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下的无人驾驶末端配送
这次上海疫情处理中有很多的问题,也不展开多讲。对于我们这个小家庭而言,烟烟常用的叮咚、盒马、京东、饿了么外卖失灵是一方面,我这边拼多多、美团买菜也跟不上。
最近美团的一段视频开始传播,有网友拍到一连串的小黄无人配送车在小区配送物资,日夜送菜的上海骑手小哥们(需要时时做核酸来确认是否成为传播渠道)终于有了新帮手(替代者)。我想探讨下,在这一轮疫情严重的上海,由于运力紧张和特殊的情况,会极大促进低速配送无人驾驶技术在这个领域的运用。
备注:从这个时间点来看,是测试一种技术是否能助推起来的重要节点。
▲图1. 美团的无人驾驶小黄车开始亮相上海街头,到底给不给力呢?
末端物流配送,是把包裹直接送达至消费者的物流活动,满足配送物流环节的终端客户,从物流服务商最后一个配送网点直至消费者手中的这个阶段。
备注:从疫情现在的情况来看,是到小区门口。
末端配送存在种类多、批量少、频次高;配送节点多,交通路况复杂等特征,因此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导致城市末端配送物流成本提高。末端物流配送自身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一方面能直接了解客户需求,积累消费数据,建立综合服务入口,是争夺客户的关键所在。在上海疫情这种特殊条件下,直接决定能不能用的状态。
▲图2. 末端物流的车型
从难度来看,确实存在很多困难,比如:
配送物品种类众多,包括快递、餐饮、生鲜、药品等,这些不同的产品对配送的要求存在差异化,要把工具用起来也需要人员进行辅助,在疫情期间,基本只有生活物资,也就是菜;
正常的配送场景复杂,涵盖城市社区、商业区、办公区、公寓住宅楼、酒店、高校等,在疫情期间,主要的配送场景简化了,都是住宅区(人都在家里);
正常配送路线复杂,主要是需求多,依赖配送员人力作业(路径规划),在疫情期间都简化了,覆盖重要的小区,民生物资和抗疫用品;
配送工具上路难的问题,目前来看在上海,这块都给你开放了,反正也没车。
所以这一轮产品出来,各家应该可以把已经弄好的车型给调过来,在疫情期间弄起来一整套的方案,根据参考文献的两份材料。在这里主要是依托场景去运营的,行业巨头公司(自动物流配送业务)如阿里、美团、京东,而技术和集成提供商如百度阿波罗、毫末智行、威盛电子,采取自研技术平台和整个自动驾驶的技术连通,还有一些创业公司提供自己的技术解决方案。目前主要的产品包括:
● 京东
京东4.0版无人配送车,车辆尺寸2.2m*0.9m*1.72m,车速≤30km/h,充电车型续航110km
● 美团
魔袋 20,车辆尺寸2.45*1.01*1.9m,车速 ≤45km/h 采用换电模式,续航里程为 120km
● 阿里巴巴
小蛮驴车辆尺寸2.1*0.9*1.2m ,车速≤20km/h 采用换电模式,续航里程102km ≤100kg
●在这三大品牌以外,还有白犀牛无人配送车、行深智能绝地3000H、一清创新的夸父 、智行者 WBD-C81和新石器 X3多个车型。
▲图3. 现在各家企业的产品
根据这次上海疫情的持续时间和管理状态,我觉得用不用得上,很有意思的。
小结:先写个开头,我后面把这个领域底盘、平台技术这块给梳理一下,我觉得好多的技术运用,得需要一个大的浪潮给抬起来。就像油价飙涨拖起来新能源汽车的应用,遇到疫情这种事,把自动驾驶低速配送场景给逼出来了。
-
岚图FREE+提车分享:性价比高,非常推荐!
-
宋PLUS车主:比亚迪三电非常牛,不是冰箱彩电大沙发能抗衡的
-
【NE数据】2025年上半年乘用车电驱动、OBC装机量:供应链收敛,电驱相关前十市占率超7成,OBC超9成
-
【NE数据】2025年上半年乘用车电池/BMS装机量:233.6GWh,再创新高!吉利系成最大黑马
-
23.24万提了一台理想L6,这车满足我爱人对车辆的所有要求
-
吉利星愿车主:就看这一个月4万多的销量,买星愿肯定不吃亏的
-
我为啥选择了小鹏G6,而放弃了极氪7X和问界M7?
-
小米YU7首批车主:实车比图片震撼!从颜值到生态全方位吸引我
-
问界M8车主5000公里分享:辅助驾驶至少节省了司机40%的精力
-
海狮06来长沙了,13.98万起,颜值高空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