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越多越好,装在车顶更安全?激光雷达的三大误区!
近日,有消息称,小米首款车型将搭载1颗禾赛科技混合固态雷达、数颗全固态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的关键传感器,售价有可能超过30万元。对于这一消息,不少网友表示小米抛弃了其优良传统“性价比”。
在今年上半年的一次投票活动中,只有1成用户希望小米汽车售价在30万元以上,而高达70%的用户则支持小米首款车型不超过15万元。性价比标签深入人心,这次小米是否还能在汽车领域凭此俘获人心呢?
单颗激光雷达的成本近万元,像小米这样搭载了好几颗,单是激光雷达的成本就出去了好几万,整车价格又怎会便宜?自去年激光雷达成为智能汽车行业香饽饽配置之后,车圈上演了“没有激光雷达都不好意思吹嘘”的一出好戏,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一场激光雷达军备竞赛也拉开了帷幕。
但是,激光雷达真的越多越好吗?近来有许多关于激光雷达的争议,有可能对用户造成误解,我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
1.激光雷达并不是越多越好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激光雷达配置为1-4颗。1颗明显不够,其FOV视角只有120°,视觉盲区比较大;2颗就会好很多,虽然车前有一小块30°的盲区,但基本上可以覆盖车前180°的视觉范围;3颗和4颗则是分别在正前方和正后方布局1颗,虽然覆盖了更高的视野,但成本高、视觉探测与摄像头等其他硬件有重叠,总体上并不划算。
以国内首款量产的激光雷达车型小鹏P5为例,双激光雷达基本上满足了智能辅助驾驶的需求,不仅能实现VPA-L跨楼层记忆泊车、高速NGP和城市NGP辅助驾驶等功能,还通过感知算法将激光雷达与其他传感器进行融合感知,大大提升了车辆的安全冗余,既降低了车辆购入成本,也提供了更好用的智能体验。
就目前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激光雷达“上车”只是开始,将激光雷达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同时不让用户承担更多的成本,才是硬件应用的关键。
2.激光雷达究竟装在哪里最好?
前段时间,小鹏P5因为碰撞事故撞坏了前保险杠内的激光雷达,单颗激光雷达更换总费用高达9500元引来了不少用户的吐槽。有人认为,小鹏在设计激光雷达安装位置的时候,应该多参考同行,将其装在车辆脑门上就不容易撞坏了。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误区!激光雷达装配到车顶,确实降低了碰撞风险,但它能发挥的作用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我们使用激光雷达的目的是什么?应对复杂路况中其他目标物的感知,比如行人横穿马路、人车混流、异形路障、突然切入的车辆等等,激光雷达在车辆前端,下视盲区和侧视盲区更小,对近距离、低矮物体的识别能力明显增强,而如果装在车顶,距离拉远有可能造成识别不精确(毕竟不是人眼),前下方的盲区范围也会更大,安全性就非常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低矮物体更容易造成车辆剐蹭,将激光雷达装在盲区更小的车前,也可“盯着”这些不起眼的障碍物伤害你的爱车。这样一看,哪个方案更好呢?有时候我们不能只看到结果,而忽略更为重要的隐患。
3.激光雷达容易被撞坏?
今年4月份,理想汽车与集度汽车就因为激光雷达安装的位置发生了争执。李想认为,车顶放1个激光雷达和前机盖上放2个没有区别,从碰撞、维修的角度来看,车顶是最佳方案;集度CEO夏一平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1颗和2颗在FOV视角覆盖上有差别,在产品能力和体验以及安全方面也有不同。
看起来还是装到什么位置好的问题,实际上,大家担心的问题依然是激光雷达的维修成本高,对其功能和体验甚至安全却不怎么关心,这就脱离了激光雷达“上车”的初衷。
据小鹏官方数据显示,小鹏P5交付至今,激光雷达的维修次数仅占车辆总维修次数的0.2%。可见,激光雷达并不是一个容易损坏的硬件。据小鹏汽车透露,激光雷达采用了加厚防护玻璃设计,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并且维修费用是可以进行保险理赔的,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糟糕。
车顶激光雷达方案虽然可以有效避免碰撞带来的风险,但性能体验大打折扣。值得注意的是,车顶的温度更高,这对激光雷达的稳定运行和使用寿命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今年夏天这种酷暑天气,高温暴晒的环境,激光雷达的耐用性备受考验。
Golight点评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新车激光雷达安装量达到2.47万颗,涉及车型20余款;下半年,还有包括小鹏G9、威马M7在内的10多款激光雷达推向市场,全年总安装量有望突破8万颗。
汽车智能时代已到,燃油车由盛转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对于新能源汽车,大家还需要更深入地去认识,而不是一知半解。
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