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艳兵: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2012年10月18日至19日,2012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合作高峰论坛与合作高峰论坛暨项目洽谈会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探索与变革-聚焦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邀请到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知名企业决策者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以下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康艳兵演讲实录。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康艳兵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2012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我准备了很多片子,没想到只有20分钟,我想用20分钟简单地给大家说三句话:
第一句话,中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形势;第二句话,中国政府为推动节能减排付出了巨大努力;第三句话,中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关于中国的能源形势,可以说,过去30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我们的能源消耗量也大幅度上升,由80年的6亿多吨标准煤涨到了2000年14.5亿吨标准煤,到2010年又进一步增长到了32.5亿吨标准煤,2000到2010年这十年期间,每年要增加1.8亿吨标准煤,到去年,我们能源消费量已经达到了34.8亿吨标准煤,将近35亿吨标准煤,与此同时,我们的很多具体能源品种,煤炭、石油、天然气都在大幅增长,去年我们的电力装机已经超过了10亿千瓦吨,今年的用电量有可能接近5万亿千瓦吨,当然,中国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是因为我们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过去这些年经济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连续30多年保持这样一种增长态势,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同时这么大一个国家在这么长时间内保持这样的发展态势可以说也是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现在处在工业化阶段,过去这些年我们的发展方式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我们过去这些年能源消费的快速增加。
从全球产业化分工来看,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厂,几百种原材料和终端产品,中国产量都是世界第一,很多都超过了世界总产量的50%甚至70-80%,相当于中国用着自己的劳动力,用着自己的资源和环境养活着全世界人,与此同时,中国内部市场也在快速发展,因为中国本身就有13亿人,在13亿人的基础上我们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进程,过去每年我们的城市化率以1到1.5个百分点在提高,相当于每年有1000到20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对我们的能源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到老百姓消费结构,由原来的衣食在向住行转变,汽车产量2000年不到200万辆,2010年已经超过1800万辆,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每百人汽车保有量现在也就是七八辆的水平,远远低于美国九十多辆水平的差距,当然,我们也不可能跟美国学,我们要创新我们的思路,其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可能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再有,我们的建筑部门过去这些年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每年新盖的房子超过20亿平米,相当于每年盖一个加拿大,老百姓生活用能也在快速提高。
展望未来,面临着更大压力和严峻形势,因为我们的人均GDP还很低,现在人均GDP也就是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左右,中国还是一个绝对的发展中国家,只不过是内部发展不平衡,人均能源消费量,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和人均用电量都远远低于这些发达国家,所以说,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与此相对应的未来中国的能耗、能源消费还会持续增加,但面临着能源资源的匮乏、能源的安全、环境的污染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在这些挑战面前,中国一方面是出于国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也在积极与世界各国一起应对全球的气侯变化,所以中国当前以及未来的能源形势越发严峻,能源资源的约束日益增加,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必由之路,当然,中国政府是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的,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中国提出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这个约束性指标,并把这个指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主要企业领导的一票否决指标,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行动,包括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还制定了很多节能标准,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再就是大力推动一些经济的手段、市场的手段,通过价格、财税手段推动节能减排。
四是加强能力建设和基础工作,加强节能减排人员机构的节能建设,以及统计、计量宣传培训这方面的能力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也跟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学习了很多经验,”十一五”这五年期间我们单位GDP的能耗累计下降9.1%,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巨大成绩,相当于每年可以节约6亿多吨标准煤,减排将近15亿吨二氧化碳,并且我们是在一个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来实现的目标,与此同时,在这个阶段,当时很多发达国家在这个发展阶段时他们的单位GDP能耗是往上涨的,中国在这个阶段下降了将近20%,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巨大成就。
