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晨报 | 高合汽车获1亿美元投资“复活”;全固态电池判定新标准出台;小米YU7搭载700TOPS辅助驾驶计算芯片7月正式上市
▌要闻
▍高合汽车“复活”:黎巴嫩商人成老板,出资1亿美元,复工进入倒计时
5月22日第一电动消息,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约10.3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由EV Electra Ltd.和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丁磊为大股东,盐城市政府为二股东)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69.8%和30.2%。法定代表人为Jihad Mohammad,他曾于5月20日到访上海。高合汽车2024年2月宣布停工停产,创始人丁磊曾表示救活公司的窗口期最多三个月。目前,高合盐城工厂已启动复工环评,维持15万产能不变。高合汽车正在向已付定金但未提车的用户退款,并召回部分员工,但返回员工需接受降薪,预计工资将打8折。
高合汽车的三款车型已经出现在EV Electra Ltd.的官网首页上。EV Electra Ltd.是一家黎巴嫩公司,由Jihad Mohammad创立,曾计划年产1万辆电动汽车。2021年,该公司推出了“黎巴嫩史上首款电动跑车”QuDS Rise。
▍全固态电池新标准出台,明确定义解决行业界定义模糊及测试难题
5月22日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首次明确了全固态电池的定义,解决了行业界定模糊、测试方法缺失等问题,为技术升级和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新标准规定,“全固态电池”要求离子传递必须完全通过固体电解质实现,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形成严格的技术分界。
该团体标准的核心研究点是基于失重率的液态物质含量试验方法。通过真空加热测试失重率,当样品目视无液体且失重率低于1%时,判定为全固态电池。这一方法经过多轮验证试验,误差率低、结果稳定,适用于多种主流技术路线。近年来,全固态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视为动力电池的未来方向,但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厂商定义分歧导致市场混乱。新标准的出台为企业研发、认证和市场应用提供了统一标尺,有助于优化材料开发与工艺设计,降低推广成本,同时杜绝“伪全固态”产品的混淆,维护消费者和行业秩序。
▍小米YU7预发布:标配骁龙8座舱芯片+700 TOPS英伟达DRIVE车载计算平台,7月正式上市
5月22日第一电动消息,小米首款SUV车型YU7正式预发布,预计7月正式上市。该车型定位中大型SUV,长宽高分别为4999/1996/1608mm,轴距达3000mm,提供9种车漆颜色,包括主打的“宝石绿”配色,灵感源自哥伦比亚绿宝石,还提供“钛金属”和“熔岩橙”等9种车漆。在智能化方面,小米YU7配备四合一域控制模块,内置ADD辅助驾驶域控制器、T-Box通讯模块、DCD座舱域控制器和VCCD整车域控制器。车辆搭载4nm工艺高通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座舱SoC芯片,开机仅需1.35秒,全车整包升级最快15分钟。此外,该车提供英伟达DRIVE AGX Thor 700 TOPS Blackwell车载计算平台,可实现“4D毫米波雷达”,并配备7颗超透防眩摄像头,应用ALD镀膜技术。
小米YU7提供三种配置,搭载小米V6s Plus超级电机,最高转速提升至22000rpm。YU7单电机后驱版零百加速5.88秒,峰值功率235kW,峰值扭矩528N·m,最高车速240km/h。Pro版双电机四驱零百加速4.27秒,峰值功率365kW,峰值扭矩690N·m。Max版双电机四驱零百加速3.23秒,峰值功率508kW,峰值扭矩866N·m。续航方面,基础后驱版搭载96.3kWh磷酸铁锂电池,CLTC工况续航835km;Pro版续航770km;Max版搭载101.7kWh三元锂电池,CLTC工况续航760km。
▌国内
▍深蓝S09正式上市,超级增程和华为ADS 3.3加持,售价23.99万起
IT之家5月22日消息,深蓝S09正式上市并开启交付,新车搭载深蓝超级增程和华为乾崑智能,提供单电机(231kW)与双电机(前131kW + 后231kW)双版本,售价从23.99万元起。深蓝S09以其高科技配置和豪华内饰吸引消费者,配备2.5K分辨率的15.6英寸双连屏,43英寸AR-HUD,以及后排21.4英寸3K分辨率娱乐屏。车辆内部设计亮点包括可移动的中岛,带有700mm滑轨,集成无线充电、储物空间和车载冰箱。
深蓝S09首批搭载鸿蒙智能座舱HarmonySpace 5,支持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贯通,并计划6月底开通50万个停车场。新车还配备了“瞭望塔”式激光雷达和多处摄像头,提供华为乾崑智驾ADS 3.3,支持车位到车位、泊车、离车泊入等辅助驾驶功能。2025年下半年,深蓝S09将首批升级HUAWEI ADS 4,进一步提升智能驾驶体验。
▍吉利银河M9米兰亮相:家族旗舰SUV综合续航超1500km
第一电动5月22日消息,吉利汽车在意大利米兰发布了全新的6座SUV——银河M9,定位为家族旗舰车型,被官方誉为“豪华满配的家”。新车外观延续了银河星舰概念车的设计风格,采用“涟漪美学”,前脸配备宽大的贯穿式大灯和车顶激光雷达,车身侧面采用传统门把手设计,多辐条铝合金轮毂和镀铬装饰增添了车辆的豪华感。银河M9的座舱采用2+2+2六座布局,第二排为双独立座椅,提供二三排纯平地板、二排吸顶屏、180mm车内通道、三排靠背150度电动调节以及大尺寸后舷窗。车内面积达到5.2㎡,有效长度3.7m,高度1.3m,支持8种座椅模式一键设定。新车首搭AI数字底盘,AEB可实现130km的极限刹停。
