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这匹“黑马”拿下激光雷达销冠,一点也不意外

华为拿下激光雷达月销量第一——在新一代产品 192 线激光雷达发布的第 4 个月,合作车型交付的第 3 个月后。

华为激光雷达销量如此之快的增速,让始于 2021 年激光雷达开启量产的战事,来到了高潮段落。

2023 年下半年的智能驾驶「进城」——城市 NOA 落地,改变了激光雷达竞争生态。

因问界 M9 走红,并且首度打败「BBA」,华为激光雷达销量做到了极速逆转。

当问界主力车型 M7 完成升级至新 M7 Ultra,搭载 192 线激光雷达之后,华为激光雷达或将迎来在一个高潮。

回到产品本身,从 96 线到 192 线激光雷达,华为两代激光雷达性能到底如何,有多能打?

01、拿下销量第一,华为激光雷达迎来「逆转时刻」

从 2020 年底正式发布第一代产品,历时三年多,华为激光雷达登上月榜第一。

6 月 4 日,高工数据显示,1-4 月全市场前装搭载超 30 万台(30.63 万台),华为拿下激光雷达份额榜首。

2024 年一季度,速腾聚创激光雷达装车量达 11.6 万台,以 51.6% 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华为和禾赛,排名第二、第三。

今年 4 月,受益于问界 M9、智界 S7 华为 192 线激光雷达交付放量,华为超过了速腾聚创,首次拿下销量榜首。

此时,距离华为 192 线激光雷达发布不过 4 个月,销量增速超出外界预期。

按 2023 年的出货量排行,华为只能排在第四。位居前三的是长期占第一梯队的禾赛科技、图达通、速腾聚创,合计有 87.1% 市场份额。

2023 年中国激光雷达厂商市场格局(数据来源:山西证券)

增速如此之迅速,令不少人惊叹:出现「逆转时刻」。

在半年之前,2023 年 12 月 26 日,华为发布 192 线激光雷达。

这是华为最新的、性能最高的激光雷达产品。

当时,余承东指出,这一代激光雷达硬件领先业界至少一代。

同月,华为联合赛力斯、奇瑞连发两款搭载 192 线数激光雷达 ADS 2.0 智能驾驶系统的新车:问界 M9 和智界 S7。

今年 2 月,问界 M9 开启交付。

年初,几乎所有车企销量都在大幅环比下滑,而问界却成为其中异数,表现强劲增长势头。

4 月,华为激光雷达销量登顶之时,问界 M9 首次交付破万(13391)辆,位列 50 万元以上豪华车型第一位,累计大定超 7 万辆。

如今,问界 M9 势不可挡,一路刷新中国豪华汽车销量记录,成为国内市场 50 万以上「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车身形式」的豪华车销冠。

4 月 11 日,华为重新发布的智界 S7,实现销量逆转,据零售数据显示,智界 S7 单月交付新车 5012 辆。

此前,华为激光雷达经过一段漫长的蛰伏期。

2022 年,被业界普遍视为激光雷达量产元年。

当年,据不完全统计,上市的新车中有 16 款前装激光雷达的量产交付车型。

据研究机构 Yole 的数据,2022 年市场份额第一名的禾赛,市占率近 50%。

和作为供应商的其他激光雷达厂商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主要销路是搭载华为自身智驾方案的车型,激光雷达是其中重要传感器之一。

从诞生之初起,智驾车型的销量,直接决定了华为激光雷达的销量

2020 年 12 月 21 日,华为首次正式发布了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96 线中长距激光雷达产品。

这款激光雷达发布之初,是当时激光雷达性能天花板,探测距离为 150 米,单回波点频百万级别。

华为在广东省东莞市建立了一条年产 10 万个的激光雷达产线。当时市场认为,华为激光雷达能够依靠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对其他厂商降维打击。

据统计,截至 2022 年 10 月,搭载华为 96 线激光雷达的车型有长城机甲龙(4 颗)、北汽极狐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3 颗)、阿维塔 11(3 颗)、哪吒 S(3 颗)、长安方舟架构(5 颗)

不过,合作车企销量后劲不足,未能驱动技术变现。

当时,市场上的激光雷达「王者」是禾赛的 AT128。

禾赛于 2021 年 9 月推出的 AT128,线束增加到 128 线,点频达到了每秒 153 万,打破华为的性能记录。2022 年,仅这一款产品销量接近 62000 台,约占总销量的 77%。

2023 年 4 月,华为推出智能驾驶系统新版本 ADS 2.0。随着高阶智驾加速普及,搭载华为智能驾驶的车型走红市场,这为华为自研的激光雷达销量奠定了基础。

这一阶段,华为帮助带火的是速腾聚创的产品——由问界搭载。此时,华为 96 线激光雷达产品性能实际已经不再是出道之初的天花板,单颗撑不起智驾产品需求。

2023 年,按出货量排行,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合计拿到了87.1%的市场份额。

