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I造车第一车企,造出全球首个AI座舱

如果说汽车的终极形态是硅基生命体,那么在智能驾驶领域,它已经逐渐具备了「老司机」的样貌;而在智能座舱领域,它同样需要像一个人,甚至像一个「老朋友」。这是 AI 类人化演进的必然结果。

从 DeepSeek 到 Manus,大模型的突破不断释放出深度思考、逻辑推理和执行决策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唯有在智能座舱这一超级应用场景中,才能得到充分落地与扩展。

在吉利发布的 Flyme Auto 2 上,我们看到了智能座舱迈向 AI 座舱的标准答案。

吉利认为,AI 座舱的核心在于「智能体上车」。

为此,他们打造了一个超拟人智慧体——Eva,将传统座舱中「人找服务」的被动模式,升级为「服务找人」的主动模式,并通过交互传递「理解」和「陪伴」的情感价值。

从宏观视角来看,Flyme Auto 2 是吉利整合吉利、极氪、领克全集团资源,在智能座舱领域打出的一记重炮。

Flyme Auto 2 的落地进程很快,将率先搭载在吉利银河 M9、领克 10 EM-P 两款车型上。

其中,银河 M9 今晚已开启预售,预售价 19.38 万起,凭借 Flyme Auto 2 的赋能,新车将重新定义 AI 座舱的升维体验。

与此同时,吉利还明确了两点战略方向:

  • 以「一个吉利,一个座舱」为核心战略,实现 AI 座舱的普惠化;

  • 不再开发任何不具备 AI 能力的座舱系统。

当巨轮转向,意味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智能座舱革命,正在加速到来。

01、Agent 上车,划分新旧座舱时代

今天智能座舱的「智能」其实千篇一律,无非都是这三点:

第一,物理按键变屏幕,强调「一屏统管」;

通过按键去物理化,将空调、座椅、车控等功能整合进屏幕菜单,简化了过去繁杂的物理操作逻辑。基于统一的图表和交互逻辑,用户学习成本被显著降低。

与此同时,屏幕也逐渐成为衡量「智能」的硬性指标,从 7 英寸进化到 15 英寸,甚至出现三联屏、大横屏等多屏组合。

第二,语音助手接管车控,强调「解放双手」;

几乎每一台新能源车都内置了语音助手,例如蔚来的 NOMI、理想的理想同学等。语音交互让座舱从「视觉主导」迈向「语音主导」。

用户不仅能通过语音完成「打开天窗」「降低温度」等基础控制,还能一次下达多条指令,实现流畅的组合操作。

第三,车机应用层叠加,强调「功能丰富」。

智能座舱对于生态丰富性的追求,表现为一种拿来主义式的功能叠加。包括第三方应用移植,将手机端 APP 适配到车机系统,以及 AI 模型的浅层植入,将语音识别、视觉感知等模型放在车端。

如果智能座舱仅停留在这三条路径,你会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酷」。

  • 一方面,现有交互逻辑依然以「被动」为主,用户必须主动下达指令,功能才能触发;

  • 另一方面,功能之间数据割裂、缺乏串联。语音助手多停留在单轮对话,既不具备上下文理解能力,还常常因唤醒词误触而打断体验。

总结来看,传统智能座舱的「智能」更多停留在形式:屏幕越大、功能越多,但「数量」始终无法转化为「质量」。

真正的突破点,在于 Agent 智能体的引入。

Agent 不是语音助手的升级版,而是一种全新的思维逻辑。与传统 AI 相比,Agent 具备深度语义理解、跨场景推理、个性化记忆和主动执行能力,能从根本上改变车内体验。

以吉利在 Flyme Auto 2 上推出的 Eva 为例:

一是连贯性更强。

Eva 支持「一次唤醒、全程对话」,上下文理解精准不中断。比如一句「好累」,即可同时触发语音安抚、座椅按摩等功能联动,打破了传统的「单点控制」模式。

二是主动理解与记忆。

Eva 能突破「指令直译」的局限,把抽象需求转化为具体场景。例如「给小朋友买礼物」会被解析为「搜索附近玩具店」。同时,它还能建立用户专属记忆库,根据驾驶习惯、偏好设置不断学习,逐渐实现「主动适配」。

三是深度思考。

Eva 支持多轮逻辑推理与复杂场景处理。无论是定制旅游攻略(包含路线、景点推荐),还是做消费决策(如按预算和口味推荐餐厅),用户只需一句自然语言描述即可完成过去需多步骤操作的任务,真正实现「一句话解决复杂需求」。

这种能力意味着,座舱不再是简单的「功能」,而是一个「能理解你的人」。

在此意义上,Agent 上车就是新旧座舱时代的分水岭——谁能做好 Agent 的功能体验,打造更聪明的 AI 伙伴,谁就能改写汽车智能化的竞争规则。

02、大力出奇迹,AI 座舱得像「人」

当行业热点还停留在「DeepSeek 上车」时,吉利已经把 AI 座舱推向了更高维度。

DeepSeek 的本质,是通过大模型的方式,通过文本、语音、视觉数据的多模态融合,实现多种意图识别与复杂控制。

但吉利思路更进一步:让座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为此,吉利基于自研星睿 AI 大模型深度融合阶跃星辰端到端语音大模型、流动记忆大模型等,打造出全球首个汽车行业全场景超拟人智能体 Eva。

