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1亿元、100座城、2000人、11500辆——理想财报背后的四个关键词

出品:电动星球

作者:@毓肥不肥

昨天,理想汽车发布了 2020 年度财报,2020 年 Q4 也成为了理想汽车史上第一个盈利的季度,净利润为 1.075 亿元。

单季交出 14464 辆成绩单之后,理想 Q4 总收入达到了 41.5 亿元人民币;全年交付量则是 32624 辆,总收入 94.6 亿元,全年毛利率达到了 16.4%。

图片图片

和财报一同亮相的,还有理想的 2025「小目标」:占领 20% 的(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

亮眼的财报数字和雄心勃勃的规划,让「抠厂」最近几天稳站舆论中心。

不过,财报不仅由数字组成,战略也并非仅用目标就能概括。今天的文章,我们来聊聊理想财报背后的一些小细节。

收成

理想的 2020,从销量和收入上看,一定是丰收的。

尽管四季度净利润 1 亿元带来的「新造车首盈利」光环,有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短期理财产品投资产生收益」。但 2020 年的理想依然证明了「增程」可以和「热销」划上等号。

车企的成绩一定来源于汽车本身,从理想 ONE 的丰收出发往前溯源,最终则要回到「精准」二字。

图片图片

事实上,也许没有很多人预料到,理想能卖出这么多台 ONE——或者应该说,没人预料到增程路线上,也可以诞生一款精准「收割」新时代用户的汽车。

去年我们深度体验过一段时间的理想 ONE,编辑部一致的结论是:这是一辆让家里人满意的车。

这就是「精准」。

尽管发布之初,东安 1.2T 三缸发动机受到不少质疑,但事实是理想ONE的舒适感完全对得起它所在的价位,并且这套底子稳稳地兜住了李想的产品设计思路:零焦虑补能+电驱动+智能座舱。

其中的亮点,我们认为是智能座舱。

图片图片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我国首次购车消费人群里面,90 后的占比从 2014 年的 17%,已经迅猛增加到 2019 年的超过 40%。预计 2020 年 90 后首次购车占总用户比例将突破 45%,接近一半。

伴随互联网和信息科技成长的 85 后、90 后进入汽车市场,「家庭」和「自我」成为决策过程中类似莫比乌斯环一样貌合神离的两面。

从这样的角度出发,理想 ONE 的智能座舱,则像是击穿莫比乌斯环的虫洞。LI OS 既满足了驾驶座的用车体验,还提升了副驾乃至后排在出行过程中的参与感。

智能是我们体验完 ONE,觉得最应该给高分的点,也是我们认为 ONE 可以在 2020 年取得高销量的关键之一,另一个关键则是电驱动带来的驾乘体验。

至于增程路线本身,表面上看是 ONE 安身立命之本,反而更像是理想让汽油车驾驶者感受过电驱+智能体验双升级之后,再补上一句「这车还能加油」,用来一锤定音的。

瓶颈

财报里面,理想对 2021 年 Q1 的交付指引是 10500-11500 辆,同比预计增长 262.6% 至 297.1%。

但这个数字与 2020 年 Q4 的 14464 辆相比,环比低了接近 1/4。算上 7 天春节假期带来的影响,依然属于较保守的预期。

一个直接的担忧是:理想遇到瓶颈了吗?

图片图片

更直接的现状是政策。根据《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规定,从 2023 年 1 月 1 日起,购买插电混动车(含增程式)「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

继北京之后,上海也正式宣布取消插混的牌照优惠。

这背后是「能加油都算油车」的考量,而看得到的现实,则是理想即将在四大一线城市最发达,也是新增牌照资源最匮乏的两个里面,失去助力。

理想方面在财报会议中表示,理想汽车 2020 年在上海的交付量占全国市场的 9%,不限牌城市的销量占全国销量的 55%,而今年理想的门店也将扩展到 100 个城市里的 200 家。

