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征程6,地平线要做智能驾驶时代的“全能玩家”
“软硬结合的智能计算技术,将让每一辆车都能具备环境感知、人机交互和决策控制能力,让人类生活更安全、更美好。地平线以终为始,前瞻布局了软硬结合全栈技术,以软件为牵引、硬件为驱动,打造出面向全场景、全生态的软硬结合智能驾驶系统,并以极致的开放打造极致的效率,抵达智驾终局。”
这是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在地平线2024智驾科技产品发布会上说的一段总结性发言,“软硬结合”是其提到的高频词汇。
两个小时的发布会,最重磅的当然是面向低、中、高阶智驾市场的地平线征程6系列车载智能计算方案。
但地平线却把压轴的时间给了SuperDrive——一款基于征程6旗舰版开发的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两者结合到一起,你就能明白余凯说的“软硬结合”意味着什么。
从产品到解决方案,从解决方案到量产项目,地平线这家“披着硬件外衣的软件算法公司”,正在构建一个以软件为牵引、硬件为基础,面向全场景甚至是全生态的综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1
—
似曾相识的历史
“软硬协同”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
PC时代,微软与英特尔组成“Wintel联盟”深度绑定,形成操作系统和芯片的强强结合,快速构建起了生态护城河。从2001年至2020年期间,全球PC芯片和操作系统市场中,“Wintel联盟”的x86芯片和Windows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定在90%左右。
随后的智能互联网时代,又出现了新的代表。
一边是苹果,既构建自身的软件生态,也打造让人心向往之的手机硬件,凭借“软硬结合”,成为手机业务中的佼佼者,行业中的标杆。
另外,ARM+Android的开放联盟也在快速崛起,双方基于“软硬协同”打造了生态基石,从底层为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支持,极大程度减轻了开发者的开发难度,势头甚至超过了Wintel联盟。
有成功的商业案例在前,自然会给新赛道的玩家带来启示。
因此,我们看到了曾经布局造车的滴滴、吸纳哲库科技旧部来布局智驾芯片的Momenta、挖走小鹏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吴新宙组建智驾团队的英伟达……
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企业,现阶段汽车智能化赛道的玩家都在不断触碰对方的边界,以达到强化自身软硬一体化的能力。
余凯也曾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谈过,未来智能化的竞争一定是“软硬结合”。
因此,我们看到地平线曾基于征程2、征程3、征程5,开发了主动前视解决方案Mono和高速领航方案Pilot。
而这次征程6系列计算方案和SuperDrive解决方案的同时发布,则是地平线基于“软硬协同”所打造的,征战高阶智驾的杀手锏产品。
2
—
征程6 “套娃”式设计
总有一款适合你
这套产品的生态硬件基座,就是外界关注很久的征程6系列。
在去年的广州车展首次亮相时,地平线就曾透露,征程6不仅在计算架构、计算效率、系统设计、量产赋能等多元产品层面上实现了升维,同时,产品研发也实现了从单点式向系列化的关键跃迁。
这次正式发布,地平线一口气带来了征程6B、征程6L、征程6E、征程6M、征程6H、征程6P六款产品,从一体机到域控,从主动安全到全场景智驾,进行了全面覆盖。
面向低阶智驾市场,征程6B主打主动安全能力,致力于打造业界最强性价比主动安全一体机方案。基于征程6B,地平线还联合索尼发布全球首款1700万高性能前视感知方案。
目前,征程6B已获得博世、电装、四维图新等多家国内外Tier1的合作意向。
面向中阶智驾市场,地平线推出了征程6E和征程6M两款产品。
前者主要面向高速NOA场景,后者则是在征程6E的基础上,提升了计算能力,支持轻量级城区NOA与记忆行车以及激光雷达接入,属于普惠的城区智驾性价比方案。
量产节奏上,征程6E/M更为迅速。目前已获得10家车企的首批量产合作,包括上汽集团、大众汽车集团、比亚迪、理想汽车、广汽集团、深蓝汽车、北汽集团、奇瑞汽车、星途汽车、岚图汽车等,此外还有多家Tier1、软硬件合作伙伴的合作。据地平线介绍,到2024年第二季度,将有超过50家生态伙伴推出基于征程6E/M的准量产级产品。
面向高阶智驾市场,地平线带来了旗舰产品征程6P,拥有高集成度、高算力、高效率、高处理能力、高接入能力以及高安全等六大产品特点,算力高达560TOPS。单颗征程6P即可支持感知、规划决策、控制等全栈计算任务。
可以说,征程6系列产品实现了汽车智驾计算能力的全场景覆盖,但这仅仅是从单点向系列化的跃迁的第一步,硬件架构、工具链以及软件栈的全线打通,才是补完拼图的关键。
在地平线统一、完备的架构和工具链基础上,车企基于征程6系列方案的研发和落地时间及成本会大幅下降。
据余凯介绍,地平线的生态伙伴基于征程6E/M仅用两周就完成了实车测试功能验证,这些工作过去往往需要半年的时间。同时,城区NOA和高速NOA的硬件系统成本可以较业内降低40%。
