让人有惊艳之感。
“我们都准备好要看个30分钟的发布,结果10分钟就结束了,听完感觉很模糊,有种为了发布而发布的感觉”。在与一位动力电池企业资深从业者交流时,对方如是说。
那么,宁德时代究竟为什么要开这么一场看起来没怎么准备的发布会?从这场发布会我们又能读到些什么?
被高估的发布会
先简单过过钠离子电池的历史。
不熟悉电池行业的人可能在今年5月前都没听说过钠电池,但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70年左右,几乎与锂离子电池同步。但在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首款商业锂离子电池后,锂离子便吸引了更多关注与投入,而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则相对缓慢。
不过在近10年,钠离子电锤也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数据显示,2010年以前,相关嵌钠材料的研究文献仅几十篇,2010年后,由于各国在长期规划中开始注意到大规模储能领域,因此,凭借低廉的原材料成本和丰富的储存量,钠离子电池吸引了科学家和市场的注意。
2011年,全球第一家从事钠离子电池研究的公司——英国Faradion公司成立。我国的第一家钠离子电池公司中科海钠于2017年成立。
在应用端,钠离子电池也已有不少先例:
上文提到的Faradion公司在2020年已向澳大利亚ICM公司提供了应用于储能的钠离子电池产品。作为后来者的中科海钠,在2017年底推出了钠离子电池驱动的自行车;2018年其量产的钠离子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接近150Wh/kg,循环寿命达4000次以上,并推出了全球首辆钠离子低速电动车;2021年6月,其全球首套1MWh钠离子电池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在山西太原综改区正式投入运行。
从上面的背景我们不难看出,钠离子电池并非新技术,且早已有实际产品和相关场景下的应用。此次宁德时代的发布内容并没有突破原有的框架,因此很难将其定位为“突破性”创新,更主要的是技术上的迭代。
(主要钠离子公司产品情况)
而这迭代的技术,从参数上看也并没有带来惊艳感。
“人们需要超预期,尤其是龙头企业”,在与汽车行业分析师云松岭谈论这场发布会时,对方表示,“但(宁德时代)没有带来什么突破性的东西,发布会的内容也没什么说服力。”
说到此处,我们都回忆起了去年9月特斯拉的电池日。那时,我给自己的稿件定下的标题是《特斯拉电池日:一场真诚且硬核的发布会》。
这是我的真实感受。
马斯克的演说直奔核心——动力电池成本的下降,围绕这一核心,从电芯设计、电芯生产、正负极材料、电芯汽车集成化等各方面的改进来进行阐述,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有完整技术逻辑链条的系统。即便事后依然有不少人表示未达预期,但并不影响这场发布会让人津津乐道。
以此标准再来看这场发布会,问题何在一目了然。在这个大家都在“吹”指标的时代,宁德时代也难以免俗,而如何让自己更有说服力才是高下立判的关键,遗憾的是宁德时代并没有做好。缺乏逻辑技术框架的支撑让所有给出的结论有些苍白,而最核心的点——成本,更是只字未提。
这也是为何很多券商在研报中给出了 “技术创新”、“引领全球”、“一骑绝尘”等等夸上天的描述,但宁德时代的股价却在7月30号“先跌为敬”的原因。在累积了一个多月的期望后,龙头给出的却是“就这”的答案,资本市场自然也给予了理性回应。
那么,宁德时代究竟为何要办这场显得有些“慌张”的发布会呢?
