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电动汽车续航过冬难 换电“冬暖效应”赋新解

“早晨零下5-10度气温,车辆启动之初的2公里,电池续驶里程会锐减10公里以上。2公里后,这种急剧下降的情况会逐步缓解。我现在使用的这辆纯电动汽车,冬天续驶里程会减少40%左右。”纯电动车主如此感叹道。

当下正值寒冬季节,加上今年北方地区寒潮几度来袭,气温骤降使电动汽车续航面临挑战。刚刚结束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以“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为主题,不难看出,电动汽车顺应新市场格局,是当下的主要任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解决基本问题开始,为消费者创造高品质用车与补能的使用体验,这是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为了保持车辆续航里程不迅速衰减,部分电动汽车车主甚至不敢开启暖风。这些由补能引发的问题,近期带来消费市场的集中“吐槽”。

冬季续航焦虑 电动汽车之殇

今年元旦至今,我国中部以北多地发起寒潮预警。电动汽车在寒冷低温下的续航里程下降和充电困难问题突出,无论是运营车还是私家车,车主们都认为“冬季续航,全靠幸运”。

北京车主梁先生表示,电动汽车在冬季使用续航里程遭遇腰斩、充电速度大幅下降,车主的里程焦虑越来越“严重”了。“进入冬季,车子每周要充三、四次电,平均每次充电时长大约3-4小时,太浪费时间了!”梁先生无奈道。

相比之下,对于纯电动营运出租车的司机们来说,充电时间变长、次数变多,无疑更成“重压”。原本一天12-13小时的出车时间,因为冬季补能被压缩至每天7-8小时,这将直接影响司机个人收入。

低温对电动汽车续航的影响为何如此之大?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在百人会论坛上演讲提到:电动车低温续航里程缩水的根本原因在于电芯性能下降,同时制热比制冷能耗更大、动力系统效率降低,引发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国内电动汽车环境适应性技术需要迫切解决。

图片

百人会副理事长、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关注冬季续航焦虑

消耗一部分电量进行“热身”运动。而电池充电的最佳环境温度为25°C-45°C,这在冬天户外充电环境下难以实现,这让充电版车型的车主更为焦虑。

如果这个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即便车辆续航里程再高,遇冷即大幅衰减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的使用范围。解决冬季续航缩水,急需提升电动汽车的节能水平。

“冬暖效应” 突显换电“第8大优势”

在电池技术尚没有突破性进展的当下,电动汽车冬季续航问题尤其引发业界关注和讨论,“掉电”快、充电时间延长、充电频率增加等,都会让用户为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打低分。奥动新能源换电站内,始终保持恒温恒湿统一倍率的充电环境,有效保障电池充电状态稳定,解决电池低温充电难题。“冬暖效应”,在本届百人会上被行业广泛认同为换电模式“第8大优势”。

图片

换电站恒温恒湿统一倍率充电环境解决电池低温充电难题

“冬暖效应”之所以被称为“第8大优势”,源于去年7月,辛国斌副部长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曾对换电模式总结得出7大优势,包括:车电分离,降低购车成本;增加消费者出行便捷度;延长动力电池寿命,提升安全性;利用峰谷电价差降低充电成本;降低车重,减少耗电;解决老旧小区充电难问题;催生新的服务业态。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2021百人会论坛上强调,“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换电模式等创新发展”。

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换电模式天然兼容充电,把电动汽车补能模式打造成“可换可充”的构架体系,能实现既不压迫性使用电池又能快速补能之目的。为电动汽车用户打造全天候、全场景无障碍便捷应用的补能基础设施网络,是汽车产业“新基建”重中之重,真正实现“有时间就充,没时间就换”,迅速让电动汽车从小众适用型发展为大众普适型,推动汽车真正向电动化全面变革。

来源:奥动新能源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