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份无悔减排报告提出:城市化是无悔减排重点
3月24日,中国首份无悔减排报告————《中国无悔减排政策:给力低碳城市发展》报告出炉,报告指出,城市化是中国无悔减排的重点,报告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提出了六大无悔措施。
据中国经济网作者了解,该报告由经济学家樊纲指导,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等执笔完成。报告指出,城市化是中国无悔减排的重点。中国碳排放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成正相关,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731,说明城市化是导致中国碳排放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报告称,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矿产资源、淡水资源、耕地面积、森林覆盖率等都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1/2。2009年,中国的GDP仅占世界总量的8%,但是钢消费量占世界的46.4%,生铁占60.9%,水泥约占48.7%,城市化进程要求的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需要生产大量的水泥和钢铁。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铁、锰、铜、铅和锌的进口依存度将分别为58%、52%、38%、82%、52%和69%(庄贵阳,2008)。这说明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的主要动力。中国城市化面临着高碳化发展模式的挑战,面临资源、能源约束,是一条不可持续的城市化道路。
报告认为,中国低碳城市的综合战略分三步:第一步(2010-2020),实施无悔减排战略;第二步(2020-2030),实施化石能源替代战略;第三步(2030-2050),实施全面减排战略。
报告称,气候组织对国际城市的低碳发展经验的研究发现,城市针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三种:清洁能源及能效规划、气候适应规划和绿色增长规划。因此,城市在能源供应、建筑、交通、废弃物管理、城市整体发展和土地利用等领域寻求解决方案,而且领域之间也会有交叉和协同效应产生。
报告提出了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六大”无悔措施”,分别是产业减排、能源减排、交通减排、建筑减排、消费减排和技术减排。
报告表明,低碳城市无悔行动的综合战略,在中国现阶段最关键的是产业节能,也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低碳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影响中国2020年能否实现承诺碳强度下降40-45%的重要因素。而寻求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以及节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从而带动了新产业的产生和繁荣,各种低碳技术也得到长足发展和广泛的市场应用。其中新能源产业排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前列,包括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核能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等。
报告还建议,可以从”汽车排放税”入手加快试行”碳税”。在有条件的城市加快试点汽车排放税,可作为地方税,与”房产税”一起试点调节”房”和”车”两大民生问题。发挥税收中性的作用,”汽车排放税”不用于财政的一般性公共支出,而是用于公共交通的补贴。如在地铁建设比较快的城市,可用汽车排放税的收入补贴地铁票价,一方面解决地铁运营可持续的问题,另一方面用汽车排放税来补贴地铁票价,鼓励市民多乘坐地铁,从而减少驾驶私家汽车的排放。
相关链接:什么是无悔减排?
无悔减排(non-regret mitigation),又称无悔潜力(non-regret potentials),是指即使全球没有变暖,我们也要做的一些有助于减排的行为,做了总不会后悔。做这些事情抓住的时间点和行动,就是无悔机会(non-regret opportunities),实施的行为就是无悔措施(non-regret act),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就叫无悔政策(non-regret policy)。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无悔减排是指可以实现经济回报大于成本投入、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碳排放的行动。直观上理解,无悔减排意味着无成本或者低成本也能减排,或者说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不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的减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悔减排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减排。
( 编辑/李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