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喜长?消费升级? 满街皆是PLUS+
撰文/ 牛跟尚编辑/ 温 莎设计/赵昊然题图/ 杜 凯
“这车不错,真大!”
一些评委、竞品厂家技术人员,对参加2020第八届轩辕奖测试环节的奇瑞瑞虎8 PLUS、上汽荣威iMAX8给出好评。
这是10月31日-11月9日汽车商业评论在湖北襄阳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AST)听到较多的反馈。
“后面空间利用起来,能放鱼竿,储物空间分两层,每层分格;有毛毡——真舍得花钱,起到隔音;备胎挂在最下面,通过性也不会影响。这个设计不错。”另一家自主车企工程师打开瑞虎8PLUS后备箱说。
一个月前的10月15日,瑞虎8 PLUS正式上市,卖点之一就是拥有1930L后备箱空间、12种灵活可变式组合空间,后尾箱开口大,地台高度方便搬运东西,其规整程度足见厂家是用心了解消费者需求。
不仅自主车企喜欢上PLUS车型,合资车企也瞄上这一市场。
11月7日,在东莞、苏州、成都,在7000名高粉的见证下,第八代高尔夫——全新数字高尔夫三地同时上市。其中两款是全新数字高尔夫Pro 200 TSI、全新数字高尔夫Pro 280 TSI,以Pro命名,在区别产品序列版本的同时,与数码、科技等产业强关联。
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汽车消费者对于3C产品的认知愈发普及,同时对于如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的型号认知也逐渐标签化。
“全新数字高尔夫的产品设计理念和数码产品更加接近,通过采取简约的Pro命名方式,区分高低配置,更能符合数字化产品的属性,也更加适应消费者在时代下的认知习惯。”一汽-大众有关人士向汽车商业评论解释。
正如长安汽车不是最早一家、一汽-大众也不会是最后一家爱上PLUS、Pro、MAX车型的车企一样,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将是车企以用户为中心,拥抱时代变革的主题。
长安、荣威的生意经
在奇瑞的瑞虎、捷途和一汽-大众都在觊觎PLUS车型红利的同时,长安汽车已在PLUS车型市场独领风骚:30963辆——这是包括PLUS在内长安CS75系列车型10月的销售新高,而逸动PLUS当月销售突破2万辆。
无论是长安还是欧尚品牌,无论是全新CS系列SUV还是逸动轿车,长安汽车俨然是PLUS车型的最大收益者和集大成者。
谈及成功经验,长安汽车研究院主观评价工程师孙作福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一是全新造型好看,颜值高,与原来前脸不一样,二是智能化程度高,智能语音控制功能带给更用户安全、高效的体验,智能驾驶功能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
“这些智能化的PLUS车型,能使新手司机秒变老司机,控制精准,安全可靠,是女司机和新手的福音。女性、年轻人更喜欢这些高配安全性车型,喜欢其激进前脸和时尚化配置,愿意为好车买单。”孙作福介绍。
他说,中年用户喜欢稳重的前脸和经典的老款车型,这样客户的选择性多了,对老款车型的销售也是提升和促进。
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总设计师兼全球设计总监邵景峰向汽车商业评论介绍,最近车企都推出了很多PLUS、Pro车型,包括荣威,从传统车到燃油车,从SUV到MPV,卖得还不错。
最善于跨界和融合的车企正在跟手机行业学,其命名规则和苹果、华为已比较接近,这是车企迅速转到年轻人消费者群体中的一种策略。
在车型数量和销量上,荣威是PLUS、MAX车型的急先锋。10月31日上市的iMAX8当月热销近5000辆,订单增幅达1811%,仅次于上汽同门的别克GL8;上市不到两月的荣威i6MAX系列销量过万辆,同比增长57%;今年6月上市的荣威RX5 PLUS深受新一代年轻用户喜爱,成为当家热销单品之一。
而在传统热销车型改进推出的荣威ei6MAX和荣威RX5ePLUS也在金九前上市,赶上新能源汽车恢复性增长热潮。
“在造型上要大胆一点、配色上更激进一点、尺度更大一点、智能上更好用一点,让智能化汽车带来的出行更轻松、安全、爽酷。”从荣威案例来看,这已不是一个简单升级,而是在升值基础上做了很多美学、智联、舒享、动力、健康等方面的重大改变,引领国潮消费。
前世今生
国内车企最早尝试PLUS叫法源于东风风神在2015年的区域市场尝鲜,当时推出风神AX7也比较畅销;AX7的中改款做了全面升级,例如在主销规格标配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风神AX7最近新换的车型叫 Pro。
2018年4月18日,北汽越野推出越野功能更加强大的PLUS车型,北京40PLUS首秀,科技配置升级,越野乐趣更多。
“PLUS现象追溯起因,源于中国消费者骨子里喜欢同档偏大缘由。”东风公司技术中心造型总师郑素霖向汽车商业评论讲起PLUS车型的前世今生。
最初,中国车企推出新车的重要特点表现为轴距加长,车身尺寸变大,满足中国消费者特别讲究后排空间的需求,通常在车型代号后加L。
接着,在车型级别的后缀上添+符号,比如C+,尽管是C级车定位,却表明是比C级车要大些,甚至是D级车配置的车型,迎合消费者的高性价比诉求。
时至今日,这种追求大和长的趋势演化为泛指车型升级升华并用迎合时代的名称来标示。