这种解题方式就像是有针对性的大力出奇迹。

首先,这种思路不同于华为、小米。这两者的路径更多是消费电子思维,强调「车机像手机一样好用」,但吉利是汽车工业思维,强调「车像人一样智能」。

简单来说,别人是把 AI 移植到车里,而吉利是让车本身成为一个 AI。

这种差异在架构层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吉利 AI 座舱并非是简单堆砌功能,而是从五层 AI 座舱原生架构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就像人的身体一样,拥有大脑、神经系统和各类器官,各部分协同运作,形成完整而智能的整体。

算力基座就好比大脑。吉利星睿中心 2.0 综合算力达到 23.5EFLOPS,国内车企第一,并拥有 10T token 数据和 40B 汽车垂类数据的深厚积淀。

车端,吉利也突破了硬件限制。行业首发 AI Box,相当于为固有座舱芯片又添上一个硬件 buff,把 NPU 算力拉到 200TOPS,独占内存带宽拉到了 200GB/s,成功把全球首个 7B 端侧大模型搬上车。

AI OS 架构就相当于神经架构,吉利在强大硬件基础上,也在软件上下大功夫,包括自研原生架构,自研的 G-Edge 模型推理框架,据悉,相同参数的大模型,吉利推理速度提升超 60%,带宽利用率提高 30%。

总之,吉利是以 AI 边缘算力为基座,通过 AI OS 原生架构,实现 AI 体验沉浸式交互,聚合丰富场景的 AI 智能体,最终通过一个超拟人的 AGI,呈现 AI 座舱的全新体验。

这样的设计不是功能拼装,而是「全局生长「。这也就意味着智能体 Eva 拥有不断进化的增量空间,通过大模型驱动,它能够持续学习、进阶。

可以说,吉利押注的 AI 智能座舱,走得是一条上限更高,格局更大的路线。

03、智能座舱迎来 iPhone 时刻

AI 座舱并非吉利的单点突破,而是其全域 AI 战略中的核心一环。

今年,吉利已经在各大领域布下 AI 旗子:

  • 智驾域:千里浩瀚计划,以端到端算法提升自动驾驶能力。

  • 动力域:星睿 AI 云动力 2.0,实现能耗优化与智能调度。

  • 底盘域:AI 数字底盘,能根据驾驶者习惯和道路状况动态调整。

如今,AI 座舱成为承载所有能力的「核心神经中枢」。

这种打法类似当年的特斯拉:马斯克宣布全系车型标配可以实现 Autopilot 功能的硬件,为未来软件迭代做好准备。

这一次吉利也宣布:不再开发不具备 AI 能力的座舱 OS。

这也是一个极具产业意义的宣告。全面 AI 化意味着不给「非智能」留余地,相当于吉利提前锁定了行业的下一个标准。

这意味着,AI 座舱将成为汽车的「新标配」,而不是增配。行业的分水岭,也因此提前到来。

从业务层面看,Flyme Auto 2 还有两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动作:

一是统一架构与身份。

通过「一个吉利、一个座舱」的战略,让吉利、领克和极氪三大品牌共享同一技术底座。用户 ID 打通后,用户换车后也能在不同车型中都能无缝延续个性化体验,实现「换车不换老朋友」。

这不仅是体验的升级,更是 AI 座舱的平权化,不同价位车型都能共享同一智能体验。

二是最大限度开放生态。

Flyme Auto 2 能够支持 HiCar、Carlink、Flymelink 等手机系统,CarPlay 也将在完成认证后通过 OTA 陆续实现支持,由此,系统基本覆盖市场上 90% 以上的手机品牌。

换句话说,它既有「自有生态」,也能最大程度兼容外部生态,避免被孤岛化。这种策略让吉利既能掌握核心,又能兼容并蓄,避免陷入封闭系统的风险。

从行业竞争视角看,当智能驾驶体验逐步同质化时,智能座舱无疑就成为了博弈焦点:

  • 特斯拉:以最小化、冷酷化的座舱理念,强调驾驶即未来。

  • 华为:以鸿蒙生态为核心,把车机做成「超级平板」。

  • 小米:延续手机思维,强调互联和应用生态。

  • 吉利:以全局 AI 战略为底座,直接把汽车做成一个「会思考的人」。

这四条路径的差别,决定了他们未来在 AI 座舱的天花板。而吉利的路线,显然格局更大,上限更高。

回顾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脉络,早期行业提出「第三生活空间」的概念,但如何把时间与注意力真正释放出来,转化为更高的生活质量,始终没有清晰答案。

如今,Flyme Auto 2 给出了回应:Eva 不仅能帮你完成任务,还能理解情绪、陪伴成长;不仅能串联商务生活,还能以拟人化的方式与人互动。

这种体验,意味着汽车正在从冰冷的交通工具,蜕变为一个有温度的智能生命体。

对吉利而言,这可能是属于自己的 iPhone 时刻。

就像 2007 年苹果重新定义手机,Flyme Auto 2 也重新定义了汽车座舱的价值逻辑。

当汽车真正被 AI 赋予人格,它将超越「车机」概念,成为能陪伴和理解的「硅基伙伴」。

而吉利,正在用 Flyme Auto 2,把这种未来提前带到当下。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之心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