但此前的内部信同样显示,未来 5 年,理想的车型规划中,增程依然存在,且是中坚力量。对于一家定义为「豪华车企」的公司来说,一条主要且即将上探至品牌规划天花板的产品线,失去两个一线城市的政策助力,依然值得斟酌。

同样的瓶颈,还有可能来自于竞争。

2022 年理想即将推出下一款主力车型(代号 X01),定位大概率高于 ONE。目前已知的消息,是 CTO 王凯表示 X01 为 L4 自动驾驶预留了全面的硬件接口。因此,理想的自动驾驶能力可以在下一款车型上一览全貌。

图片图片

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 ONE 同级不够亮眼的辅助驾驶能力,可能将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常态。而这也将导致理想在首款纯电车型推出之前,在 30 万的价位上遭遇辅助驾驶能力的「空档」。

国内新造车「御三家」里面,小鹏和蔚来都已经推出了领航辅助功能,并且两家都即将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带来激光雷达。2021 年大概率是激光雷达崛起元年(特斯拉是个特例),到了 2022,竞争只会更激烈。

理想会如何出牌?

压缩

进入 2020 下半年,新的一波「互联网造车」浪潮正式来袭。

通过 Apollo 打磨出智能驾驶软硬件能力之后,百度成为第一个官宣造车的中国互联网巨头。然后就是年后甚嚣尘上的小米造车,再之后是今天路透社发文称华为已经在筹备整车制造。

对于这股浪潮,李想表示「如果理性地看,想要做好一款产品,尤其是第一款产品,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快速出车的并没有什么竞争力,反而是耐心造车的,都推出了好产品」。

李想的思考,是当小米华为百度还处于 0-1「从无到有」阶段的时候,理想蔚来小鹏已经处于 1-10 的高速发展期。

但另一个问题是,当自带流量的科技巨头扎堆涌入造车圈子,和它们同处一个城市的车企,会不会感受到空气更稀薄的「窒息」感?

空气,在这句话里指代人才。

理想汽车不久前已经宣布,将在上海设立「具备全新车型完整研发能力」的研发中心,规模将超过2000人。而北京和上海,则正好是新锐车企的修罗场。

以理想总部所在的北京为例,这里同样是小米和百度的大本营。已经八九不离十要造车的两位互联网巨头,大概率会在北京和理想展开人才争夺战——而坐拥蔚来、威马、上汽、特斯拉的上海,这样的氛围只会更浓。

当场上的玩家个个都身怀重量级筹码,理想还能抢到人吗?

愿景

有关理想这家企业和它的产品,一直是中国新造车的热门话题。但有一点大家不怎么会讨论的,是它作为新时代车企一员的愿景。

「2025 年销售 160 万辆汽车」当然不是愿景,「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汽车企业」也不像是愿景。

不过李想认为,「只有在 2025 年拿到中国智能电动车 20% 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公认的头部企业,我们才有足够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的储备,参与到 2030 年更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去。」

有趣的是,马斯克、李斌、何小鹏还没有在内部信里面提到过「XX 年实现 XX 销量」的小目标——马斯克倒是在财报会议里说过「特斯拉年销量会达到 2000 万辆」,但那又属于杀人诛心了。

销量和地位是一个结果,结果不会直接诞生,在你基于一种特定价值观付出特定努力之后,结果自然会出现。

李想在拥有理想之前,「车和家」是更为人熟知的企业名字。理想汽车成立的第一个阶段,也将「实现理想中的车和家」作为座右铭。

图片图片

在官方定义的 2020-2025 新阶段中,理想的愿景改成了「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为了实现理想的蓝图,李想在内部信中这样说:

关键支撑要素一:以用户产品价值为核心,领先的产品研发、技术研发组成的综合技术能力。关键支撑要素二:以市场占有率为核心,领先的销售服务、生产、供应链组成的商业能力。关键支撑要素三:以智能组织为核心,领先的人才、数据、资金组成的战略资源支持能力。李想

与之相比,特斯拉的愿景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发展」、小鹏的愿景是「塑造未来的移动出行体验」、蔚来的则是「成为最佳用户企业,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你们觉得怎么样? 

(完)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2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