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把价格战进行到底 铅蓄电池陷入全行业亏损
在今年降价超过20%的情况下,四季度铅蓄电池行业已进入全面亏损状态。
大企业带头降价 ”编外部队”冲击
每年春节后以及第三季度原本是蓄电池的销售旺季,但今年的市场销售一直处于”旺季不旺”的状态,大企业带头降价,铅蓄电池价格一路走低,市场陷入一片乱战。
从今年4月份开始,几个大品牌陆续降价,随后大量中小企业被卷入其中。6月底,考虑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环保部制定的《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即将在7月开始实施,门槛提高后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一些企业上调了价格,但价格战的僵局并没能因此打破。
以48伏12安时电池为例,天能、超威等一线品牌从年初的一组四只410元,降到9月的360元,到11月中旬,又降到了340元,在河南、山东局部区域价格更低。而二线品牌则从年初的近400元降到了320元。
”按现在的形势,小企业通过某些打擦边球的方法或许还能苦撑些日子,中型企业就已经亏损不起了,大企业日子恐怕更难过。”长兴诺力电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伟广说。
一些中小企业主告诉作者,9月中旬的价格与年初相比已降价近20%,扣除原来返利的7至8个点,总体降价幅度已超过10%。这个行业的利润最多在10个点,9月中旬的价格已基本处于保本边缘。四季度又出现每只电池5元的降价,宣告着行业已全面亏损。
有业内人士预计,伴随着市场低迷、去库存化进程缓慢和竞争加剧,明年全行业的降价力度还可能加大。
此外,一些”编外部队”也在冲击着行业的价格体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铅酸蓄电池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徐红说,在去年行业整顿行动和《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今年实施后,铅蓄电池企业已从3000多家下降到了不足500家,但还有一些”游击队”式的地下工厂,它们无证无照、成本低,在局部区域市场甚至还有运输成本低、售后服务及时等”优势”,这也给行业带来不小压力。(编注:在10月中旬召开的2012中国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敬忠给出的说法是,企业数量已经从整治前的约3000家压缩到了1000家左右,未来将被压缩到约300家。)
大企业仍扩张 行业面临洗牌
多位业内人士将目前出现的价格战归结为市场的变化。针对今年”旺季不旺”的状况,徐红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作为产业链后端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饱和,已不可能再出现以前10%的高速增幅。
郑伟广说,在去年整顿后,行业内普遍认为今年市场将有表现,因此大幅扩产,结果出现大量囤货现象,目前市场需要降价消化库存。
数据显示,今年8月,国内共生产铅酸蓄电池1498.9万千伏安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幅达36.4%,而今年6月,产量同比增幅更是一度高达71.5%。其间,在电动车用铅蓄电池市场占有近半壁江山的天能集团和超威集团扩产势头甚猛。据了解,仅浙江超威集团的产量就从去年的约6000万只增长到今年年中的3500万只,预计到年底将达到8000万只。
浙江省蓄电池行业协会秘书长姚令春证实,除浙江外,内蒙古、江西、广西等地的大型企业都有扩张行动。
徐红指出,为在行业洗牌中抢得先机,大企业压低价格,使年产能约1000万只电池、年产值在10亿元左右的中型企业难以为继,最终选择退出或接受兼并重组。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曹国庆认为,现行整顿政策出台的目的,就是为了扭转当前铅蓄电池产能过剩的局面。兼并重组是政策导向所指。
小企业避冬 大企业硬扛
”目前价格战打得很惨烈,但我们也很坦然,企业亏本也是为了生存。”姚令春说。
徐红无奈地表示,对于价格问题,行业组织不能管,也管不了,”我们只能呼吁企业避免恶性竞争。”她说,发动价格战的大企业应该认识到,铅蓄电池这样的行业不可能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郑伟广告诉作者,按照现在的竞争格局,整个行业都没有钱赚,更别提什么环保投入了,”过度竞争对大家都是伤害。”
姚令春预计,只有在中小企业被大量淘汰,供需出现矛盾之后,铅蓄电池的价格才有可能回升。洗牌过程中的严酷性,或许将在明年上半年还有表现。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一些小企业正在通过给工人放假、压缩产能等方法来躲避行业”严冬”,但由于行业洗牌无法在短期内结束,一些大企业为了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并继续扩大占有量,仍不得不硬扛。
作为行业巨头,天能集团今年10月中旬曾宣布,今年下半年及明年,该公司主要战略为加速扩张、拉足产能、以产促销。其中,二级市场的分销网络,今年目标是1200家,明年目标是1500家。
( 编辑/李艳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