当下车企对于智能驾驶降本增效的需求日益强烈,而这正是征程6系列的产品逻辑——高性价比和高研发效率。
但这些并不是地平线的全部。
3
—
SuperDrive,城区智驾样板间
2024年,城区NOA的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车企亟需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打造实用、好用的高阶智能驾驶服务。
要在这场竞争中胜出,硬件(高端芯片与传感器构成的硬实力)、软件(先进算法架构支撑的软实力)、丰富的工程化量产经验与快速迭代能力缺一不可。
因此,一个软硬兼备的开放玩家,对于车企攻克高阶智驾量产难关就显得格外重要。
这也是地平线打造SuperDrive这个“样板间”的重要原因。
在余凯看来,智驾系统将经历从可用、好用到爱用的三个发展阶段,而当下量产的以城区NOA为代表的高阶智驾系统尚未充分达到用户眼中“可用”的标准。
“SuperDrive是地平线面向智驾系统2.0打造的‘优雅不怂,日常好用,真正可信赖的智能代驾’,让高阶城区智驾从可用走向好用、用户爱用。” 余凯说道。
该方案基于征程6P打造,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运用动态、静态、Occupancy三网合一的感知端到端架构,以及数据驱动的交互博弈,任何道路环境下都能兼顾场景通过率、通行效率和行为拟人。
从地平线展示视频中可以看到,在城市场景典型的拥堵汇流、无保护左转、礼让骑行人、拥堵换道等城区复杂场景下,SuperDrive能兼顾场景通过率、通行效率,同时拥有明显更拟人的行驶轨迹。
据余凯介绍,动态、静态、Occupancy三网合一的感知端到端架构是精准还原客观物理世界的有效手段。在此架构下可实现遮挡准召率提升70%,动态代码行数降低90%,网络负载降低50%,能有效解决当前行业感知架构时延高、规则多、负载重的问题。数据驱动的交互博弈可带来更拟人的最优解,使得SuperDrive像老司机一样灵活处理复杂交通流,有效提升在拥堵场景下变道成功率以及路口通过率。
发布会上,地平线宣布和均联智行、零束科技达成合作,开发量产级的SuperDrive域控制器方案。
4
—
地平线跻身智驾科技供应商第一梯队
回看地平线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软硬一体”其实一直是其战略发展的指引。
但由于在车载智能计算方案上过于亮眼的表现,以及过去中低阶智能驾驶技术开发门槛相对较低,让行业忽略了地平线在软实力方面的投入与实力。
比如,地平线是业界最早布局端到端技术的智驾科技公司,目前已经推出了行业首个且多项任务达到最佳SOTA性能的自动驾驶端到端UniAD,荣获CVPR 2023最佳论文。
在这其中,地平线推出的自动驾驶感知端到端算法Sparse4D是迈向长时序稀疏化3D目标检测的系列算法,是完全端到端的感知系统。由于搭建了纯稀疏的融合感知框架,Sparse4D可以让感知算法效率和精度更高,并且在感知效果和推理速度上,实现了对稠密BEV算法的超越。
与此同时,地平线还推出了基于蒙特卡洛树搜索的自动驾驶端到端深度学习算法,大幅提升智驾系统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交互式博弈能力。
如今,行业已经进入到技术难度大幅提升的高阶智驾阶段,从整体解决方案层面赋能主机厂智驾开发,就变得尤为重要。从这次发布会来看,地平线已经把SuperDrive拉到了与征程6同样重要的位置。
而地平线,也已经进化为软件、硬件双核驱动的智驾科技第一梯队供应商。
软硬结合,或许是智驾科技供应商的必经之路。
毕竟,在智能汽车时代,用户对于车的期待已经变化。
曾经注重产品功能,现在注重产品体验;曾经注重制造,现在注重科技;曾经注重当下市场、现在需要引领未来。
单纯的“软”或“硬”已经不能满足上述需求。特斯拉FSD的软硬结合、英伟达以GPU+CUDA构建的软硬紧密耦合的生态,已经展现出巨大的能量。
回过头来再看安卓与ARM的合作。
前者只做操作系统,所有围绕操作系统的后续产品开发定义、应用导入全部由合作伙伴乃至最终用户完成。
后者则只做专利授权,后序的工作是由高通等合作伙伴把ARM的IP核用到自己的SOC设计里面,再把芯片嵌入到不同的终端设备中。
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安卓和ARM在举整个生态之力来完成最终产品的定义这件事上,几乎做到了极致。
同样,地平线也在沿着这条路线持续向前——以软硬结合及工程化经验为基础,通过不断推动智驾功能应用的创新和升级,成为全能玩家。
同时,地平线也在加速从以产品量产为导向的“全维利他”生态,跃迁至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公众利他”生态,与生态伙伴、客户以及普通消费者一起,推动汽车智能化演进,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相信随着征程6系列产品和SuperDrive方案的落地应用,智能驾驶的搭载率和产品体验将被进一步提升,即是先锋者又是普及者的地平线,将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智驾科技领域第一阵营的行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