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电动车的普及,需要千万个王铜根这样的电动黑

上汽通用总经理王永清最近在接受采访时称,纯电动汽车还不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造电动汽车也远不是赚钱的生意,车企压力非常大。

这句大白话,诚恳而弥足珍贵。

毕竟当下,车企谈造电动车,都热衷于谈喜不谈忧。XX年突破百万辆,XX年领先国际,XX年颠覆人类出行。一股斗志昂扬,平定天下的自信。

有一个人敢于站出来说,现时的电动车是一种伪需求,企业的盲目跟进也甚是艰难。当然难得,更难得是,这个人是王永清。

那些热络响应电动化的车企,有多少是真诚的,又有多少是摆摆姿态的,我们不是当事人,随便猜测就显得有些其心可诛。

倒是有一点是可以笃定的,那就是市场对电动车确实有不满。

我在微博看了几大“逢电动车必反”的博主,粉丝也有几十万级别的。

汽车KOL不算是个热门的门类,反电动车的KOL就更是不热门里头的不热门了。能够聚拢几十万粉丝,想必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出真实群情。

要挑电动车的毛病很简单。续航短,随时趴窝。价格贵,轻松贵出油车30%以上。

我不是要痛批电动车。因为要举电动车的优点也很简单。加速快,很快,超快。花20万买电动车,获得100万燃油车的驾驶体验,还要法拉利干嘛?

但加速快不能当饭吃。汽车依然是一项昂贵的消费,它所承载的,远不止是一个人每天几十公里的通勤出行。

王永清敢于说一点区别于主流的声音,至少就从产业链、供给端的角度,丰富了“电动车伪需求”的说法,响应了市场上存在的愤怒声音。

说到底,我们还是要尊重一下市场的声音,哪怕他们只是小众。

这在今天,太难了。毕竟就在最近,还有人说,希望消费者以小白鼠精神为电动车的改进作贡献的。

坦白说,鉴于王永清的身份,鉴于电动化的大趋势,王永清的说话简直让人喜出望外。

而在某些意识形态强势崛起的今天,集体意志碾压一切的今天,有人对集体意志提出不一样的意见与思辨,就更显得艰难。

电动化是大趋势,我们都懂。电动化事关“安全“,我们都懂。

可举着无可辩驳的旗号,替你做出一种不情愿的选择,那就让人想起赫胥黎笔下的《美丽新世界》以及奥威尔笔下的《一九八四》。

从北上广深的往死里限行,将电动车端在消费者的面前。看似是提供了一个选择给你,实则是断了你开燃油车上路的机会。

我倒是想起《奇葩说》那个“大火来临,救猫还是救名画”的争论。

我不太同意李诞要做个极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说法,可万一真有人视猫如一切,选择弃名画于不顾,而救猫,这倒是在道德上、情理上说得通。

同理,出于这样的动机,如果一个人选择救画,也同样可行。

两种选择,并没有绝对的对与绝对的错。正如伯林所言,自由有两种。一种叫积极的自由,另一种叫消极的自由。

我愿意当个犬儒主义者躺在地上,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不能够阻止我。

套用到电动车普及的问题上,就是你是否愿意为了大形势,放弃掉你开燃油车的机会。

当然,更实际的一点是,你还得掏十多万的真金白银买一辆电动车。

一个人愿意死守燃油车的信仰,做一个不合时宜的“自私鬼”,本质上并不是问题。

当然了,形势比人强。更何况,这是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形势。

你说再多,上天也不会给你一个爱上燃油车的机会,还让你略显幼稚。那我们只能退而求次,讨论一下,这种“强迫”是不是普及电动车最好的方式。

大家举例证明集体意志在商业上的成功性的时候,最喜欢用高铁以及移动互联网作例子。

中国高铁的胜利当然是人类历史上浓厚的一笔了。里程冠绝全球,效率接近航空。抢占欧洲业务,盯一个,一个准。

可深入来看,它终究是国家经营,以公共属性为主的项目。花大力气办大事情的成功率,本就比强势普及电动车要高。

如果集体意志的决心实在是高,要做的,不是无差别给厂商以及市场设一条普及电动车的死线,而是排除一切过往不能排除的障碍,合拼三大国字头车企,开展一个规模空前绝后,不以追求短期利益,以公共服务利益为核心的电动车共享项目。

而所谓移动互联网,在体现集体意志上则更为传神。

美国人来中国,被京东当天送的服务惊呆了。日本人来中国,结果在街边买臭豆腐被老板要求电子支付惊呆了。欧洲人来中国,被美团小哥什么都包办的精神给惊呆了。

在三大运营商大力普及4G通讯的基础上,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花团锦簇,争奇斗艳,气象万千,无数的创新玩法纷呈绽放。

中国要用同样的手法,用千万级的电动车基盘,为广泛的智能生活奠定硬件基础。

有点惭愧,我对新四化的技术一窍不通。但我从国际巨头纷纷转向移动出行服务商的意志看来,我大抵清楚,规模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

在数字数代,软件服务才重要。

姑且不说当前中国汽车产能已经有3500万辆的规模,但就热衷于大项目的恒大以及宝能,两家产能就达到了千万级的水平。

既然谈产业转型是主基调,就无妨借着新四化的契机,转的更彻底一些,在科技领域砸一切能够砸的资源。

我当然清楚升级的代价。可君不见电子商务强势崛起,实体经济就彻底歇菜了。

归根到底,电动车的普及都不能是强买强卖的交易。功利一些说,如果一家原本能活10年时间的企业,如今只能活3年的时间,怎么看都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了好几十年了,有合资模式的得失参考,面对一个大机遇,终究还是不敢放开。

作为一个小粉红,这比起让我硬啃一辆电动老头乐,更让人难受想哭。

如果机遇确实存在,确实吸引,不必要做太多的强迫,像吉利、WEY,乃至于蔚来这样的新造车,自然会使尽全力参与其中。

吉利的几何A能够大放异彩,蔚来能够艰难而挺立至今天,我想都是因为它们相信这个机遇。

如今一件很坏的事是,有的企业迫于形势硬上架,而消费者不得不硬啃,导致市场留下一个深深的负面阴影。我想到的,只有百害,而想不到一利。

所以,王永清能够不合时宜地浇冷水,不从于主流地思辨,这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

事实上,不止是电动车的普及。按照过去的经验,如果当一种集体意志达到了热火朝天的程度,那其中必然会有一些值得警惕的事情。

来源:autocarweekly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8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