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和氢动力谁是主流?新能源汽车方向或变轨!
经过最近几年的强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如果谁再买台电动车玩儿玩儿,不会再被视为非主流。但是,大家对新能源的认知,也主要集中在了纯电动车,核心就是电池。其实业内普遍认为,氢能源汽车才是终极目标,因为烧的是氢气,排出的是水,绝对的零排放。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丰田2014年推出的Mirai,截至今年9月全球的销量有1万辆,虽然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但仍是目前卖得最多的。但是,氢能源汽车总体来看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也许是纯电动遇到了瓶颈,今年氢能源意外的火了,各汽车巨头纷纷发力,难道新能源汽车要变轨?
巨头们的新动作
在今年的东京车展上,丰田展出了第二代氢能源汽车——Mirai概念车,虽然说是概念车,但已经非常接近于量产车,官方称“将在2020年末正式开始销售”。相对于上一代,新车改善了燃料电池系统的性能,并增加了氢气存储的容量,使续航里程提升了30%,达到644公里。
除了丰田,现代和本田在氢能源汽车领域走得也比较快。在今年中国的进博会上,现代正在大力推广的NEXO,就是一款氢能源汽车,它的名气不比丰田Mirai差,并且官方称续航里程达866公里,比丰田Mirai高不少。还有本田的氢能源汽车Clarity,续航里程达750公里,目前已经在美国加州用于汽车租凭业务。
虽然没有日韩企业激进,但是德国汽车企业在氢能源方面也非常积极。在今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德系车在氢能源方面也是集体发力。宝马发布了BMW i Hydrogen Next氢能源概念车,并宣布与丰田在该领域合作。而大众则宣布开发支持氢能源汽车的全新模块化平台MPE。然而奔驰早就有了氢能源汽车GLC F-Cell,并且是量产车,不过只用于租凭。
其实,德系车在氢能源方面起步也很早,只是比较低调。比如奔驰从1980年代就开始研究燃料电池汽车,1994年,奔驰就已经推出了首款氢燃料电池车NECAR 1。2017年,推出了GLC F-Cell plug-in。
宝马早在2007年的北京车展上就推出过氢能源的7系。当然,现在汽车工业融合是主旋律,目前宝马选择和丰田合作的同时,奥迪也和现代在开展合作。总之,氢能源汽车已经开始进入量产前夜,汽车巨头们都在厉兵秣马。
成本和配套是瓶颈
当然,和纯电动车一样,氢能源的推广也非常难,而且似乎更难。从技术原理上讲,氢能源汽车实际上也是电动力,只不过一种是固态电池驱动,一种是用氢气为燃料发电,然后再驱动汽车,驾驶体验上其实和电动车一样,所以氢能源汽车又叫“氢燃料电池汽车”。不过,氢燃料电池其实并不是电池,而是一种用氢气发电并驱动汽车的系统。
对于电动车,目前最大的难题是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续航里程现在最好的情况也就是500-600公里,而且使用激进点还要打折扣,比如开空调、跑高速等情况下,还有就是充电慢,就算是快充也得半个小时以上,而燃油车几分钟搞定。而氢能源汽车加氢和加油速度差不多,续航里程也可以做到和燃油车无差别,所以理论上没有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使用体验更好。
但问题是,加氢站实在是太少了。据悉,目前全世界的加氢站都屈指可数,日本最多也没超过100个,美国的加州虽然大力试点氢能源汽车,但是加氢站也只有33个。
而中国的加氢站才刚刚起步,只能算是试验阶段,主要原因还是贵,由于存储氢技术复杂成本很高,一个加氢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是同规模加油站的数倍,基础设施普及难度比充电桩高太多了,而且氢燃料电池车数量又太少了,无法分摊成本,目前如果不是企业巨资补贴,就是国家战略投资。
另外,氢能源汽车本身也贵,尽管丰田经过努力已经使成本大幅大降了,但是Mirai在美国的售价仍高达5万多美元,而且是补贴后。虽然丰田表示再过几年,氢能源汽车的成本还可以大幅下降,但是对于私家车主,家里有车库充电不是问题,但是加氢就必须得依靠公共配套。再加上氢气的生产、运输和储存等都远不成熟,所以氢能源汽车推广依然困难重重。
主要看国家推广力度
可见,单纯依靠企业推广很难,但国家层面参与其中,效率就会大很多。目前,基于节能环保的压力,世界各国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主要大国,在新能源发展方向上都不做取舍,而是各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
比如:最近德国政府就提出向氢能源领域拨款235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85亿元)。据了解,这笔资金是德国国家创新项目的一部分,德国联邦政府自2006年起就开始为该项目投入资金,致力于相关技术的研发。根据规划,到2020年,德国的加氢站将达到100个。
中国虽然在大力发展纯电动车,但是在氢能源方面也没有放松,甚至写进了2019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另外,在汽车新积分政策上对氢能源也有所倾斜。
目前,国内的加氢站也在扩大规模,比如:10月26日,广东佛山南海区就建成了国内首座“油、氢、电”混合服务网点,当地已经有8个加氢站。据了解,当地已经有11辆氢能源大巴在运行,未来将增加到380多辆。
据了解,2020年,中国市场将推出5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和100座加氢站建成,到2030年,中国将建成加氢站1000座,氢燃料电池车达到100万辆。相信,随着投放的车辆不断增加,在基础设施方面,国内也会跟上发达国家的脚步。
氢能源是新的弯道?
一直以来,中国汽车界将新能源汽车视为“弯道超车”,国内的电动车在政府的金钱和政策扶植下,在量上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质上依然与国际一线大公司还有差距,并且还催生了很多骗补公司。所以说,新能源是弯道不假,确实是超车的机会,但是能否实现目标,还是要靠扎扎实实的提升技术,而不是单纯的吃市场红利。
在氢燃料电池方面,自主品牌汽车虽然也很重视,比如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自主品牌福田汽车、上汽大通、红旗品牌、众泰汽车、东风汽车、格罗夫汽车、汉腾汽车、爱驰汽车和庆铃汽车等共展出11款氢燃料电池汽车,但是乘用车基本还处于PPT阶段,并没有量产车型验证产品的实力,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真正能够上路的,还是为数不多的商用车,而且都没有形成品牌力。
当然,一些企业也在氢能源产业链上进行积极布局,比如长城汽车入股世界领先的德国加氢站运营商H2 MOBILITY,成为该公司的第七大股东。众所周知,长城汽车主要做SUV,在新能源积分上比较吃亏,在电动车起步较晚,并没有优势,所以在氢能源汽车上更积极布局,这次从产业链布局只是开始。
但是,相对于德日韩,中国车企在氢能源方面明显落后了,在电动车弯道超车还没有成功的情况下,如果汽车产业变轨向氢能源,自主品牌随时有滑出赛道的风险。当然,自英国科学家H·Davy在1801年发明了燃料电池的原理,至今氢能源汽车仍仅是小范围应用,所以这项终极能源在汽车行业的普及,仍将是一个漫长的旅程,所以自主品牌现在抓住机会也不晚,只要别再玩儿“骗补”的套路。
来源:朱伟华频道
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转载自朱伟华频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