理想 L9、L8 MAX 版、L7MAX 版、蔚来 ET 系列、小鹏,蔚来 NT2.0 车型,加上问界,是最主要的激光雷达落地推动者。

城市 NOA 落地潮进入 2024 年,问界 M7 Ultra、问界 M9、智界 S7 等车型搭载华为自研的 192 线激光雷达,依靠巨大品牌号召力,「华为造」走向前台,完成了对其他激光雷达厂商的反超。

回头来看,华为激光雷达与智能驾驶的落地一同走过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96 线激光雷达生不逢时,智能驾驶车型并未普及,加上合作车型销路不畅,「起了大早,却赶了晚集」。

  • 第二阶段,华为推出智能驾驶方案 ADS 2.0,未采用自研激光雷达,而且存在产品断档。

  • 第三阶段,192 线激光雷达虽生也晚,但乘智驾东风而起——问界代表的鸿蒙智行系,和 2023 年新势力销冠理想正面争锋,有平起平坐之势。

华为乾崑智驾 ADS 带火激光雷达的速度,远远超过预期,原因在于为抢占城市 NOA 落地先机,智驾产品竞争太卷,「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显出威力。

02、搭上城市 NOA 乘风而起,华为激光雷达迎来新可能

2023 年 4 月,李想预测,到 2025 年 12 月,新能源汽车会在新车销量中占比达到 80%,届时会有新能源汽车五大品牌胜出。

今年 3 月,李想再次提出,到 2024 年四季度,20 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将决出前三名。这三强包括理想、华为(问界)在内。

——从五家缩小至三家,战事结果越来越清晰。

这是一场强者恒强、互相碾压式的竞争态势。

理想汽车是 2023 年新势力销冠。当其他厂商销量全年不到 20 万时,理想已迫近 40 万。

实际上,棋逢对手的理想、问界之间的竞争,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华为仍被认为是它的最强对手。

2023 年 6 月,李想撰文称,「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毫无还手之力。华为的超强能力直接让理想 ONE 销售崩盘、提前停产。」

据李想本人爆料,问界 M7 曾直接将对标对象理想 ONE 打出内伤,甚至提前停产,让理想向供应商支付了10 亿元赔偿。

2023 年 9 月,华为发布主打智能化的新款 M7,起售价为 24.98 万元,比老款便宜 3 万元,顿时成为大爆款车型。

当新 M7 上市时,只有理想 L7 一款能做到了月销过万。

凭着新 M7,问界竟力压理想汽车 L7、L8 和 L9 三款车型,今年初拿下新势力销冠。

两虎相斗的竞争,直接带火了智能驾驶产品,将城市 NOA 落地推向纵深。

华为车 BU CEO 靳玉志曾指出,2024 年将是智能驾驶大规模商用的元年,在意新车是否搭载智驾功能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

城市 NOA 落地,直接刺激了激光雷达的大规模普及应用。

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2024 年激光雷达的上车量或将突破 97.59 万辆,2025 年将突破 175 万辆。

并且其预计在 2024 年,激光雷达在 15 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的搭载率将达到 16.04%。

拉动华为 192 线激光雷达销量的,主要是鸿蒙智行合作对象。

6 月 14 日,第 16 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期间,余承东谈及智选车模式「鸿蒙智行」时表示,现在有很多车厂愿意跟华为合作,但是现在自己手里已经没有资源了,仅能承担 4 家。「有好多大的车企来找我们合作智选车,确实没有资源,人手很有限。」「我们资源有限,重点做这四个样板点。」

这意味着,自去年 11 月智选车模式升级为鸿蒙智行之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为激光雷达的客户主要面向「四界」:

  • 问界(和赛力斯合作)

  • 智界(和奇瑞合作)

  • 享界(和北汽蓝谷合作,享界 S9 将于 8 月上旬上市)

  • ?界(和江淮合作,预计明年春天上市)

推动华为智能驾驶走向舞台中央,智选车最大「现金奶牛」问界新 M7,此前这两款车型采用的都是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

5 月 31 日,问界新 M7 宣布焕新,将新车更名为新 M7 Ultra,最大亮点是换装与问界 M9 同款的 192 线激光雷达,对其销量可能有进一步刺激。

对于其他激光雷达厂商对手们而言,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不仅如此,预计 9 月上市的智界 R7 将会搭载 ADS 3.0、192 线束激光雷达,预计售价在 30-40 万,继续争夺高端市场。

至此,问界 M7、M9,智界 S7、R7 至少有四款搭载华为自研的激光雷达车型。

除了华为终端主导的智选车,华为另一个汽车业务重镇车 BU 也释放了利好激光雷达的信息。

今年 4 月 24 日,华为车 BU 发布了全新品牌「乾崑」,包括乾崑 ADS 3.0 高阶智能驾驶等。

在定位上,乾崑是一个具备「芯硬软云」完整解决方案的产品,与「鸿蒙座舱」一同,作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两大核心品牌。

靳玉志首次亮相发布会最大的亮点,一是明确了乾崑智驾 ADS 3.0 采用的端到端架构路线,二是对激光雷达上车的坚定态度

靳玉志称,华为在感知硬件中将会全面保留激光雷达,就目前 L3 发展阶段而言,激光雷达的升级仍是感知层面实现飞跃的最佳武器。

「我们不仅仅局限在 L2 级别,而是要继续向上探到 L3 甚至更高,要做到全天候的适应和更好的小目标检测能力。」

如今,智能驾驶渡过了早期用户教育阶段,消费者开始为智驾买单。

鸿蒙智行模式的大热,让外界看到了智能驾驶和华为自研激光雷达更多可能,预计到今年年底,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的车辆将超过 50 万。

03、从 96 线到 192 线激光雷达,性能是否傲视群雄?