在性能方面,银河M9采用GEA新能源专属架构,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500km,零百加速时间为4.5秒,百公里亏电油耗为4.8L,并配备双腔闭式空气悬架。此外,车辆将搭载千里浩瀚H5辅助驾驶系统,实现全国都能开的智能驾驶体验。
▍比亚迪仰望U8L工信部申报,5.4米车身下半年上市
IT之家5月22日消息,比亚迪仰望U8L的工信部申报信息公布,该车型已于2025年上海车展发布,并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正式上市。仰望U8L在设计上延续了仰望U8的风格,头灯周围配备点阵式排列光源,前包围采用黑色装饰件,车身侧面应用车身同色轮眉,取消了现款车型上形似刻度线的设计。尾部取消了外挂式备胎,车牌悬挂位置调整至尾门中间区域,并采用天地门设计。尺寸方面,仰望U8L的长宽高分别为5400毫米、2049毫米和1921毫米,轴距达到3250毫米,整体车身尺寸显著提升。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方面,仰望U8L将搭载天神之眼A驾驶辅助三激光版,支持高速领航、城市领航、自动泊车辅助、代客泊车辅助以及易四方泊车等多种功能。动力系统方面,仰望U8L将继续沿用现款仰望U8的动力组合,搭载由2.0T发动机和电动机组成的增程动力系统,综合输出功率高达880千瓦,综合扭矩达到1280牛・米。此外,车辆还将配备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并采用前后双叉臂独立悬架。
▌国际
▍比亚迪欧洲4月销量首超特斯拉,同比激增169%
5月22日第一电动消息,比亚迪在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成为欧洲市场的新领导者。根据市场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的数据,比亚迪4月份新增电动汽车登记销量达到7,231辆,同比增长169%,成功跻身电动汽车销量前十大品牌。与此同时,特斯拉的登记销量下降了49%,排名也相应下降一位。
在考虑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情况下,比亚迪的销量优势更加显著,总销量增长了359%。这对欧洲汽车市场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尤其是考虑到特斯拉多年来一直是欧洲纯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者,而比亚迪直到2022年末才开始在挪威和荷兰以外的市场开展业务。
▍特斯拉欧洲4月销量暴跌46.2%,Model Y和Model 3销量均大幅下滑
5月22日据外媒Carscoops消息,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ataforce的初步统计,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销量遭遇显著下滑。今年前四个月,特斯拉在欧洲的销量同比减少了38%,从去年的10.1万辆降至6.2万辆。4月份的销量数据尤为惨淡,从去年同期的14696辆暴跌至7908辆,跌幅高达46.2%。其中,Model S与Model X的销量合计仅为69辆,较去年同期下降69.1%。即便是高销量车型Model Y和Model 3也未能幸免,Model Y销量同比下跌51.1%,Model 3销量同比下滑35.1%。
尽管整个欧盟、英国及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的汽车总销量仅同比微降0.3%,但特斯拉的电动车型销量却出现了大幅下降。与此同时,欧洲市场对电动车型的接受度正在上升,纯电动车销量增长了28%,全混动增长16%,插电混动车增长12%。特斯拉在欧洲的销量下滑与整体市场趋势形成鲜明对比,这可能与其产品换代、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有关。
▍OpenAI以65亿美元收购io并计划推新硬件,星际之门首站阿联酋,计划拓展亚太
5月22日,彭博社报道称OpenAI公司宣布以近65亿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购由前苹果首席设计官Jony Ive联合创立的AI设备初创公司io。这是OpenAI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io公司由Jony Ive与苹果前同事共同创立,团队成员包括55名硬件工程师、软件开发者和制造专家。OpenAI CEO Sam Altman强调,AI技术需要全新的计算形态来充分发挥其潜力,与Jony Ive的合作将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消费硬件产品。首款设备预计2026年问世,填补市场对创新产品的渴望。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OpenAI可能正在和该公司开发一种全新的AI设备,该设备小巧、无屏幕,能够完全感知用户的周围环境。这款设备被描述为与MacBook Pro和iPhone并列的“第三核心设备”,同时也是融入日常生活的“AI伴侣”。此外,OpenAI还宣布与G42、甲骨文、英伟达、软银和思科共同打造“星际之门阿联酋”(Stargate UAE),这是OpenAI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Stargate的首个国际部署项目。首个200兆瓦的人工智能集群预计将于2026年投入运营。从下周开始,OpenAI 首席战略官 Jason Kwon 将访问亚太地区,与各国政府和潜在私营部门合作伙伴会面,探讨 AI 建设基础设施和为当地社区提供 AI 服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