我也可以说,我个人认为,我们中国在推动节能减排方面,在全世界应该说是做的最实的,做的贡献也是最大的,我本人领导的团队去年帮助中国政府研究起草了中国应对气侯变化政策行动白皮书,全面回顾了”十一五”以来我们能源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新能源等各方面的行动政策,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翻译成了六种外文,去年在南非德班联合国气侯变化大会上,白皮书被授予”绿色进步奖”,我想,这个绿色进步奖不是给予我们团队,也不是给白皮书的,而是给我们中国在推动节能减排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十一五”过去了,我们”十二五”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因为之前的哥本哈根会议提出2020年单位GDP能耗排放要比2015年下降40-45%,”十二五”是关键时间,为此在”十一五”基础上又提出了雄心勃勃的一系列的”十二五”节能减排指标,包括单位GDP能耗下降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非化石能源比重要提高到11.4%,此外还提出了二氧化硫、COD、氨氮、氮氧化物等一系列约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在中国是”必须要完成的指标”,这些指标都层层分解落实,成为指导我们”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为了落实这些任务,过去这两年,国家在陆续出台一系列的”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能源相关重大政策文件,包括了我们国务院颁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全面部署了”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的政策行动措施,包括国务院颁布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围绕着我们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全面部署了”十二五”的工作。
此外,今年国家也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针对风电、水电、太阳能、生物燃料等对未来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还有相关部门的节能规划,包括”十二五”工业节能规划,建筑节能规划,公共机构节能规划、交通运输节能规划,此外我们还正在研究起草中国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将对绿色建筑这块进行积极推动。
除了这些规划,我们还在陆续出台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包括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规划,当然,还有节能环保产业规划,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了落实这些政策措施,”十二五”期间以及未来一段期间,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政策方向正在做一些转变,一个转变就是我们由原来的技术节能逐步向结构节能转变,”十一五”期间我们技术节能发挥了重大贡献,很多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供电能耗、综合能耗都大幅下降,但未来我们这块的技术下降潜力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高,未来推动节能减排的重点可能要往进一步优化我们的经济产业结构的方向转变。
再一个转变就是由抓大生产企业到生产端和消费端并重的转变,”十一五”期间国家抓了千家重点用人企业的节能行动,但这些企业现在潜力越来越小,节能成本越来越高,未来除了抓大的工业企业,还要抓中小企业,抓商业楼宇,抓老百姓生活,抓公共机构,抓我们的交通运输,抓我们的汽车。再有一个转变就是由原来的抓存量到抓增量,这既包括经济的存量,也包括一些技术的存量,以往从技术来说,我们推广了很多新的技术,推广了很多节能改造项目,但对于一些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示范产业化推广,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外是由行政手段向市场手段的转变,”十二五”期间,甚至再往后,我们可能越来越多地用市场手段来推动节能减排,包括我们现在在搞的炭交易试点,包括合同能源(ESCO)管理市场,同时由以激励为主向激励和约束的方向转变,很多优惠政策未来要向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碳排放总量控制和价格政策等方向转变。
围绕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一点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市场是巨大的,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刚才我说了,2000年时我们的汽车产量不到200万辆,到2010年超过1800万辆,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我们的百人汽车保有量还非常低,未来的发展潜力还非常大,与此同时,在节能、低碳、绿色环保这样大的趋势下,以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的技术方向可能就成为了未来的主流,尽管我们对于新能源汽车还存在着很多障碍,包括充电设施、智能电网的发展,我们的基础设施,甚至我们的价格,各方面的意识等问题,但各个方面都已经在努力这其实中国几年之前就开始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试点,推动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由原来的13个城市扩大到了20个城市的试点,在积极推动、摸索,进一步在我们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中又对节能汽车给予积极推动和补贴,而今年初又对我们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出台了车船税的减免政策,这都是对我们这个行业、产业的重大利好消息,特别是今年的节能宣传周期间,中国颁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全面勾划了到2015以及2020年我们的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和配套政策措施,我想,这些措施的出台将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剂巨大的强心针。
最后的总结,对于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我们现在面临着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都具备了,论天时,中国与全球都在面临着应对气侯变化、能源安全、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而新能源汽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论地利,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中国从政策上在积极推动产业的发展;论人和,现在我们业界,我知道很多专家、领导和企业界人士,大家都在积极推动,特别是还有很多国际朋友,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会积极发展壮大,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积极应对气侯变化,推动绿色节能发展作出贡献。
( 编辑/董海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