华为激光雷达 96 线尽管销量平平,却曾一度是技术天花板。

华为 192 线激光雷达销量已经拿下冠军,产品性能是否仍旧能够「傲视群雄」?

放在整个激光雷达技术演进的方向,或能理解华为变迁的步伐。

要满足智能驾驶需求,必须同时考虑视场角、分辨率、探测距离、帧率这些因素。

华为 192 线激光雷达具体参数如下:

  • 测距:250 米(最远),180 米(10% 反射率)

  • 点云密度:184 万点/秒

  • 水平角分辨率:0.25°(@20Hz 扫描),0.125°(@10Hz 扫描)

  • 垂直分辨率:0.1°

  • 扫描频率:最高 20Hz

华为 96 线、192 线的激光雷达采用转镜+电子扫描方式,这种方式是目前半固态激光雷达较为主流的扫描方式。

根据现有的激光雷达定点项目,主流激光雷达扫描方案依然是转镜和 MEMS,再加上 905nm 和 1550nm 两种波长的排列组合,可涵盖大多数玩家的技术路径。

其中,转镜是应用更广的路线,转镜用于水平扫描,线光源用于垂直扫描。「转镜+线光源」,即 1 维扫描+电子扫描。905nm 波长激光,也最多被采用。

在扫描方案路线之下,最能代表激光雷达迭代方向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发射激光的激光器,华为 96 线的激光雷达采用的是 EEL 激光器,而 192 线已经转为 VCSEL 线阵列(线光源)

提高集成度能够降低激光雷达成本。以发射端芯片为例,用集成模块替代分立式模块,材料和调试成本可降低 70% 以上。而 VCSEL 线阵列(线光源)比 VCSEL 点阵列(点光源)集成度更高,进一步降低成本,是目前半固态雷达的主流光源方案,正逐步取代 EEL。

二是接收模块的激光器,华为 96 线、192 线激光雷达都采用 SPAD 作为接收器。在 905nm 路线下,探测技术 SPAD/ SiPM 替代 APD 已成大势。

三是处理器,华为 192 线激光雷达采用的是分立程度较高的 TDA4+FPGA 方案。目前,处理器设计上集成度最高的方案,采用的是线阵式 SoC 单片取代 FPGA。192 线激光雷达的集成度不及主流产品,一部分原因在于接收模块采用了集成度更高的 SPAD 芯片,降低了处理端的算力需求。

此外,华为 96 线、192 线激光雷达发射光路和接收光路是非同轴的。而目前速腾、禾赛等产品基本都是采用同轴光路,收发共用一组透镜,检测更为直接,当然成本也会略高。

整体来说,在已量产的产品里,华为 192 线激光雷达的性能参数算是位列前茅。

从产品型号上来说,华为 96 线激光雷达为 D2,华为 192 线激光雷达为 D3。

在今年北京车展上,华为发布了激光雷达产品 D3P(更强的全天候检测、远距离的探测能力),以及 2025 年下一代产品是 D5(大大提高了小目标的检测能力,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量产)

不仅如此,华为哈勃投资版图也在积极布局,涉及激光元器件、收发模块、MEMS 传感器芯片、CMOS 图像传感器芯片等。

  • 在下一代激光发射(VCSEL)与接收(SPAD)架构布局上,华为哈勃投资了纵慧芯光(主要做 VCSE 芯片 L)、长光华芯(VCSEL)、南京芯视界(SPAD)

  • 在激光元器件研制方面,投资了炬光科技(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在「产生光子」+「调控光子」领域行业领先)、微源光子(高性能激光器芯片及配套光电模组)

  • 在更先进的工程制造实现能力方面,投资了深迪半导体,布局 MEMS 传感器芯片。

  • 在更强大的图像感知能力方面,投资了思特威,延伸至 CMOS 图像传感器芯片领域。

激光雷达的发射模块主要有两种探测方式,即主流的 ToF,新兴的是 FMCW。

以华为在光通信方面的领先性,下一代 FMCW 激光雷达或将是华为未来布局的重点。

激光雷达作为智能汽车的关键传感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华为激光雷达迎来「逆转时刻」,也反映出智能汽车行业对这一传感器的迫切需求。

尽管华为的激光雷达主要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但其影响力已经逐渐扩散至整个行业。这一成就为华为自身带来了市场的认可和销量的增长,也为整个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可以预见,未来激光雷达将在更广泛的汽车市场得到应用,为智驾技术的普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这也预示着一个更加安全的智能驾驶时代的到来。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之心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13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