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中国锂电池行业大事记
今年是锂电行业发展的关键一年,有成果也有不足,在此盘点2013锂电界大事件,以飨读者。
1月8日芬兰欧洲电池公司动力锂电池项目落户天津
芬兰的欧洲电池公司正式决定将其高端动力锂电池项目落户天津,高端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生产线将天津市滨海新区的轻纺经济区实施其进军中国市场的计划。
芬兰欧洲电池公司将在轻纺经济区分两期建设高端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生产线,总投资20亿元,投产后年总产值达40亿元人民币,年总产能为12亿瓦时,可供4万台纯电动汽车使用。其中,一期计划今年10月投产,产能6亿瓦时。
1月14日亚洲最大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基地工程竣工
亚洲最大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工程日前在新乡市平原新区竣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年产锂离子电池隔膜6亿平方米,预计年产值可达到25亿元,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锂电池隔膜生产基地,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1月29日锂空气电池阴极关键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仿生能源与储能系统团队在锂空气电池阴极关键材料研究中取得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hem.Commun.,J.Phys.Chem.C,ChemSusChem.,Coordin.Chem.Rev.等杂志上,并在电解质、电极材料体系和液流电池结构设计方面申请多项专利,一项电解质体系材料专利(ZL200910249811.4)已获授权。
2月4日黑龙江锂离子电池首次出口欧盟国家
经黑龙江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一批218千克,货值1.2万欧元的锂离子电池出口希腊。这是黑龙江产锂离子电池首次出口欧盟国家。据悉,黑龙江局组成专家组到光宇公司进行了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并采取多项措施确保锂离子电池顺利出口。
3月27日江西宜春复合锂动力电池国内率先规模化生产
在宜春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江西省福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内,攻克了其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制浆、涂布、产气等多项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出复合锂动力电池。3月27日,2000组12伏4安时含锂负极材料复合锂动力电池被工人搬上大型货车,运往国内知名摩托车企业宗申公司。当月,福斯特公司已生产并销售12伏4安时至6安时含锂负极材料复合锂动力电池1.1万组,成为国内首家规模化生产复合锂动力电池的企业。
3月30日水锂电研究新进展引质疑
充电时间只要10秒,续航里程达400公里,让电动汽车和普通汽油在性能上差别不大时代即将到来。《自然》杂志子刊《科学报道》刊发了复旦大学某教授课题组关于水溶液锂电池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复旦学者希望将这一成果尽快在国内运用,推动新能源车产业的加速发展,同时为治理空气污染发挥积极作用。坊间有言论质疑此研究昙花一现。究竟如何或许需要时间认证。
4月12日天津大学研制出大容量高性能锂电池
天津大学教授唐致远介绍,该技术首次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容错控制技术引入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和制备中。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开始产业化,应用于许多电池企业,在该技术的指导下诞生了很多电池中的”超级战士”。比如基于该技术研发的圆柱形单体400Ah(安培小时)锂离子电池,创造了世界单体圆柱形电池容量之最,被誉为电池界的”巨无霸”。
5月14日天津大学研发成功大容量高性能锂电池
天津大学首次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容错控制技术引入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和制备中,研制成功大容量、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基于该技术研发的圆柱形单体400Ah(安培小时)锂离子电池,创造了世界单体圆柱形电池容量之最。
6月1日韩国SK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落户重庆
总投资1亿美元的韩国SK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在重庆市两江新区开工。该项目的开工,标志着又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两江新区,进一步延伸了两江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将为新区发展消费类电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提供重要配套产业。
6月8日以锂电池为能源电动双座轻型飞机成功首飞
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培育的先进通用飞机设计制造与示范协同创新中心自主研制的、我国首款电动双座轻型运动飞机7日在沈阳成功首飞,实现了我国通用航空有人驾驶飞机研发质的飞跃。
6月17日国家锂离子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天津
由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申报兴建的”国家锂离子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已获科技部立项批准。力神公司已具备每年7亿只小型锂离子电池和2亿安时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产能,在全球高端市场占有率达7.5%,居世界第5位。
6月19日台湾实联锂电池项目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