不只是尺寸、空间的变化和配置、服务的升华,如今衍生涵义更为广泛,像长安CS75PLUS、荣威RX5PLUS/ i6MAX 、比亚迪宋PLUS等,已经包罗设计感知、交互体验、智能座舱等内涵的升级,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皆大欢喜
SoCar产品战略咨询创始人&CEO张晓亮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原型车和PLUS两个车同时摆在展厅卖,PLUS车型有了明显升级,又不太贵,对比着就好卖了;同时合并销量,加起来卖,销售数据也好看。
在车企市场调研、商品企划、数字营销等领域工作18年的刘美玲告诉汽车商业评论,PLUS车型命名源于苹果这样的高科技公司,也正像华为的Pro一样,是一股清流,自带流量,有互联网的标签,更智能,更宽体,更大气。
妙不可言的是,它基于原有车型,有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原有车型有一定的销量和曝光量,在认知上更有优势;避免了原来的一车两款、新老同堂的弊端,对老车型或经典车型的蚕食或冲击更小;与老车型互补,节省推广费用,省时省力省资源。
东风乘用车公司营销总部总经理李瑾南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中国市场太大了,需要用不同的车型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比如, PLUS车型满足了一二三级市场兼顾四五六级市场,不带PLUS的车型价格低一点,聚焦四五六级市场兼顾一二三级市场。由于名字都是一样的,用家族去宣传,有利于该品牌车型深入消费者的心智。
轩辕大学教务长、中诺德汽车创新设计公司创始人孙学琛从用户视角分析,PLUS车型红火的底层逻辑是用户人群的变化、主流消费群在向Z世代过渡,90后主流用户群对于产品的感官感知要求更高,外观造型要有显著差异,数字化功能是生活的基本配置,下一步就要求用户体验也要非常好,产品和服务要像他们用美团和滴滴一样便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这个现象可能还是和中国汽车消费者购车爱好有关系,PLUS 版本一般比普通版本颜值要高一些,比较典型的像长安CS75PLUS版本,就像买手机要买苹果的PLUS 一样,相对说更大方一点。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PLUS车型是对产品做一个小幅改动,目前来看企业的产品布局都比较完善了,推出新品跟原有产品都会发生一些干扰性的因素,成本相对也比较高,投入也比较大。
他认为,PLUS产品在原有产品上进行一些外观、动力、智能化的一些提升,可使产品力得到一个大幅度提升,推出效果比较好,比较容易获得消费者认可。这是自主品牌持续技术提升的一个有效手段。
消费升级
崔东树认为,自主乘用车企业目前都推出PLUS或者Pro车型,都还卖的火,主要原因是自主品牌产品升级的良好表现,自主品牌只有推出这种产品升级的中间产品,才能加速推动产品品质、配置、性能进一步提升。
这几年,自主品牌全面布局之后都在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技术提升。长安、吉利、荣威、奇瑞等几个自主车企的产品升级表现不错。北京车展以及接下来的广州车展,自主车企推出的产品升级趋势将更明显。
“要比真正的技术实力、产品的可靠性以及口碑等,这种产品升级是未来自主品牌发展超越合资品牌比较好的一个模式。”崔东树说。
刚在襄阳试驾和测试完2020年轩辕奖40多款参评车型的张晓亮也持这种观点:“主要是由购车轮次推动的消费升级进程,大家更懂车,也有更多的预算可以用来换车了。”
这种消费升级不是只要推出升级产品,销量就畅销了,而是市场越来越向头部品牌集中了。
即使在向头部品牌集中的同时,头部车型销量其实在下降,比如哈弗H6单月销量已经从4万辆变成2万多辆的常态。“这说明大家信任强势品牌,但追求个性化。”张晓亮补充。
在这样一个格局下,车企产品策略在做调整:一是砍掉产品线中不需要的产品;二是在畅销的产品上做加法,但不是简单的升级,而是围绕核心车型扩展出一组车系。
PLUS就是其中代表,其本质上是各车企对产品组合的调整,沿着市场需求的方向把核心车型做大,同时砍掉不必要的部分。
风口上的冷思
眼下,各式后缀PLUS的新上市车型不断推出,为车企带来发展生机,当下汽车市场后缀MAX、PRO的车型源源不断涌入升级版竞争行列。
郑素霖希望这样一种流行现象,不是概念的炒作,而是真金白银的技术升华,更能让消费者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陈士华告诉汽车商业评论,PLUS车型旺销反映了车市的需求,现在中国车市车型很多,竞争很激烈。“但企业应该不断把产品品质、产品质量、综合性能、综合的性价比提高上去,这肯定是长远要做的,否则根本没有可能去生存。”
“这也启发汽车企业的产品的设计更新,不能太慢了,市场变化很快,应该不断推出一些新产品,适合消费者需要。”陈士华说。
关于消费升级,近期轩辕大学巨浪1期第二模块课程“用户思维的创新”中,学员们和教授们讨论《第4消费时代》的话题,中国社会的主流用户在从第2消费时代走向第3消费时代,即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
“车企要迎合这个趋势,甚至应该超前一点准备。”孙学琛提醒巨浪1期那些来自主流车企的高管学员。
毕竟,PLUS也是一阵热风,风吹过之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