向上走的蛋糕
时间再回到今年1月,在电动汽车百人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发表的主题演讲中重点提到了钠离子电池。
核心信息有两个:
一、如果全世界的车都用锂离子电池、全世界的电能都用锂离子电池储存,(锂)根本不够。所以一定要考虑新电池,钠离子电池是首选;(根据《The History and Use of our earth’s Chemical Elements: A ReferenceGuide》,地壳中钠储量达到2.74%,而锂仅为0.0065%);
二、2021年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涨,估计之后价格还会涨,这是一定要发展钠离子电池很重要的原因。钠离子电池的原材料成本约为每瓦时0.26元,相较磷酸铁锂每瓦时0.34元的原材料成本相对便宜。
从这两点来看,陈立泉传达的主要思想是应当重视钠离子电池作为技术储备、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
但陈立泉虽然是曾毓群在物理所学习期间的老师,但相比自己的学生,发言还是少了不少声量,也并未引起市场的热烈反应。直到5月,钠离子电池才真正闯进了大众的视野,分走了上半年由蔚来引起的固态电池热的流量。
在宁德时代的这场股东大会上,除了钠电池,还有一些要点:
1、我们下游客户催货催得受不了;
2、上游涨价如果过高,会考虑向下游传导;
3、上游涨价不利于行业发展,乱涨价可能会被踢出供应链,实在不行我们的钠电池已经成熟,也是可选项;
4、储能业务要“起飞”;
5、给固态电池商业化落地“泼冷水”。
从整个股东大会曾毓群提出“钠电池”的语境来看,这更像是向产业端上游的喊话,并以此“吓唬”材料投机者。这也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特斯拉一边说电池“无钴”化,一边向嘉能可采购钴原料的操作。
因此,虽然宁德时代在投入资源到钠电池这件事上的考量应该与陈立泉传达的信息并无二致,但发布会的举行,多少有些希望以此遏制上游原材料涨价和秀肌肉的意思。
但有些遗憾,这两个目的,后者显然没有完成,前者在2023年产业链如期成熟前,大概率宁德时代还得忍受蛋糕向上游走的情况。
宁德时代的功课
近日,宁德时代更新了自己的公司简介,这家曾经定位于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公司的企业,正式宣布要成为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
(左:更新后简介,右:更新前简介)
从制造公司到科技公司,要做的不仅仅是字面的变更,功课还有很多很多。首当其冲自然是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那才是最坚固的壁垒,才是最稳健的决定上层建筑的基础。对于这点,从宁德时代的研发人员配置以及每年的研发投入能看出他们对此有清晰且深刻的认知。
但技术的创新从不是易事,巨大的投入与结果产出之间也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近几年,在动力电池材料端技术没有出现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工艺成熟度、质量管理、供应商管理、制造成本等成为了动力电池企业间的核心竞争元素,而很早因为宝马800页电池标准得以进化的宁德时代在这样的竞争中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但最近,国轩高科、孚能科技这些二梯队企业也开始接受类似“BBA”质量体系的“洗礼”,这意味着,如果未来几年宁德时代在材料端依然难有重大突破,被后来者们快速缩小差距亦未可知。
在发布会后,兵长与几家动力电池企业的朋友交流,得到的反馈都是“虚惊一场”,对自己之后的发展又有了不少信心。
这样的反馈,也带出了宁德时代的另一个问题,这也是变革下,所有对外宣称自己要做科技型企业所面临问题——如何对外宣传。
“国内公关团队对宏大叙事的展开更多熟悉的是时间维度,用科技架构架起四梁八柱,似乎整体都不太擅长,对硬核科幻构建所必要的骨架和素材没有掌控力。”云松岭表示,“指标谁都会说,如何填充内容让其充实、可信服、又让人觉得你很有实力才是关键。”
对于宁德时代,在这上面的探索或许才刚刚开始。
OK,最后把关于这次发布会和钠电池的一些个人观察和观点做一个总结:
1、此次钠离子电池并非新技术,更谈不上创新,更多是技术的迭代,目前钠离子电池的战略意义大于其商业价值;
2、从目前的指标和实际应用来看,储能是更实际的场景,而在二轮、低速电动车的消费端,短期内难以规模上量,因为这不仅仅是从技术指标来做简单的数学题,更为关键的点是安全。但遗憾的是,和成本一样,这次发布会宁德时代并没有给出详细阐述。
兵长在此前和汽车电子专家朱玉龙交流时,对方也表示像二轮车这样的消费端产品,量分散且很容易出安全事故,而钠电池不光是本征安全性,使用方面的差异特点目前都没摸清楚,短期内很难大量普及。而储能场景本身受控,用钠电池做储能是可以的。
3、钠电池的原材料成本优势并不等于最终产品成本优势,低能量密度意味着相对的高制造成本,同时,产线和工艺成熟度是相对于原材料成本更重要降本关键。这就要看到2023年宁德时代能做到怎样的水平了。
4、AB电池的核心是对BMS和SOC能力的考验,这关联着软件编程能力和电池实际使用后的情况,这会是宁德时代今后的重点。
谈到这点让我想起不久前与一位近宁德时代人士的交流,对方表示,目前宁德时代和车企都希望拿到电池PACK的话语权。原因有二,一是利润率高,二是希望把电池大脑——BMS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对日后的竞争有着重大战略意义。可以期待一下之后宁德时代在这一模块能拿出怎样的成果;
5、宁德时代不应高估市场对“宁德时代”四个字的认可度,作为龙头企业更应该有强大的叙事能力和构建逻辑系统的能力,这件事的重要程度也许并不亚于在技术研发;
6、目前钠离子电池产业没规模、没供应链,此前大型原材料厂家都处于观望的阶段,这次发布会不知道能否给其信心。
不过宁德时代始终有明显的平台优势,加上已经有明确的政策支持,整体还是向好发展。只是对于宁德时代,大概率还是得在原材料涨价中再煎熬一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