总投资1亿美元的台湾实联锂电池项目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实联锂电池项目主要从事磷酸铁锂储能电池、汽车启动电池和汽车动力电池等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项目投产后可年产电池800万支,销售近50亿元。
7月1日我国车用高能量型锂电池技术获突破
”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支持下,”高能量锂离子电池系统和电池组技术开发”项目取得重大进步。该项目研发产品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38.6瓦时/公斤,功率密度达到915.6瓦/公斤,循环12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4.1%,成果已开始应用于批量生产的50安时能量型动力电池上。鉴于此次突破完成了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重要节点,将为动力电池的产业化奠定基础。
7月8日锂离子动力电池高安全性隔膜开发取得突破
由厦门大学和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联合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持的”高安全性动力电池用功能隔膜的技术开发”项目已建成一条年产300万平方米陶瓷功能隔膜试验线,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关配方固化,合浆、涂布、分切工艺技术开发,形成生产能力,并进行了陶瓷隔膜电池设计、试制与测试。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完善和补充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缺失的关键一环,对于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和应用的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7月9日内蒙古石墨烯材料研究院正式成立
内蒙古石墨烯材料研究院日前正式成立。这是我国首个与石墨烯材料相关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技术开发中心,主要从事石墨烯材料新品种、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产品标准制订以及质量监督检测。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晶质石墨矿主要的蕴藏区和当前鳞片石墨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中国三大石墨矿生产基地之一。
7月16日苹果充电器质量引发争议
一则”充电器非苹果内地原装iPhone充电器”的消息,将”空姐充电时打电话被电击致死”事件的舆论焦点,由对苹果公司的”讨伐”,骤然转向了”使用非原装充电器导致安全事故发生,该由谁来对受害者负责”。充电器是否原装,决定了谁为事故埋单。调查发现,苹果公司针对使用非原装充电器早有招数,一条充电提醒成为它在此次事故中的”免责声明”。
9月9日九巴引进全港首辆电动巴士eBus采用磷酸铁锂池
九巴引进全港首辆电动巴士eBus,9日起早晚繁忙时间行走来往尖沙咀码头至苏屋的2号线,接载乘客,为期一个月。九巴表示,在政府全面资助下,会招标购买8部超级电容巴士和10部电池驱动巴士,期望能在明年下半年投入服务。
eBus单层巴由九巴和内地生产商比亚迪合作研发,长12米,时速每小时70公里以上,可载客66人。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每次在车厂充电大约3小时,便可持续行驶180公里。
10月18日比克动力锂电池项目落户大连
年产1.2亿Ah高能动力锂离子电池建设项目将落户大连花园口经济区,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环评公示。该项目由大连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153830.96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88403.53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综合楼、电芯制造生产车间1#、电芯制造生产车间2#、材料仓库、电芯仓库、成品仓库、PACK厂房、化学品库、安全试验室等,总投资约6200万美元。项目建成后,年产1.2亿Ah高能动力锂离子电池。该项目计划2014年9月竣工。
10月18日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研究项目取得进展
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承担的项目”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突破了智能充放电管理、限流充电、FCC容量自学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锂电池组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已进入整机试运行阶段,即将进入产业化的阶段。
10月20日国内首条锂电池粉料全自动生产线正式投产
由中国电科43所恒力公司参与联合研发、并承接制造的国内首条锂电池粉料全自动生产线在四川正式投产。该生产线突破了原有”单炉单线”设备的局限性,形成世界独创的”一拖多”可组装式一体设备,可大大减少设备占地面积,降低能耗,为用户节省人力成本。同时,废气处理系统则体现了节能低碳环保,系统通过废气吸附、饱和结晶、固液分离等多道工序,实现了废气零排放。
10月22日广州工研院建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体系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申报的2013年度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项目”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工艺装备技术基础服务平台”实施方案,获得工信部及财政部联合发文批准立项。
10月31日财政部公布拟支持名单促锂电池隔膜产业化
财政部将2013年拟支持的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名单进行公示,涉及电池方面的项目均为隔膜项目,分别为河北金力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动力电池用高安全耐热隔膜项目、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研发产业化及在动力电池上的示范应用项目、青岛海霸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年产4000万平方米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湿法PE膜项目。