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谣言四起、智驾热战,谁在风口浪尖?

公众号新设计-06.png智驾圈各有各的节奏。

有人忙着推送新版本、低头搞研发,也有人忙着搞宣发,也有人埋头量产。怪就怪在,稍微低调点,就有可能成为谣言的起源。

8 月 19 号,元戎启行官方释放了一段视频,smart 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CEO 陈大宇和元戎启行 CTO 曹通易两人试乘 smart 精灵 5,全程城区辅助驾驶挑战深圳出行高峰。

视频中两人有说有笑,主动提到了前段时间网传双方解约的说法。

结论就是,根本是没有的事儿。

此前有传言由于元戎启行的感知产品性能未达预期,且后续定制化支持不足,因此 smart 和元戎终止了合作。

事实是元戎启行和 smart 仍然保持着紧密的合作。

而且据汽车之心了解,从项目合作以来 smart 和元戎的合作从来都不只是定点 smart 的感知模块,而是给予 smart 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全栈技术支持。

元戎如期在今年第二季度为精灵 5 落地城区 NOA,且一直保持了 OTA 月更节奏,不断更新智驾功能。

在高度紧张的竞争环境下,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放大。行业里有此类传言,也透露了一个信号——智驾领域彻底进入完全竞争的热战状态。

就像理想 CEO 李想在一次访谈中提到的,汽车的电动化战争已经结束,所有车企硬件的差距最多 12 个月就能赶上,下半场智能化竞争已经开始。

这场软件竞争也让所有人意识到智驾不再是加分项,而是生死判官。

01、smart、元戎深度共创,建立城区 NOA「信任感」

smart 精灵 5 是整个奔驰 smart 品牌中尺寸最大、定位最高的车型。

作为一款轻户外生活方式的纯电大空间智能 SUV,精灵 5 属于 smart 旗舰产品。仅是空间大,造型硬朗,最重要的关键词还是思路求变。

思路求变,意味着从以往单纯依赖硬件突破,转向在智能驾突破,让车辆真正拥有「智慧大脑。」

去年,smart 团队开始和元戎合作高阶城区辅助驾驶,该系统使用英伟达双 Orin-X 计算平台,基于元戎启行无图一段式端到端算法打造。

微信图片_20250822161916_46_44.png在功能上系统支持城市 NOA、高速 NOA、智能泊车等全场景辅助驾驶,具备出色的泛化能力,能够从容应对拥堵窄路、锐角转弯等多种复杂行车场景。

一辆城市 SUV+元戎一段式端到端方案,在复杂城区道路的实际表现,恰好能反映出过去一年元戎对 smart 的支持力度。

到底在复杂城区道路表现如何,其实就能看出来元戎过去一年对于 smart 支持力度大小。

当我在深圳真实体验完 smart 的城区辅助驾驶之后,结论就是,双方合作之深远超外界想象。

其实用户能否对一套智驾系统产生信任感,是层层递进的。

第一层就是安全感,这套系统具备防御性驾驶的能力。

一辆车的安全感,准确来说是在保证体感好的情况下,做到误差小、控制精度高、时延低。smart 的智驾表现就恰如其分。

在窄路已经有临停车辆占道的情况下,又遇到左侧轿车横向冲出来,系统边避让边前行,对于横向安全距离把控非常精准。

另外一个更加典型,在非常狭窄的道路上,smart 在有电动车穿行的情况下,依旧能够自如地边避让、边前进。其实这正体现了元戎启行这套无图端到端系统精准的预判能力。

在没那么紧贴行人的情况下,系统会更聪明地衡量与障碍物的距离,会选择前进,在行人距离的更近时,smart 判断太近会产生危险,等待行人往前走才能走。

第二层是决策精准。

一方面体现于避让障碍物的精准性上。比如这套系统对于异形障碍物的避让很娴熟。在规则算法,很多异形障碍物都属于非白名单,很容易发生碰撞风险或者干脆原地愣住摆烂。

但这套无图端到端系统可以理解场景,识别异形障碍物。在这个场景中,系统识别出右侧车道悬空障碍物,方向盘大幅度左转,精准向左变道绕行通过悬空障碍物。

再比如在复杂的城中村窄路中行驶,在对向有 MPV 和两轮电动车的情况下,系统成功绕行垃圾车和环卫工人,紧接着又连续绕行异型车(移动垃圾桶),而这些都是在规则时代无法做到的场景。

