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在电动化时代还有核心竞争力吗?
众所周知,宝马以操控和性能见长。当然,这是相较于老对手奔驰而言。这两个品牌,在过去百年的时间里,一直相爱相杀,成长为享誉全球的汽车品牌,并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21年,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高达84.62万辆,占全球销量的33.5%,是宝马在全球的最大单一市场。
今年,电动化浪潮来得更加猛烈。在一些消费者看来,包括蔚小理在内的一些新势力品牌已经从产品实力上超越了BBA,那些之所以还买BBA的消费者,是在为LOGO买单,是顽固守旧的古董派。特别是如果单从性能和配置看,很多电动车的百公里加速仅为三四秒,比宝马M系和奔驰AMG还要更快,而且“冰箱、彩电、大沙发”一应俱全,为什么还要为信仰而买单?
这个问题直抵人心,也让很多人更理性地思考——自己在买宝马等豪华品牌的时候,究竟在买什么?
毕竟,豪华品牌之所以是豪华品牌,从来不仅仅是因为纸面数据出众。正如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CEO高乐所说的那样,成功的企业需要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品牌和传承;二是产品;三是技术;四是复杂体系的整合能力。
他认为,目前宝马仍具备上述四个要素,而且在这四个要素中,系统整合能力最为关键。“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持续创新,不断提升系统整合的能力,为客户打造出符合量产产品质量要求的高科技产品。”
创新,一直是宝马的DNA和灵魂所在。甚至可以说,在BBA三个品牌中,宝马一直是最激进、前瞻和有创新精神的一个品牌。
早在2007年,宝马就第一次推出“第一战略”——良性发展、塑造未来、可收益性、增加客户与技术资源。2011年,宝马发布了全新子品牌BMW i品牌,彼时推出的i3和i8至今看来依然足以引领风骚。
只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一个全新市场逐渐成熟的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企业和用户的双向奔赴,更需要政策的推动和行业的共识。
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如果说特斯拉、蔚小理有什么成就的话,那就在于抓住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机遇,对传统汽车的一些痛点进行了创新,并在某些方面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诉求。比如,特斯拉的创始人光环和智能驾驶、蔚来的服务、理想对于奶爸车的产品定义等。
那么问题来了,宝马在电动化时代还有核心竞争力吗?
答案肯定是肯定的。品牌自不待说,体系整合能力因为与用户的关系不那么直观,我们也放到后面谈,先来谈谈用户最关系的产品和技术。
近日,宝马在千岛湖举办了MISSION i“2022 BMW 纯电产品及科技媒体日”活动,首次集结包括全新BMW i3、创新BMW i4、创新BMW i7、新BMW iX3和创新BMW iX等5款宝马纯电车型,纯电动摩托车全新BMW CE 04也同场亮相。另外,宝马还深入介绍了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储备和车辆开发流程等方面的理念和态度。
产品好不好,开起来才知道。现在的新能源车用户,相比之前的燃油车车主更懂车了,但同时又是一知半解的状态。在很多消费者看来,是不是纯电平台、续航多少、智能互联是否好用等,是评价一辆电动车好坏的几个关键性指标。
但事实上,一辆车有上万个零件,虽然“三电”取代了发动机和变速箱,但底盘、整车工艺和品质等其他方面其实并没有变化。产品好不好,有很多其他看不见的维度和指标,绝不仅仅是“冰箱、彩电、大沙发”那么简单。
对于宝马而言,很多用户最纠结的点莫过于宝马电动车不是纯电平台,而且一些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不是纯电平台就是“油改电”。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宝马目前采用的都是“油电兼容”平台,可同时支持纯燃油、插电混动和纯电动等多种动力形式,所有基于其打造的电动车均为原生设计。
在从杭州到千岛湖200多公里的试驾过程中,我体验了宝马i3、i4和iX3三款车型,这三款电动车虽然定位不同,但有几个共同的驾驶体会就是——底盘扎实,驾驶体验很像优化版的燃油车,非常容易上手,而且智能驾驶辅助非常实用和让人安心,虽然不像一些新势力车型宣传的有那么多雷达和摄像头,但实际体验却优于绝大多数新势力车型。
