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11家主流车企“十四五”规划思路曝光

图片来源:广汽集团官网

2020年是中国“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在8月14日举行的2020中国汽车论坛上,包括一汽、东风、上汽合北汽、广汽等在内的国内11家主流车企对外发布了各自企业的“十四五”规划思路。

虽然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已不是新概念,但面对未来不确定的经济环境,“新四化”仍成为11家企业高管在陈述“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最高频词汇。此外,“模糊”、“不乐观”等也成为行业共识。

“‘不确定、不乐观、要升级、要洗牌’是中国汽车企业在‘十四五’规划中必须面对的状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

趋势:电动化向上发展、软件定义汽车

从市场层面看,中国汽车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品牌竞争更加激烈,新的产业格局加速形成。从技术层面看,新能源、电动化仍是汽车业“十四五”规划的主基调。

在国家相关部委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5%。在这一规划指导之下,广汽集团提出在2025年实现自主品牌全系列产品电气化;北汽集团也提出在“十四五”期间逐步全面过渡到纯电动汽车。

同时,特斯拉目前在市场的表现也给中国汽车企业“上了一课”。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汪青峰表示,“特斯拉在一二线市场增速远远高于传统车型,并且在局部头部市场超过了BBA的燃油车地位。”比亚迪由此提出了多个技术强化的方向,从而实现“强大中国车”。

在“十四五”期间,东风集团则将着力打造高端电动品牌“岚图”。据东风汽车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唐腾介绍,东风已制定了岚图未来3-5年的发展规划,在产品规划上岚图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精准布局,实现覆盖轿车、SUV等跨界高性能车,从2021年起每年将向市场投放不少于一款全新的新一代汽车。

在电动化的基础上,广汽集团提出,强化技术研发体系,加快智能网联技术开发,构建自驾技术、智联终端等五大平台,掌握人工智能、AI、5G、大数据信息安全、整车技术等六大核心技术,力争2023年实现自动识别的区域示范运营。

长安汽车的“北斗天枢”计划则将至2025年持续推进“4+1”活动,智能座舱达到100%,L4级量产上市,软件科技人才的规模达5000人,真正做到用软件定义汽车,同时掌握中央控制等多项核心技术。

作为以商用车为主的企业,江铃汽车和江淮汽车也提出了智能化的目标。江铃汽车副总裁李小军表示,“江铃汽车在智能自动驾驶L1、L2会有高渗透率,轻商L4未来也会有一定的比例。车联网的渗透比例在轻商也会达到90%以上。”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总经理项兴初则提出,“搭载高端动力和高智能化水平的长头重卡V7将投放市场,并加速全系列产品向更加节能、安全、环保、智能的方向发展,实现中高端的全面布局。”

目标:未来不确定性加强,竞争性指标替代规模性目标

与对电动化、智能化趋势认识高度一致的,是对“十四五”期间车市不确定性的判断。总体而言,大多数车企对“十四五”的汽车市场持谨慎乐观、或者不乐观的态度,认为汽车销量自2018年出现近3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再加上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汽车行业的整合和优胜劣汰将会加速,一些品牌将永远退出市场。

上汽集团规划部总经理潘吉明认为,从宏观和政策层面来看,“十四五”期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中国经济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亟待升级,国际范围内逆全球化开始显现。但从市场趋势看,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仍然有相当的潜力,预计到2025年国内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2400万-2450万辆的水平。

与上汽方面的乐观不同,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廖振波对汽车行业“十四五”的预测更悲观一些。廖振波表示,整个汽车行业2021年的同比增长将超过6%,随后进入滞增长状态。到2025年,整个“十四五”期间没有办法恢复到“十三五”2017年的最高点。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一些车企谨慎地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北汽集团提出,“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每年平均提高0.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行业规模第四的地位上”。

“长安自主品牌计划在2025年实现9.7%的市场占有率。高端品牌长安、欧尚实现品牌向上,在此基础上,将继续推进产品力的提升,产品均价希望能够提升15%。”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总经理陈政表示,面对诸多不确定性,长安汽车更大考虑的是竞争性指标,而非规模性指标。

一汽集团对红旗品牌寄予厚望。一汽集团战略管理及商业规划部总经理柳长庆透露,一汽已为未来五年提出了明确发展思路,即,扛红旗、抓自主、强合作等十句话、30个字。其中红旗将在2025年挑战80万辆销量目标,解放的市占率达25%以上。

华晨集团成为11家主流车企中唯一一家明确提出“十四五”整车及零部件业务规划的汽车集团。华晨计划,在2025年末,预计全集团产销量195万辆左右,其中乘用车140万辆、商用车。在零部件业务,华晨的目标为至2025年实现营收350亿元。

来源:真锂研究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1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