另一方面体现于选路能力。系统选路能力对于用户来说至关重要,但凡是错过匝道、选错车道,会直接影响用户出行时间。

对于无高精地图的辅助驾驶系统而言,路口越复杂、考验就越大。但元戎这套系统选道的精准性很高。

这个多车道十字路口中就极为考验元戎的功力。首先这个路口车道很多,复杂性高。其次由于施工,道路上的引导标识有修改痕迹,本来是掉头道后来被改成了直行路。

在这种人都有可能认错的路口上,就需要强大的 AI 理解能力。元戎识别出了这条车道仍然是直行车道,因此继续往前直行,向正确道路行驶。

第三层,在于系统的灵活性。

智驾供应商和车企配合程度的极致体现,在于系统能够匹配车辆风格。

这点在 smart 上很突出,作为一款城市 SUV,这套智驾系统的变道、掉头等表现都非常灵敏。

比如在弯道内的连续变道,smart 可以灵活穿梭在其中,先往左拐进弯道,再向右变道。

另外一点就是灵活的掉头能力。在高架桥下面系统将车速控制在 20km/h 以下,一气呵成非常流畅地从最右侧车道拐进中间车道,完成掉头后迅速加速到 30km/h 以上。这套行云流水的操作非常符合 smart 城市精致 SUV 的调性。

在深圳超级复杂城中村+城区道路的超长实测中,就会发现讲求城市精致感、舒适性的 smart 和元戎启行是一对绝佳的城市漫游 CP。

02、首发城区 NOA 的国际品牌,有其逻辑所在

元戎启行与 smart 的合作,并非传统 Tier1 与主机厂的「供需关系」,而是一种深入项目的共创模式。从产品定义、功能研发、体验打磨,到安全策略和工程实现,几乎每一个关键节点,双方都在并肩作战。

首先,是风格的共创。

城市出行场景瞬息万变,如何让辅助驾驶「开得像人」、更像 smart?这是元戎与 smart 团队一开始就达成的共识。根据陈大宇介绍,smart 和元戎双方团队对于智驾风格有很多共同定义、开发的部分。他形容聪明的「大脑」也需要配上灵活的「小脑」,底盘就是智驾的「小脑」。

为了让系统风格与整车调性对齐,smart 与元戎双方团队紧密联动,针对 Smart 底盘和智驾的联合调教对齐,确保车辆在执行变道、转弯、绕行等操作时,既像「老司机」,又保留 smart 一贯的灵动与从容。

其次,是用户的共创。

城区 NOA 上线之后,元戎与 smart 迅速建立了高频协同机制,将用户的真实反馈转化为每一次 OTA 升级的「题面」。无论是用户反馈的「路口等待时间过长」、「低速变道不够果断」等建议,双方都能在短周期内完成算法调优和效果验证。

这种紧密联动机制,让辅助驾驶系统始终贴近用户认知,并通过一轮轮高频迭代,打磨出自然、顺滑的驾驶风格。可以说,每一位车主的真实使用,都是一次「共创参与」。

安全层面,也是双方共创的重要一环。

2024 年前期,双方团队就开始在不同路况、不同城市探索这套系统的边界,尤其在试乘中系统掉头、锐角弯动作,安全度就会体现得很明显。

曹通易举例,当系统从高速走向城区时,往往方向盘这类执行器的范围会被放得更大,相对应地,如果系统执行不合理动作,危险系数就更高。双方团队经过深度共创,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在类似掉头、锐角转弯等方向盘大幅度转动的场景中,系统也表现得更加精准流畅。

最后,是工程上的深度协同。

从系统接口对齐到量产软件部署,从测试工具链打通到感知冗余策略优化,双方在工程落地阶段始终保持高频沟通与双向开发。

这不仅大大缩短了从算法验证到整车集成的周期,也为后续更多车型的快速部署提供了平台基础。

因此,smart 成为第一家发布城区 NOA 功能的国际品牌,并非偶然。作为对比,其他高端国际品牌城区辅助驾驶进度表已经排到了 2026-2027 年。

宝马城区辅助驾驶将会落地到宝马新世代平台车型,也就是说,至少要到 2026 年才能落地。

回头来看,在去年年初的时间点,无图端到端还不是所有人的共识,但元戎率先着手落地一段式端到端架构,而 Smart 选中元戎也颇具胆识,体现出其在技术战略上的前瞻与果敢。

这种「从战略共识到工程落地」的完整闭环,正是如今辅助驾驶行业最稀缺的合作模式。

据汽车之心了解,下周元戎将发布最新的 VLA 模型,将会在横向与纵向控制能力上有重大升级。

元戎启行 CEO 周光透露元戎已经获得了超过 5 个 VLA 模型的定点合作,这次发布将是元戎技术进步的里程碑。

下周汽车之心将会作为首批媒体参加 VLA 模型试驾,可以预测,这次新模型的实测表现将会成为元戎持续卡位 VLA 第一梯队的关键。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之心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