我想,这就是宝马造车的功力所在。
资料显示,早在2007年,宝马就在豪华细分市场首次引入“高效动力”策略,向用户承诺:更多驾趣,更少能耗。如果说“高效动力”是宝马产品开发的底层理念的话,那么驾驶乐趣就是其品牌的DNA。因此,评价宝马电动车到底好不好,只有像“小马过河”一样,亲身体会才有答案。
从销量来看,今年前9个月,宝马集团在中国的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65%。由此不难看出,宝马纯电车型正逐渐受到中国用户的认可。据非官方消息,仅全新宝马X5L的10月单车销量就超过1万辆,在内卷的中大型SUV市场中成为最大赢家。
当然,宝马在电动化领域的发力绝不仅仅在产品端,而是深入到产业链、供应链的方方面面。在试驾的同时,宝马也邀请部分媒体去参观位于沈阳的里达工厂。里达工厂是宝马在中国沈阳的第三个整车工厂,今年6月下旬开业。该工厂是宝马集团第一家从设计之初就完全在虚拟空间进行规划和模拟的工厂,堪称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元宇宙工厂”,也标志着宝马集团聚焦“精益、绿色、数字化”的BMW iFACTORY生产战略落地中国。
谁说采用绿色电力、提高生产效率不是另一种节能减排的方式?
正如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邵宾所说:“宝马集团致力于‘生产最绿色的电动车’,旗下所有品牌都在持续加速电动化转型。预计到2025年在全球交付200万辆纯电车型,同年推出BMW‘新世代’车型,2030年,集团50%的销量来自于纯电车型。与此同时,宝马集团秉持‘家在中国’承诺,不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和研发力度,在电动化的生产、研发、测试和验证领域都坚持本土化,同时全面推进BMW iFACTORY生产战略。宝马集团计划到2030年将单车全生命周期平均碳排放量较2019年降低至少40%,以及最迟到2050年完全实现气候中和。”
无独有偶,在11月1日举办的以“绿色征程,每一步都算数”为主题的第二届宝马集团中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宝马交出了过去16个月在生产、供应链、客户体验等全面实施循环减碳措施的成绩单。
高乐表示,可持续发展是宝马集团的战略支点之一。宝马集团是德国首个加入“1.5度控温目标”的汽车制造商,并率先在业内提出“360度循环减碳”理念。此外,宝马还携手经销商伙伴启动“BMW领创绿星”项目,打造绿色客户体验。年内将有50家经销商率先加入“BMW领创绿星”行列。
可以说,这是减排降碳的一步,也是产业升级的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宝马作为一家豪华汽车企业在去碳、减碳、零碳上的态度,也能切身感受到百年汽车业态正在进入大逆转。
宝马沈阳生产基地拥有占地29万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
而且,与新势力企业专注于产品和销量规模的提升相比,宝马对于产业链节能减排理念的深入贯彻,尽管在客户体验层面并不那么直观,却是一个企业能否走得长远的关键。因为,绿色发展不应只是停留在产品本身,而是要实现从资源开采到最终回收的全生命周期可持续。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不认为中国新势力品牌已经实现了对于BBA的“换道超车”。
值得注意的是,在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的访华之旅名单中,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主席、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策赫然在列。他表示:“宝马集团将继续加深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与中国同频共进、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共创共赢。”
在11月5日开幕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宝马展出了包括BMW iX、创新BMW i4和创新BMW i7等纯电动车,展现了宝马加速电动化转型的决心和成果。此外还增设BMW iFACTORY展示区,立志从“精益、绿色、数字化”三方面树立汽车生产的新标杆。
以上,就是宝马在电动化时代难以被取代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